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后冬奥”(3):“绿色冬奥”首次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但助力绿色冬奥的中国智慧仍闪耀光芒,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等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承诺,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能源等问题上贡献着中国方案。

2022-04-18 1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刘峣 0 33197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鲜明底色。经过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将可持续性要求贯彻到冬奥会筹办和举办全过程,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努力实现冬奥会碳中和目标,加强赛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冬奥对环境的正影响。


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但助力绿色冬奥的中国智慧仍闪耀光芒,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等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承诺,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能源等问题上贡献着中国方案。


张北的风继续点亮北京的灯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张家口所在的坝上地区地域辽阔,一年四季的风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风能资源。此前,由于电网结构薄弱等原因,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以北京冬奥会场馆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契机,“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一诗意和浪漫的场景,在北京冬奥会上成为了现实。


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和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张北地区丰富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多种能源连接在一起,利用风电、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之间的互补性,克服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等问题,实现张北清洁能源的汇集外送,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清洁能源电力的消费比例。


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史上首届实现了碳中和的奥运会,张北的风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风科技公司董事长武钢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表示。


“张北的风”背后,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武钢说,中国风电装机连续10年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带来的绿色能源将传送给全球千家万户。


白色的风车、蓝色的光伏板……北京冬奥会后,张北草原上的绿电仍源源不断地产生和流动着。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表示,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会向首都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


氢能点燃低碳微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作为中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该规划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的质量能量密度高、储存成本低,是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北京冬奥会期间,氢能便已在多个场合崭露头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北京冬奥会时,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在赛场之间,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与传统化石能源客车相比,氢能大巴每百公里可减少约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据北京冬奥组委预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使用的氢燃料车等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将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借力“绿色冬奥”契机,部署实施了一批氢能项目,产业投资达200亿元,初步实现了氢能产业区域性集聚发展。


北京冬奥会上,“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台和“微火”火炬开创了奥运史上的先例。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设计的“微火”火炬,同样是以氢气为燃料,火炬的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小小“微火”,彰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宏伟目标。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和“变身”也为绿色低碳做了示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通过采用可转换的钢架支撑系统和可拆装的制冰系统,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大幅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一老一新”两个场馆,均使用了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大幅降低制冷功率、节约能源。


“北京冬奥会成为第一届全部场馆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为全人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意味着更大的突破和担当。”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说。


守护冬奥赛区的绿水青山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所在的延庆小海陀山,在北京冬奥会前曾是一片无水、无电、无通讯、无公路的原生态区域。场馆建设前,为了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建设者开展了规划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对赛区内的动植物分布和数量、水文和土壤等关键数据进行详细摸底和收集,形成了生态保护标准和施工原则。


亚高山草甸是延庆赛区内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内含多种植物种群,主要分布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顶平台速降出发区和技术雪道周边高海拔地区。这片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亚高山草甸,可以最大程度固化水土。


为了保护草甸生态系统,中国的冬奥建设者针对主要保护植物的生长条件,实施了就地、近地、迁地3种保护措施。其中,对于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的植物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在施工结束后让植物“回归”生态修复区域,提升了中国高海拔建筑工程的生态修复水平。


除了关心植物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延庆赛区及周边分布着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还有多种珍稀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为更好地保护赛区生态环境,延庆赛区针对不同动物类群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施工建设和场馆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赛区内多次监测到大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活动。北京冬奥会期间,多只野生豹猫出现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冬奥赛场上,被摄影记者捕捉了下来。专家表示,豹猫的出现标志着该区域形成了近自然的生态群落和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


“到了春天,你会看到这片生机盎然的草甸和草甸上随风摇曳的胭脂花,它们和冬奥场馆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与场馆建设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守护了赛区的绿水青山。”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绿色冬奥”首次实现碳中和(聚焦“后冬奥”③)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