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全运”时代,陕西体育谋划新蓝图

2022年,步入“后全运”时代的陕西体育,乘风奋进,开始书写新的辉煌。

2022-04-23 14:00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毛毛 0 45801


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陕西向全国乃至世界交出了一份“简约、安全、精彩”的完美答卷,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评价。


百尺竿头不停步。2022年,步入“后全运”时代的陕西体育,乘风奋进,开始书写新的辉煌。


乘势而上建设体育强省


成功举办十四运会已成为我省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标志,为新时期陕西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上任的省体育局局长徐明非,最近马不停蹄地到各训练单位、各市(区)开展调研工作,为陕西体育高质量发展谋划未来。


徐明非说,十四运会给陕西留下诸多“遗产”,赛事组织高效有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办大赛的队伍;竞赛场馆建设完美大气,全省53个全运会场馆设施不仅成为城市新地标,而且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陕西741名运动员接受全运会的洗礼,获得了91枚奖牌;全运惠民取得丰硕成果,健身设施得到完善,全民健身热潮涌动三秦;全运会市场开发收入15.6亿元,创历届之最;风险防范扎实有效,陕西交出了“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的完美答卷。国家体育总局给予陕西场馆建设一流、竞赛组织一流、重大活动一流、接待服务一流、新闻宣传一流、安全保卫一流、市场开发一流、综合保障一流和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八个一流”“三个最”的高度评价。


徐明非表示,全省体育战线将倍加珍惜十四运会筹办经验和成果,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不断深化对体育“四个重要”新定位的理解把握,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场地设施、健身服务、赛事活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健身需求;大力实施发展模式、管理方式、训练方法“三个创新”,切实抓好高水平运动队、优秀教练员队伍、可持续后备人才体系“三个建设”,全方位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十四运会场馆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让体育产业真正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具有陕西特色亮点的体育文化品牌。为实现上述目标,我省将乘势而上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步伐,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破解全民健身难点堵点


4月11日,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体育局等23个成员单位负责人分工负责、盘点资源,共同探讨强化社区配套建设,破解全民健身的难点堵点问题,吹响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号角。


参加联席会议的省体育局副局长徐鹏介绍,近年来,我省群众体育工作以筹办十四运会为契机,出台了系列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性政策法规文件,对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支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两江两河全民健身长廊等一批重大健身服务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市县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健身工程5117个,建成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场地、全运惠民工程167个,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和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医生开具运动处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达1万余人,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到100多个,40个县(区)被评选为省级全民健身服务示范县(区)。


徐鹏说,“后全运”时代,陕西群众体育工作将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更便捷健身设施、开展更丰富赛事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体育组织、促进群众更科学健身、营造更广泛的健身氛围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责任意识,由权力部门向责任部门转变,切实担负起构建重任,树立开放思维,不能关起门来搞构建,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群众“去哪健身”的问题。


努力打造“冠军之星”工程


4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南郊的陕西体育训练中心。在体能训练馆,十四运会太极拳金牌获得者、省武术运动员杨顺洪正在器械上进行体能训练,尽管运动衣已被汗水湿透,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最后一组动作。清瘦了许多的杨顺洪向记者透露,十四运会后,他一直没有间断训练,目标是在亚运会上为国争光。


同样获得十四运会金牌的省摔跤队运动员彭飞,此刻也正在省摔跤馆训练。连续获得两届全运会冠军的他,并没有因全运会冠军头衔而放弃努力。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这是陕西竞技体育人达成的共识。”在现场指挥训练的省摔跤队教练范雁军说。在十四运会上,陕西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竞赛任务,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为助力北京冬奥会,陕西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从零起步,通过从田径、体操、武术等项目跨界跨项选才,从大学引进专项人才,与兄弟省份联合培养等手段,陕西组建了多支备战队伍,先后向国家队输送近50名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冬运会上,陕西取得6金3银6铜的成绩,实现了冬季项目跨越式发展和“零”的突破。

陕西竞技体育成绩虽然创造了历史,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距体育强省目标还有距离,“后全运”时代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未来,陕西将努力打造“冠军之星”工程,逐步构建人才结构合理、人才储备充足、梯队建设完备的竞技体育发展体系。


探索“线上”体育产业新模式


在筹办十四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陕西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基本形成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场馆服务等为重点,全业态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


据了解,在筹办十四运会期间,陕西体育产业坚持以竞赛表演业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全省体育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目前,全省体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体育服务业规模增长迅速,体育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体育+”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延安红色体育旅游等近20个项目入选全国体育旅游精品和十佳项目;体育培训机构进校园已常态化;体育与旅游、健康、文化、教育、信息等业态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系列体育精品赛事已累计吸引观赛游客超过200万人次,直接带动经济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爆点。陕西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4个,建成国家级和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个,示范引领作用显著。西安、咸阳、渭南3市入围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促进体育消费打造了鲜活样板。冰雪产业加速发展,先后建成冰上场馆5个,雪上场地24个,年接待百万人次以上;全省冰雪相关企业240余家,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后全运”时代,面对疫情防控下的体育产业发展,陕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了《抗击疫情影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设立100亿元贷款帮助体育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正在稳步推动赛事复苏,鼓励发展线上产业模式。积极引导培育线上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支持举办线上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场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助力体育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健康持续发展。


体育文化力创“陕西特色”


“文化是体育的灵魂。近年来,我省围绕体育强省建设和十四运会筹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陕西体育故事,为谱写新时代陕西体育追赶超越新篇章注入了强劲动力。”西安体院教授史进表示,体育文化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筹备十四运会期间,省体育局通过运动项目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出版发行了《全运会运动项目文化研究》,填补了全国范围内全运会运动项目文化研究的空白。同时,围绕陕西作为中华体育故乡、红色体育热土的特点,挂牌成立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延安时期体育研究会,推出了红色体育丛书。通过举办首届世界篮球峰会、训练园区开放日、冠军进校园、最美陕西体育人评选、三秦科学健身大讲堂等活动,生动讲述陕西体育故事,不断传播体育正能量。


文化全运,为十四运会赢得了众多的关注和支持。“后全运”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将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强优势、抓特色、出精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体育系统将推动十四运会文化遗产整理和开发利用,完成十四运会专题博物馆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各市(区)建设各类体育博物馆等阵地,支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兴办体育陈列馆,不断丰富体育文创产品。通过开门办体育的方式,让体育走进群众生活。


本文转载自陕西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后全运”时代,陕西体育谋划新蓝图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