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奥运”给“双奥之城”留下哪些遗产

本届冬奥会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2022-03-21 10:0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王东 0 29029


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以及一届诠释“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理念的冬残奥会相继在北京落幕。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除了向世界奉献了两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季体育盛会,也为全民健身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充分利用“双奥”遗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向记者介绍。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

  

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宣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和目标也一步步地转化为现实。

  

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让众多国际体育组织官员赞不绝口。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表示,本届冬奥会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将极大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巴赫说,“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

  

我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扬认为,北京冬奥会不仅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而且成功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带动了冰雪产业发展,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因为北京冬奥会而兴建的冬奥会比赛场馆场地、文化广场、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冰雪博物馆等设施,未来将持续开放,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冰雪文化供给设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遗产。

  

“雪飞天”“冰丝带”将成为大众体育新去处

  

首钢滑雪大跳台,有一个昵称“雪飞天”,这是一座建在老工业基地的冬奥场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由于谷爱凌、苏翊鸣的一飞冲天,“雪飞天”变得家喻户晓。3月17日,距离北京冬奥会闭幕尚不足一个月,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即迎来“解封”,市民游客可近距离参观大跳台。

  

消息一经传出,“雪飞天”立刻成为众多市民的“打卡地”。拥有“最快的冰”的“冰丝带”,虽然尚未正式开放,仍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远眺拍照。

  

就如何传承冬奥遗产,综合、持久利用冬奥场馆等问题,刘兴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场馆赛后利用,举办重大赛事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是场馆赛后利用的工作方向。

  

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重点突出几大方面。首先,相关场馆将全面向公众开放,服务于大众体育健身休闲,举办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服务全民健身。其次,各场馆都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和各项国内赛事,带动大众赛事和地方发展。

  

同时,冬奥场馆将实现四季运营。所有冰上场馆四季向公众开放,举办大型赛事和文化休闲活动。延庆和张家口山地雪上场馆,受气候限制,冬季将开展雪上项目大众体验和举办赛事,非雪季利用赛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冬奥场馆四季运营。

  

记者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看到,在赛道三分之一处比较平缓的位置,预留了大众的出发口,这便是为赛后开展群众体验项目做准备。雪车雪橇中心与国际雪橇联合会已签署协议,将会承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刘兴华表示,场馆的运营不是孤立的,是融入地区的整体发展中的。利用冰雪资源,打造品牌名片,能够持续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从“双奥之城”到“体育之城”

  

“我们刚刚筹办冬奥会时,延庆西大庄科村的基础设施非常缺乏,经过6年的办奥,这里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不仅有现代化的场馆,还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向记者介绍说。

  

桂琳还向记者介绍,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地区不仅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场馆,也建设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世界上很难有哪个滑雪目的地能够让高铁直接从小镇穿过。”桂琳说,有了京张高铁和太子城站,未来这里的发展也大有可为,“我亲自见证了这些地区从荒芜之地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区。仅仅6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奥运会的筹办对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桂琳说,2022年冬奥会之后,我们对“后奥运时代”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冬奥赛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兴华表示,下一步,将以冬奥场馆资源和奥林匹克公园为依托,巩固冬奥成果,传承利用好奥运遗产,加速推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助力京西“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最美冬奥城”和张家口“全亚洲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持续带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北京冬奥会还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冬奥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冬奥歌曲、短视频、影视作品、特许商品等冬奥文化产品纷纷涌现。吉祥物“冰墩墩”的影响力更是一路飙升,成为国家级的文化IP,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大的映射。

  

冬残奥会有助于提升残疾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筹办北京冬奥会,特别是北京冬残奥会,一方面是要为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搭建良好的比赛平台,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动社会更加关注了解残疾人群体,使残疾人更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之际,北京冬奥(冬残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曾这样评价北京冬残奥会的遗产。

  

刘兴华则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北京冬残奥会在遗产工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第一方面是促进残疾人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6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从首届只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到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参加,直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万人左右增长到单季超过30万人。我们还积极推动残疾人青少年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目前全国共有8所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被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在残疾人冰雪竞技体育方面,全国原来从事冬残奥项目的运动员数量很少,不足50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000多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实现了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总计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充分说明了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成果。

  

刘兴华表示,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带动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我们制定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不仅用于规范奥运场馆的无障碍建设,还对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北京和张家口两市相继发布实施无障碍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据悉,北京共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第三方面,是冬残奥会推动了包容性社会建设。虽然本届冬残奥会是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但是对全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全社会更加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在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生存状况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助残风气形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实现与健全人同步脱贫步入小康。我们残疾人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地提升。”刘兴华说。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两个奥运”给“双奥之城”留下哪些遗产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