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突破2万亿元 体旅融合渐入佳境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背后,是规模宏大的消费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2022-02-23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尤方明 0 15192


在福建福州,陈女士的退休生活被运动所充实。“一周两次游泳,每天饭后再沿着南江滨公园步道步行一小时,定期再跑上个三四公里,常年伏案工作引发的颈椎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下称《调查公报》)显示,在2020年,我国7岁及以上居民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67.5%,较2014年增长18.5个百分点,而像陈女士这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较6年前增长3.3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也逐步增多。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带动人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具体要在全民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四方面发力。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背后,是规模宏大的消费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一方面,参与型体育消费比例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体旅融合成为关键词。王裕雄表示,体旅融合是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传统文化等,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产业,通过“体育+旅游”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让体育场馆各尽其用


全民健身热情的高涨,离不开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邱汝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的数量较2017年增长了89.7%,体育场地总面积增长了33.4%,人均场地面积增长了32.5%,其中社区体育场地覆盖率已经达到90%,行政村场地设施覆盖率已经超过96%。


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及2022年初多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均部署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省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后发现,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健身场馆、健身步道、城镇社区体育健身、农民体育健身等公共体育设施成为建设重点。


王裕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进一步提高居民健身设施的便捷性,能够显著促进居民的体育参与。“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居民身边的健身设施供给水平和可获得性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要特别重视普惠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当完善中心城区和郊区‘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


在不断补强硬件条件的同时,体育场馆的开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邱汝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近47亿元,每年支持上千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享受体育健身的优惠政策。


2022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评价指引(试行)》,要求地方体育部门对接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于每年8月31日前在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一位不愿具名的体育系统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体育场馆只有各尽其用,才能解决居民“运动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体育系统也在积极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在王裕雄看来,要充分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也应重视商业性的体育设施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体育运动参与需求。此外,应组织筹办群众体育赛事、竞技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等多维度的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的组织体系也能发挥很好的动员作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各类运动项目协会、俱乐部等民非组织乃至社会体育指导员将各有所为。


体旅融合渐成热点


《调查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人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758.2元,与2020年调查相比,增加789.8元。从消费类型来看,已出现从实物型向参与型和观赏型的转变趋势。


一位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良好的健身习惯,拥有健身消费的意愿,且能够长期坚持,因此促成了参与型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王裕雄认为,这三种消费类型存在结构性的因果关联。大力发展以职业体育联赛为代表的竞赛表演业,是进一步打开体育消费增长空间的重要途径。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旅融合也逐渐成为热点。2022年春节以来,位于吉林省的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每天接待量平均在8000人左右,出现了“一板难求”的现象,其中在周边酒店住宿的度假客户80%以上来自吉林省外。


常住山东青岛的黄女士正是在松花湖滑雪场开始了自己的“滑雪初体验”。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雪场的雪道设置较多,能够满足不同水平滑雪者的需求。除此之外,雪场的滑雪配套装备、交通便利性,教练员的专业性,周边配套的旅游景点等也成为了“加分项”。


来自重庆的马拉松跑者李女士则表示,她最看重赛事的口碑,而在赛前旅游已成为习惯。武汉马拉松赛事给李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武汉马拉松通常在4月份举办,气候舒适。参赛包补给充分,赛后服务专业。同时赛道经过多个武汉标志性地标,沿途能感受武汉文化。


王裕雄表示,户外运动产业往往表现出典型的“弱经济性、强外部性”,即运动产业业态本身未必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能够吸引远距离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这些人必然有引致性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需求,同时会去周边景点进行观光旅游。


王裕雄说,在体旅融合业态中,“体”是发动机,“旅”是车身,缺哪一个,都不具备承载运输能力。因此,在发展体旅融合、打造地区发展的名片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即同步规划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打造一个好的发动机,通过举办高等级的户外运动赛事,来提升地区知名度,带动大量的客流。另一方面,则要完善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各类旅游设施。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消费突破2万亿元 体旅融合渐入佳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