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冬奥,锻造冰雪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中国的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借助北京冬奥会,走上了快车道,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冬奥会之后呢?

2022-04-15 10:00 来源:新京报 文/谢良兵 0 2121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于4月8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新京报将对此推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是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时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如今,这一小目标成功实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已经有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的冰雪运动员们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不止于此,服务于大众需求的冰雪场地也迎来了快速建设期。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


这些冰雪运动场地的大面积建设促进了冰雪运动消费的数据增长。2020-2021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2.3亿人次。冰雪运动消费的增长无疑促进了冰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万亿规模,占整个中国体育总产值的1/5。


中国的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借助北京冬奥会,走上了快车道,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冬奥会之后呢?以过往的奥运会经验来看,四年一度的奥运热潮通常会随着闭幕而消退。如何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发扬北京冬奥精神,持续驱动大众冰雪消费潜力,避免昙花一现,是中国冰雪行业接下来值得深思的话题。


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继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


如何让冰雪产业投资保持热度


冰雪产业是指以冰雪资源为依托,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附带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的活动。冰雪产业的基础离不开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壮大。


中国的冰雪运动起步较晚。最早是在1949年的《体育运动十年规划》中被提出,但随后经历停滞、复苏与发展,直到借助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才让中国的冰雪运动真正进入了普及与快速发展时期。


但中国的冰雪运动普及率依然不高,大部分民众以体验性参与为主。而这还主要是北京冬奥会的刺激,背后的瓶颈在于大众对冰雪运动的感知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于大众冰雪运动知识的普及有赖于让冰雪运动走进校园,走入社会培训体系。近年来,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速度明显加快。参与过冰雪课程的学生比例已经由2018年的3.9%上升至2020年的6.7%,但与其他运动的普及率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提高普及率,不仅需要在黑龙江、张家口等地设立冰雪运动普及示范区,打破冰雪运动的地域和季节限制,“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也非常重要。


“南展西扩东进”推进策略让南方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起来了,但后续仍要推进。对此,成都或许是个样本。此次的表彰大会上,成都市体育局获得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那么,一个不下雪的南方城市,是如何发展冰雪运动的?


截至目前,成都已经有14家冰场和6家雪场,冰场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雪场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位于新都区的尖锋四季旱雪滑雪场,是利用成都的黑科技打造的室内滑雪场和旱雪滑雪场,用的是高科技含量十足、安全性高的“金针菇”旱雪,从而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的快乐,北京冬奥会上斩获1金1银的苏翊鸣就在这里训练时长多达数月。这或许可以成为诸多南方城市发展冰雪运动的参照路径。


先让冰雪运动的普及热情不退,才能让冰雪产业的投资热度持续。


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刺激了投资热度,各地的冰雪相关企业数量激增。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注册的冰雪类企业达到了3933家,为过去十年之最;截至2021年底,全国冰雪类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15万家。


而如何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和创新力的冰雪企业,是冰雪产业投资能否具有长久热情的关键。


对此,加大对冰雪企业的支持力度或许是个方向,尤其是降低要素成本、加大财税支持、优化金融服务等。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可以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建设,鼓励冰雪企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培育一批在冰雪产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如何让冰雪产业链条继续延伸


冰雪运动大国背后支撑的其实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冰雪产业。正如2022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它带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92处,其中就增加了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部分内容。报告称,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装备制造增长较快,竞赛表演、专业培训、场地设施建设运营等产业不断壮大,冰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未来如何做?笔者有三点建议:


一是需要引导大众从体验型冰雪消费逐步向度假休闲型冰雪消费转变。


目前,国内大部分雪场只能够满足用户的滑雪体验,缺乏娱乐项目等配套设施,这阻碍了大众更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冰雪运动要完成由小众运动向大众运动的转变,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


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建设室内冰雪运动馆,推广仿真冰及旱雪技术等,将更多的娱乐项目与冰雪运动嫁接、打通。比如可以积极指导和支持冰雪运动产业与VR交互等科技产业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互联网、5G通讯等现代手段,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题材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


二是需要引导企业投入冰雪装备研发,提升冰雪运动装备的国产化率。


现阶段,我国中小型滑雪场占比接近80%,而大部分雪场设备装备水平较差,难以维持四季运营的状态,从而导致了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比如,国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架空索道总数仅为275条,能够配备1条及以上的滑雪场数量为159家,而从国际优质滑雪场来看,其所拥有的上行器械大多在4-5条。


2014年以前,我国冰雪运动装备完全依赖于进口,这也是冰雪运动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冰雪市场的不断拓展助力了中国冰雪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冬奥会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冰雪装备研发,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信赖国产冰雪运动装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众冰雪运动消费的成本。


三是要引导资本与企业向下延伸至冰雪产业链条上的多个细分领域。


若按2025年冰雪运动产业规模1万亿元计算,未来三年,中国的冰雪运动产业还有25%-30%的增长空间。这对于资本和企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运动产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冰雪装备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冰雪运动发展基金等。


一些资本也早已盯住这一领域。北京冬奥会周期内,相关数据显示,冰雪赛道发生投融资共计34.12亿元,发生融资行为59起。2021年,冰雪赛道共计发生融资10起,从披露的融资数据看,基本都在千万元级别。围绕上游基础设施建设,继而向下延伸至零售、消费、教育培训等多个细分领域,不失为冰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借势冬奥,锻造冰雪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