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事业向高水平发展打出“组合拳”

《意见》与“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正在加速形成政策“组合拳”,后续效果值得期待。

2022-03-30 1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李海楠 0 17532


当“全民健身”被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提出要“更高水平”发展,一幅全民共享健身服务供给,向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持续迈进的宏伟蓝图日渐清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意义深远。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意见》部署提升高水平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力促全民健身融入国家全方面发展战略和促进全面健康的大格局。其中,《意见》与“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正在加速形成政策“组合拳”,后续效果值得期待。


多策并举力促形成全民健身新格局


为从更高水平形成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意见》从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提高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任务部署。


显然,国家试图通过《意见》下一盘“大棋”,力促全民健身融入国家全方面发展战略和促进全面健康的大格局。毕竟,全民健身事关全体人民的福祉,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对推进健康关口前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让《意见》推动下的全民健身带来更高水平经济社会双重效益值得期待。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全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保障和体现,而体育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也必须是以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需求作为前提。”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骆秉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这些的重要前提是,要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全民健身与体育事业、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于“十三五”期间推出首个五年计划,在此基础上,“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基层供给、标准化建设,以及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上。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


基于这一背景,《意见》提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可见,“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与《意见》正在形成政策“组合拳”。“我国体育产业的后续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将不可估量。”骆秉全认为,在政策鼓励支持下和持续引导下,全民健身的作用理应得到必要重视。他强调,“获得广泛坚实的民众基础,才是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继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实现扩大内需的前提。”


骆秉全说,“要围绕体育强国目标,把握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继而为全民健身落到实处提供根本保障。”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全民健身事业向高水平发展打出“组合拳”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