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的时装,为什么越来越像运动装?

时装向运动装靠拢也是近几年的消费大趋势。

2022-03-25 14: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西西 0 11942


在「精致繁复」和「舒适简单」的穿衣抉择中,更多人选择了后者。

 

后疫情时代,根据美国金融媒体Business Insider的专题文章报道,伴随华尔街职员们返回办公室,他们开始穿上更有弹性、更舒适的服饰;包括在国内北上广街头,瑜伽裤+休闲衬衫也成为近2年来时髦的女性都市穿搭。

 

而时装向运动装靠拢也是近几年的消费大趋势。

比如奢侈品的运动休闲元素逐渐增多:Prada与Gucci分别和Adidas联名推出运动时装;意大利轻奢品牌MSGM与安踏旗下品牌FILA联名推出网球时装。


当然,休闲生活品牌也在陆续加码运动系列,例如优衣库STRETCH弹力运动开衫、DRY-EX吸汗速干系列T恤等都通过面料科技,主打透气或舒适特性。

 

探索背后原因,其实是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而诞生的新需求。

 

这种生活方式下,每个人都在经历因身份转换,而产生的场景切换:居家、办公室、健身、逛街、社交、周末户外运动……不同的生活场景需要多种类的服装更替,单一属性的服装类型已经跟不上快节奏都市人的新生活方式。

 

对应类似需求,我们能看到国内新锐运动休闲品牌也在不断创新,比如RAW.J推出的跨场景运动时装,满足了消费者从工作、生活到健身多场景的无缝切换需求。

 

这并非刻意而为之的某种服饰风格,本质上是满足当代人愈发随性的生活方式。

 

只不过运动休闲装由于其穿着舒适,兼具功能性和休闲性,能够轻松应付工作与生活中的多个场景,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装选择之一。所以无论是时装品牌还是休闲生活品牌,都在向运动风靠拢,力图提升产品的功能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时装」朝「运动休闲装」无限靠拢


数百年来,时装的趋势发生了诸多改变,这背后同样体现的是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最早可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们对细腰有着病态式的追求,于是诞生了从金属、骨质到布质的各类束胸衣。这类束胸衣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肋骨受压、内脏变形破裂,甚至晕厥、死亡。

 

随着20世纪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这种单纯追求修身线条美感,而对女性畸形束缚的穿衣风格终于退出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宽松舒适的服饰。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便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法国的香奈儿女士为妇女们设计了第一条裤子并将之推广开来。随着一战的爆发,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更是加速了这种穿衣风格的普及。


时至今日,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性别间刻板的定义和印象正在消融,无性别(Unisex)着装理念成为潮流。


同时,在当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工作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观察到,运动休闲装这种中性化、舒适且具有健身功能性的服饰出现在街头巷尾、健身房乃至办公室,受到了男孩女孩的广泛追捧。

 

2016年,Athleisure(运动休闲风)被收录于韦氏词典,定义为“运动和日常均可穿着的休闲服装”。随着运动品牌和时尚品牌的联名合作愈加频繁,运动休闲装的穿着场景正向时装靠拢,出现在由礼服、西装主导的场景中。


英国第一个高档运动休闲服饰网站Hip & Healthy创始人里德评论:“以前,人们去健身房时,总是穿着汗津津的宽大T恤。现在,人们开始穿上合身的休闲服,在餐厅、健身馆和办公室间来回切换。”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Mintel)的调查,大约半数的英国人买运动服不是为了运动。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时尚的运动服,不是为了锻炼时穿。


在国内,近几年以瑜伽裤为代表的运动单品受到女性消费者追捧,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平台上高端专业女性瑜伽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50%。知乎平台上关于「为什么大街上穿瑜伽裤的女孩越来越多了?」的话题引来了近2000万次的浏览和近2000个回答。


为了弄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都市白领的生活工作习惯。

 

-「从出租屋到地铁站,上下班都需要骑共享单车」——北京西二旗附近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九点到公司吃早饭,然后撸铁撸到十点半洗澡回工位」——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我一般下午四点会去健身房跑跑步」——某跨国科技公司员工

-「(健身房)倒是可以随时去,但是总感觉带衣服不方便换,太麻烦了」——广州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下了班还要陪客户打球」——上海某金融机构员工

 

我们发现,日常场景与运动密不可分,时装向运动休闲装靠拢的背后隐含着人们对便利性和通用性服饰的需求。

                        

在精致繁复以外,舒适愉悦也很重要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映射着消费者着装需求变化和自我表达诉求的增加。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81%的消费者把服装的舒适性列为首要选择,中国的消费者也把服装舒适性列为选择服装产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比正装,运动休闲装面料足够柔软,有极高的弹性和包容度,在舒适度和便利性方面优势巨大。尤其对有健身习惯的白领来说,下了班从办公室到健身房,可以无缝切换。着装从取悦他人,更多转变为取悦自己,享受生活。


除了对舒适度的追求之外,着装作为最直观的视觉标签,也是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出口。


我们通常把1995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定义为「Z世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千禧一代(1984-1995年)有所不同,他们更加的特立独行,对时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更加追求与自己精神契合的品牌,据国际营销公司调查,47%的Z世代认可「我很在意自己的着装是否符合大众流行趋势」,而在之前对千禧一代的调查中,这项数据是65%。

 

诚然,和前辈们相比,Z世代似乎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他们对于时尚的独到理解,而不是一味追随大众潮流,他们在选服装上就是坚持选择与自己相近的价值精神。


深究这种现象的精神内核,其实是Z世代走向职场后,面对「内卷」「职场PUA」「996加班」,相比于「职场老人」,「Z世代」多了一份「霸气」和「自信」。

 

根据某项3万份调查问卷显示:「Z世代」求职择业时对于雇主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不加班、周末双休、健身房等排在前列,而诸如下午茶、不穿正装等「奇葩」需求也位列榜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年轻人多元化的观点希望得到认同。


因此着装风格,比以往更能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以及寻找自我的媒介。


总而言之,运动装其实是一种去潮流化、反潮流化的品类,它不像时装一样会过季,而是一种可以跨越场景,跨越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衣服。你可以自由的搭配它,使自身的装配不受潮流限制。

 

这也反应了Z世代人群对抗消费主义,不迎合大众,追求更个性、更自由的特质——「我的身体我做主」。

                      

当「回归生活」成为时装选择新趋势


当这种「回归生活」的诉求成为时装选择的新趋势后,单一属性的服装类型已经跟不上快节奏都市人的新生活方式。只有具备功能性的服饰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的跨场景需求。

 

比如「休闲服装运动化」,开始成为年轻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宣示态度。

 

针对国内市场需求,诸多品牌纷纷推出了新的产品系列。国内新锐运动时装品牌RAW.J推出的2022春季「揽春入海」系列,意图在打破服装边界感的同时,回归衣物本身所承载的功能性。


按照RAW.J的品牌理念,理解当代人的运动需求首先要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的日常运动是穿插在繁忙的生活场景之中。

 

他们并非都是自律的运动达人,可能更多是忙于工作和快节奏生活,很少有机会运动的大众消费者。RAW.J希望以服装打破场景限制:「让运动随时开始,也能随时结束」。


RAW.J所推出的「跨场景美力装备」 ,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多种场景切换的运动需求,实现运动与生活的无边界平衡。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运动装拼搏在工作岗位上,哪怕身处钢筋水泥的压抑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源源不断散发的生机,这种身体与生俱来的原生力可以通过运动唤醒,并展现事物本身的美好。

 

服装塑造身体的时代宣告结束,遵从自我感受着装的时代已然到来。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年轻人爱的时装,为什么越来越像运动装?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