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上冰雪”激活万亿产业 张家口“乘风”冰雪经济

产业机遇纷至沓来,首当其冲的“支点”就是冰雪产业这盘大棋。

2022-04-16 10: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李晖 0 21238


随着2022年冬奥盛会成功落幕,塞外山城张家口正在迎来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如何乘势而起,推进“后冬奥”经济发展,是与承办盛会同样重要的时代“必答题”。

   

产业机遇纷至沓来,首当其冲的“支点”就是冰雪产业这盘大棋。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将力争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2025年争取实现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在此领域,张家口的探索一马当先。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在2022年冬奥会前夕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崇礼每4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从事与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

    

变化不仅发生在崇礼。受益于冬奥会举办和“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目标,从单一的滑雪场、滑雪度假区,再到滑雪小镇、滑雪装备产业园、冰雪培训中心,冰雪产业的场景不断拓展,优质的人力、资本、技术加速聚集,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张家口名副其实的一张城市名片和发展新动能。

    

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张家口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全市将加快打造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冰雪文化旅游、冰雪现代服务的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力争2025年全市冰雪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冰雪运动设施集群迭代

    

崇礼区借势此次冬奥东风,实现了冰雪体育旅游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跨越式“升级迭代”,向着“东方达沃斯”的发展梦想迈出关键一步。

    

时近4月,处于高寒山地的崇礼,仍春寒料峭。万山丛中,崇礼最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雪如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送走各国宾朋,崇礼“三场一村”(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三个竞赛场馆和张家口冬奥村及冬残奥村)整装待发,蓄势“变身”。

    

作为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竞赛场地之一,崇礼区借势此次冬奥东风,实现了冰雪体育旅游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跨越式“升级迭代”,向着“东方达沃斯”的发展梦想迈出关键一步。

    

1996年,地处偏远山地的崇礼仍处于“一条马路尽是坑”的水平。这一年,有外地投资人发现了崇礼独特的气候和滑雪资源,以几百万的投资兴建塞北滑雪场。由于当时没有造雪和压雪设备,靠着雇当地农民从林地铲雪、往山上背雪,铺设出300米长的雪道,华北地区第一家滑雪场由此诞生。

    

难以想象,彼时的滑雪爱好者,上山的方式是一台吉普车,雪具堆放在车厢中间,旁边趴着人,花几块钱上去,由此完成一次“贴地飞行”。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工业企业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当时没有人愿意去崇礼投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差,没有高速公路直达;二是山区缺少适合工业企业的平整空间,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气候比较寒冷,冬天的日子很难过;四是与特大城市的距离比较远。即使在距离崇礼60公里左右的张家口市区,有投资兴趣的人也不多。

    

万龙滑雪场董事长罗力是较早在崇礼开设雪场的先行者,彼时为了加强雪场周边配套设施,也没少做周边村子老乡们的工作。罗力曾透露:“2003年雪场投入使用时,一个雪季接待游客还不足万人。”

    

快速变化来自于申奥成功之后。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崇礼的冰雪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太舞滑雪小镇开业,2016年富龙滑雪场开业,2018年翠云山银河滑雪场开业……

    

罗力记得:2015年申办冬奥成功的那个雪季,万龙滑雪场的游客猛增到20多万人次。而到了2020—2021雪季,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6.8万人次。

    

20多年间,崇礼从一个滑雪场,到几座滑雪场,如今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独一无二的雪场集群,建成了万龙、云顶、太舞、多乐美地、富龙、银河、长城岭等7家大型滑雪场,共177条雪道。其中,万龙、太舞、云顶3家雪场入围“全国滑雪场十强”。2020—2021雪季,张家口接待游客达到246.2万人次,“雪国”崇礼的影响力不断攀升。

    

雪场的兴旺、赛场的建设,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崇礼这座13万人口的小城,冰雪旅游运动的产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数据显示,崇礼2019年5月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已经有近1/4的人从事相关工作。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有近3万人,其中包括过去的贫困人口约9000人。

   

崇礼滑雪旅游的鹊起,为许许多多崇礼的“庄户人”打开了新的生活空间。36岁的刘小飞和妻子都是太舞滑雪小镇的员工。刘小飞是一名压雪车司机,夏季负责越野车租赁、管理和养护工作。2013年,他的父亲在富龙滑雪场谋到了修理工的工作,母亲从事家政服务。2016年,刘小飞的妻子也来到了太舞滑雪小镇工作。而在崇礼,像刘小飞这样举家受益冰雪产业的案例不胜枚举。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指出,受益于冬奥举办和“三亿人上冰雪”目标,预计2021—2022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作为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的领军城市,崇礼未来的冰雪旅游规划探索则具有样本性价值。特别是相关“冬奥财富”如何在冰雪体育中被充分利用,备受关注。

    

