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全民健身参与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

2022-04-25 14: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黄超 0 16112


近年来,全民健身参与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身边健身场地少、消费高等问题。有读者表示,地方建了不少大型专业体育馆,各种专业赛事的办赛需求是满足了,但群众开展羽毛球、篮球、游泳、健身等运动却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场地。群众运动健身怎样才能更便利?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在多地展开调查,寻找解决途径。


加强配套健身设施建设,让城乡社区健身“毛细血管”更加畅通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到四成。城乡社区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细胞”,也是长期以来的短板弱项。


“现在,新建社区一般都会配套建设健身设施,但是像我们这种老小区就没有。”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在老旧小区增加健身设施,尤其是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器材。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读者王婷来信说,有的社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但只建设了一条步道,想要运动、健身、打球都没有足够的地方,“建议进一步挖掘社区‘边角料’空间,划分专门场地用于居民健身,或者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见运动”。


近年来,随着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日益积极,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喜欢在专业运动场馆打球、游泳、跑步,有的愿意就近在户外享受运动的乐趣。


“最近几年县里修建了不少公园,公园里有草坪、凉亭,但供孩子们运动健身的设施却不多。”浙江省缙云县读者王伟祥说。对此,缙云县文广旅体局体育科工作人员李超亚表示,公共户外低龄健身设施能满足青少年社交、锻炼、游乐的需求,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益,经与建设部门对接,建议在改建时增加低龄健身设施,丰富公园功能。


有不少中西部省份读者来信建议,应当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了解,为进一步解决群众难以就近健身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印发关于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


推动体育场馆开放共享,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一场难求”问题


陈先生在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作生活,平时喜欢运动的他发现,当地专业体育场馆不少,但适合市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体育场馆却不多,很难满足市民日常体育活动需要。


“我们这里建了两个高标准的足球场,场地条件非常不错,但相应地价格也非常高,还经常举办专业比赛,一般人很少去。除此之外,主城区很难找到适合大家踢足球的地方,仅有的几块场地十分抢手,往往需要提前一两周预约,还经常订不上。”陈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等因素制约,一些地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还存在供给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等问题。尤其是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时,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场地少、消费高等情况。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读者宋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表示,区里的篮球场大多是单位公司修建,免费的户外篮球场地少之又少,一些篮球运动爱好者只好到处找场地,“建议相关部门推动开放更多的文体公共基础设施”。对此,该市相关部门表示,今年将逐步增加户外篮球场地数量,同时,逐步加大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避免闲置。


“我每周末都要带孩子打篮球,但有限的几个场馆要么价格很高,要么距离很远,还经常约不上。我发现,附近几所高校都建有不错的场馆,但不对外开放,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西北某市市民李晔建议,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有序开放高校体育场所,为市民健身运动提供价廉物美的场地。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位读者来信表示,自己喜欢踢足球,但经常找不到场地,而有些公园建设了超大面积绿地,“能否利用闲置空地规划建设一两个人造草坪的标准足球场,满足群众足球运动的需求?”对此,该市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市城乡建总集团及园林部门了解到,建设标准足球场、篮球场、儿童活动区等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已经提上了日程。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更要盘活存量,对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开放力度。”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中央财政都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今年已会同财政部调整完善了补助政策,从原来补助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扩展到中小型体育场馆等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


在浙江,当地制定了全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要求各地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从每周不少于35小时延长到不少于70小时;公共体育设施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确有成本开支的,可以适当收取成本费用,实行低收费开放。“过去3年,我们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补助120余家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今年将达到4000余万元。”浙江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新建省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5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250个。


优化资源配置,补齐服务短板,积极探索差异化全民健身路径


如何更好保障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关键是让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围绕人转、跟着人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要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建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要补短板,向群众身边倾斜,合理规划建设社会足球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中心等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在社区实施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让群众有充足的照明时间锻炼。


“部分城市的全民健身功能布局还需优化,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城市形态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全民健身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说,比如大中城市要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县城城镇化要同步规划建设健身设施;老城区可以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区要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随着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能力大幅拓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以往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的模式,越来越愿意走向户外、走向远方,选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时尚、越来越绿色的运动方式。“建议构建跨城市、跨城乡、跨区域的运动场地空间,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地资源。”林显鹏说。


此外,一些读者还在来信中表示,健身设施要坚持全龄友好,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宫等要充分发挥作用,向未成年人提供适宜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馆。老年人、残疾人的健身需求要高度重视,营造无障碍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