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体育消费者权益 规范体育市场秩序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有关课外培训的投诉相应增多。

2022-03-16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张小可 0 1426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越来越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体育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日前,百分点科技公司与数据猿联合推出的《2022年“3·15”晚会消费维权行业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28日,他们征集的主要维权线索90余条,聚焦在九大传统行业、两个新增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兴产业。其中,征集线索提及的两个新增消费热点为:预付消费17条、信息安全15条。预付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美容美发、住宿餐饮等几大消费场景。


自2020年以来,“云健身”市场繁荣,然而一些买了网上课程的网友发现,许多健身博主并没有授课资质。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2020全年健身服务投诉的23003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合同纠纷和售后服务纠纷。


2021年这二者依旧占比很高。据《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21年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别的47376件投诉中健身服务占29494件,其中合同纠纷占15172件,比重最大的预付费消费纠纷最为突出,因健身房老板卷款跑路引发的违权纠纷不在少数。


为解决此类问题,各地在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12月,《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发布,首批15个上海市主要健身品牌400余家门店率先承诺履行和使用该合同;2021年3月,北京市体育局公开征求《北京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和减少退费纠纷的同时,设立了7天冷静期;2021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体育局发起成立了青岛市李沧区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有关课外培训的投诉相应增多。由中消协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有关校外教育培训的投诉案件共80528件,同比增长43.4%。在这些被投诉的教育机构中也包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在课外体育培训班报名10节课,目前只上了两节课,感觉教学质量很一般,不想学了,他们不肯退费,怎么办?”“给孩子报了寒暑连班,一次性交了1300元,现在体育中考已考完了,才上了10次课,让他们把剩余的课时费退了,他们不退,怎么办?”在某知名法律网站,有学生家长向律师咨询上述问题。


2021年1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从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第五章内部管理要求一项里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推荐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于培训对象未完成的培训课程,有关退费事宜应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消费者反映的“一些培训机构搞寒、暑假连报”,很显然违反了这一规范。


对此,有专家表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投诉体系和投诉机制,倾听消费者意见,及时回应消费者投诉,妥善解决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问题。


除了预付费消费纠纷与课外培训投诉外,《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还显示,生活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与销售服务居于服务类投诉量前五位。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总投诉数为21692件,其中,体育用品占1358件、健身器材占850件。体育用品类以质量投诉为主,健身器材类以售后服务投诉为主。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维护体育消费者权益 规范体育市场秩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