张家口文旅局副局长翟玉峰向记者介绍:下一阶段将重点依托冬奥场馆、冰雪运动等核心吸引力,统筹推进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体育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工作,大力发展冰雪冬奥文化旅游,培育发展冰雪旅游新业态。

    

据了解,目前,“三场一村”已经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年谋划举办30多场赛事和展演活动;太子城冰雪小镇也与北京的相关机构签订了会议会展合作意向;年内还将举办“冰雪之弧”崇礼峰会等高端论坛,主要通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等新业态,努力把奥运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

    

实际上,三场一村在设计之初就重点考虑了赛后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的命题。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曾指出,服务专业赛事及运动员依旧是“雪如意”赛后利用的首要方向。冬奥会后,“雪如意”可继续举办世界高水平跳台滑雪比赛,国家队及其他省市队伍也可在此训练。

    

据记者了解,“雪如意”将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赛后运营。雪季时会针对跳台滑雪爱好者,举办跳台滑雪展示、培训与体验、雪上足球、户外冰球等冰雪娱乐项目。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可以打造面向“初学者”群体的培训和体验项目;云顶滑雪公园将恢复大众滑雪和旅游度假功能,同时保留冬奥赛道,仍具备举办世界级赛事的能力。

    

按照《规划》:到2025年,张家口计划接待冰雪游客1500万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达到400亿元,冰雪旅游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增长极。

    

冰雪装备制造“破冰”成群

    

目前,张家口已经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

    

后冬奥时代,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不断快速攀升,势必带动冰雪装备器材制造继续井喷式发展。

    

天猫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四,天猫滑雪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京东平台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显示,滑雪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总比增长达430%。

    

单板滑雪爱好者胡杰,滑雪几年间已经换了四五块雪板,滑雪服也更新了三四套。从二手产品逐渐到国产中高端品牌,折射出冰雪装备崛起的信号。

    

张家口至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滑雪服的研发、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中国第4家进入到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的成员。

   

“过去这些运动装备都是国外品牌,价格过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内自主品牌对我们国家在运动装备的消费及销售也是一个推动。”至山体育创始人刘宗林表示。

    

至山体育之外,位于张家口高新区的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已成功引进台商宏威体育用品、意大利天冰、法商MND索道、苏法格造雪机等40余家境内外知名企业陆续进驻。一批专业生产滑雪装备、体育运动器材以及大型设备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离雪场近,就是离市场近”,是众多企业选择入驻产业园的重要原因。

    

宏威体育用品是专门生产冰刀雪鞋和滑雪板出口全球市场的台资企业。今年4月,分公司在张家口建成投产。公司经理助理张婷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产品原来主要做外销,客户集中在俄罗斯和欧美等国家。“到张家口投资设厂,主要是看好奥运带动的冰雪经济前景。‘三亿人上冰雪’目标之下,公司也希望离冰雪产业更近,享受更多产业集群红利和内销红利。”

    

据张婷透露,去年4月开业投产以来,张家口生产线以冰球鞋为主,日产能达到1000双,已实现3000万元产值。目前,分公司有80多位员工,基本来自张家口周边县域。员工保底工资有三千多元,绩效优秀者每个月可能拿到五六千元工资。“这在张家口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充生产线,员工规模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充。”她表示。

    

据其测算,产能完全到位后,生产占比预计提升到35%,可望实现年产值1亿至10亿元人民币,带动300至1000人以上就业。

    

除了冰球、雪板这样的轻装备,也少不了造雪机一类的重装备。《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滑雪场新增国产造雪机数量从2015年的50台,已增至2019年的467台。

    

众所周知,滑雪场除了自然降雪,剩下的全靠造雪机。作为包括北京冬奥会在内的七届奥运会的独家造雪机供货商,意大利天冰公司已经入驻了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开辟了造雪机、磨冰机、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和环保降尘设备等多条生产线。

    

据天冰冰雪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的造雪机在零下4摄氏度才能出雪,天冰造雪机在零下1.5摄氏度就可以正常造出雪,能够比别的滑雪场早营业半个月左右。此外,天冰造雪机造出来的雪属于“粉雪”,非常轻薄,滑雪体验非常好,在赛道上容易定型,也更有利于压雪车进行压雪作业……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投入运行初期,预计年实现产值4800万元;项目成熟后,全部设备投入生产,预计年实现产值1亿元,年税收可达人民币500万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估算: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从整体上看,目前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冰雪装备产业已经吹响了“破冰”号角。

    

“产业园初步实现了冰雪运动装备全产业链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产业园冰雪装备制造基地轻型装备车间15栋已全部完工,其中7栋企业已入驻使用;重型装备车间8栋已全部完工,其中6栋企业已入驻使用,已累计签约天冰冰雪设备等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45.39亿元;累计完成公司注册44家;已累计实现产值6.37亿元。

    

据了解,目前,张家口已经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形成集冰雪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流通、仓储于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据张家口招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个,落地88个,投产运营51个。其中,签约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项目54项,总投资39.54亿元,包括外资项目10项,内资项目44项。投产20项,其中外资项目5项,内资项目15项,总投资10.84亿元,实现产值7.5亿元。

    

教育培训产业孵化起步

    

作为后冬奥经济最直接的带动领域,冰雪经济的画卷在张家口全域已经徐徐拉开。

    

有了冰雪运动和冰雪装备产业的加持,做优冰雪全产业链便有了基础。

    

据记者了解,为了全力推进冰雪全产业链发展,张家口目前已经在积极构建冰雪产业研发体系,推动冰雪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冰雪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构建研发支撑体系。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刚刚起步的冰雪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规划》即指出,从张家口全市冰雪产业发展看,还存在一些短板: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高,群众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冰雪场馆供应不足,特别是缺少综合性的冰雪训练中心;冰雪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冰雪装备研发、运动培训、场馆运营、现代服务等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全市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旅游产品单一,四季旅游发展亟须提速提质。

    

要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的培养首当其冲。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市冬季运动特色学校将达到100所以上,竞技冰雪运动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培养场馆运营、运动普及、医疗服务、产业研发、冰雪装备制造等各类冰雪人才1万名以上,培养校园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各2000名以上,为全市冰雪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青少年是冰雪运动的基石与未来。正如彼时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通过赛事引领,吸引更多人参与受益于冰雪运动。做好基础性的运动普及推广,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中国冰雪产业才能走得更健康长远。

    

据了解,张家口近年来大力推广冰雪进校园活动。以涿鹿县为例,近年来抢抓筹办举办冬奥会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全县冰雪运动发展,推进冰雪运动进课堂。推动全县每生每年开展冰雪运动课程不少于6课时,实现校园冰雪运动知识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涿鹿已经创建大堡学区和东兴小学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创建3所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总投资134.90万元,建成一座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冰面面积540平方米的室内滑冰场馆。

    

张阳和付晓娜两名中学生就是涿鹿县在冰雪运动推广过程中,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代表河北省连续参加2020年和2021年在吉林长春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越野滑轮锦标赛,并分别取得4枚金牌和2枚金牌的好成绩。

   

张阳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冬奥会在张家口举办,才使得他们接触到了越野滑轮这项运动,让从高寒山区走出来的农村孩子实现了自我提升,改变了人生轨迹。

    

张婷也对近年来张家口推广冰雪运动的力度有亲身感觉。“我们生产的越野轮滑产品明显增加,主要销售给张家口的学校和机关单位。这项运动没有季节限制,容易上手,入门门槛低,特别适合作为全民性运动推广。”

    

而在冰雪运动设备产业园内,比冰雪装备制造基地更大的规划区域则是占地1308亩、总投资1.56亿元的冰雪运动体验基地。据记者了解,一期投资6000万元、占地220亩的林语山谷冰雪乐园已于2020年底建成投入运营;二期计划投资9600万元,以“滑雪场+体育主题乐园”双核模式进行建设。

    

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王彩虹向记者介绍:冰雪运动体验基地将建设高山滑雪学习道、初级滑道、中级滑道、戏雪乐园等,建成后将成为集滑雪体验、亲子游、徒步、露营、自行车道、研学行、滑雪教学、体育主题娱乐于一体的全季型山地亲子乐园及体育研学、自然研学、科技研学目的地。

    

“目前,张家口市内的不少学校、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定期组织到园区的滑雪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体验,作为拓展和教学项目。”王彩虹表示。在她看来,产业园形成良性循环,要做大量推广普及工作,更要靠多元化服务留住人,形成教学、培训、体验一体的园区,拓展经营模式。

    

在教育体系建设上,记者注意到,目前张家口市已经依托科汇冰雪公司,整合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黑龙江冰雪研究院、法国MND、意大利天冰等15家院校及企业资源,成立了“河北省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口国际冰雪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北京体育大学、法国山地署等成立的张家口市冰雪研究院,目前正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此外,张家口建成的中国第一个冰雪产业大数据指数平台,发布的“张家口·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指数”,已经成为全国冰雪产业的风向标。

    

作为后冬奥经济最直接的带动领域,冰雪经济的画卷在张家口全域已经徐徐拉开。根据《规划》,依托“一城三区”(“一城”即张家口主城区;“三区”即高新区、宣化区、崇礼区三大冰雪产业集聚区)冰雪全产业链发展平台,张家口将进一步加快打造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冰雪现代服务等冰雪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构建起重点突出、协调推进、互相支撑的冰雪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张家口区域经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三亿人上冰雪”激活万亿产业 张家口“乘风”冰雪经济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