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滑雪产业,真的出圈了?

我国滑雪产业的迸发,离不开冬奥会的氛围带动,可是冬奥会的红利能吃多久,如何维持现在消费者对于滑雪的热情,或许才是整个产业理应思考的问题。

2022-02-22 10:00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道总有理 0 19746


由冬奥会带动的滑雪产业,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

 

2月11日下午,成都融创雪世界大门口、存取雪具处、室内雪道上,前来滑雪的人络绎不绝,而逢周末人流量更多,中午的时候每个赛道的排队人群能排到10多米开外。一位卖滑雪装备的商家称,“成都的滑雪人群消费能力比较好,多数以年轻人为主,单板的增长是膨胀式的”。

 

杭州周边的热门滑雪场热度也居高不下。各大平台浙江滑雪门票销售量至少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杭州临安大明山滑雪场、宁波商量岗滑雪场、桐庐生仙里滑雪场,均挤进全国热门滑雪场前十名榜单。

 

从一个相对小众的运动成为全民参与的潮流,滑雪产业俨然迎来了大爆发,然而当消费者、滑雪场、品牌方与资本竞相涌动时,外界对这一由赛事带动起的产业未免过于乐观了。一旦冬奥会结束,原本在氛围烘托下去体验滑雪的游客还能否维持热情,这很难说,更何况滑雪的门槛随着滑雪的普及反而越来越高。

 

普通人不能承受价格“之痛”

 

滑一次雪多少钱,几百元?那早已是以前的事了,当滑雪在朋友圈及其他社交平台掀起晒照的热潮,鄙视链的形成让滑雪这一运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以滑雪装备为例,从市面普遍价格来看,滑雪运动需要的头盔、护腕、护膝、手套、护脸等小零件相对便宜,几百块到上千元不等。但从护目镜开始,包括雪服、雪板、固定器、雪鞋这些核心装备,基本就看不到三位数的价格了。

 

即使是一套包括滑雪服、滑雪板、滑雪杖、滑雪鞋在内的初级滑雪装备,花费至少3000元以上。不过,在如今的滑雪场里,基础的、初级的装备已经显得太LOW,很多滑雪者开始在装备上加大投入,这其中不只包括滑雪爱好者,很多“小白”也是技术不行,装备来凑。

 

在小红书上,一位刚刚入坑滑雪的用户晒出了自己的装备年度账单:ATOMIC雪鞋差不多3000元、BURTON滑雪板3500元左右、雪镜1200元、二手Bern头盔500元、X-bionic速干衣一套3000元、板子固定器当时淘的BURTON二手1000多元、滑雪服800元、护具800元。一套下来,差不多有13000元。

 

穿上一万多的滑雪装备,这位95后仍自嘲,自己在滑雪装备的购买上属于“穷滑玩家”。

 

除了滑雪装备,滑雪的另外两项开销在于住宿和门票,但随着滑雪热潮的兴起,这两项的价格明显上升了许多。

 

据一位滑雪爱好者所述,2015年刚滑雪的时候好一点的雪场,票价100元左右,差一些的,几十元就能滑。到了今年,各地的雪场都在陆续涨价,“拿怀北滑雪场来说,他们重新搞了一个厢式缆车,不是吊椅那种,需要单独收费,加上雪票也得有300多元”。

 

在微博上,一位网友也吐槽,西安某滑雪场,去年2月5号买的早场票才59元,今年已经没有早场票了,最便宜的夜场票也涨了3倍多,日常价更是涨了4倍多,“直接浇灭了想去滑雪的意愿”。

 

住宿涨价涨得更多,因为滑雪场多建立在郊区,又或者想去大型的滑雪场滑雪,距离就更远了,所以除非一天能够来回,不然住宿就是必须的。

 

根据崇礼万龙滑雪场官方平台显示,2021-2022雪季平日周末两天的雪票是1050元,双龙酒店加滑雪的两天一晚价格从1880元到3350元不等。而据此前消费者分享的图片显示,2020-2021雪季崇礼万龙滑雪场平日周末两天雪票价格约为680元,双龙酒店两天一晚的价格为1269元到2269元不等。

 

门票、装备、住宿、请教练…滑雪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这还不算滑雪可能导致摔伤需要的医疗费。初学者满怀期待,可滑雪的尽头可能是骨科医院。

 

冬奥之后,你还去滑雪吗?

 

冬奥会期间,国人的很多行为或活动其实都是当下热闹的运动氛围所驱动的。

 

如冰墩墩,早在2019年,冰墩墩其实就已经正式亮相,对外售卖,可当时似乎并没有过多的人关注这个披着糖衣的、憨厚可人的小熊猫。直至今年开幕式一过,冰墩墩瞬间成了顶流,而巨大的供应缺口下,冰墩墩相关品牌的联名款也相继断货,可谓一墩难求。

 

滑雪也不例外。成都融创雪世界一位仅仅7岁的小女孩在被问及为什么来滑雪时,回答道“我觉得谷爱凌跳跳台非常酷”。谷爱凌夺冠后,其进行赛前训练的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在各个平台上的流量也急剧上升,刚刚过去的周末,滑雪场的人流量较之前明显增加了。滑雪场负责人称,今年2月大众滑雪单日平均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200%。

 

社交平台上,滑雪的照片铺天盖地,同样调动了人们对滑雪的兴趣,想要趁着冬奥会尝试这项运动的魅力。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滑雪行业仍以旅游体验型为主,初学者偏多。一个滑雪俱乐部测算出一组数据,在参与滑雪运动的消费者中,体验者和单雪季滑雪达10次以上的爱好者的比例为70:1。而且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滑雪人次为2090万,其中滑雪体验者占比高达77.4%。

 

这就引发了一个最直观的问题,冬奥会期间增加的滑雪用户,在赛事结束之后真的能转化为滑雪爱好者,支撑起滑雪产业吗?

 

其实,滑雪行业的用户转化一直很低。数据显示,2020-2021雪季国内滑雪场人均滑雪次数在1.9次, 2019年仅为1.6次,虽说数字增长了,可严格意义上的滑雪爱好者应是每年滑雪3次及以上,也就说大多数人并没有从滑雪者转化为滑雪爱好者。甚至很多滑雪者去过一次,便再也不去了。

 

据不同统计口径,目前我国滑雪渗透率仅为1%左右,美国和日本达到8%-9%,像挪威、瑞士这种滑雪大国的渗透率更是高达30%左右。

 

阻挡更多人二次消费或成为滑雪爱好者的根本还是消费能力。一次体验型的滑雪,通过租用滑雪装备,可以把预算控制在几百元之内,可一旦要成为滑雪爱好者,通常需要购买属于自己的滑雪装备,这时所花的钱就会成倍增加。一身行头少则上万,多则四、五万,再加上住宿办卡及来回车费,消费的门槛越来越高。

 

滑雪这一运动,终究还是中产阶层玩得起的游戏。

 

室内滑雪场,留住滑雪人?

 

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2019年,我国滑雪人次从1250万增至2090万,滑雪场的数量也从568个增至770个。而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1-11月共新增1206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大涨61%。

 

在创业者及资本都想分一杯羹之时,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滑雪场的盈利问题。崇礼万龙滑雪场的董事长罗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说,“在中国凡是做雪场的没有不赔本的,投资越大赔得越多”。万龙滑雪场从2003年雪场开业以来,连续亏损了11年,直到2015年受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影响才开始盈利。

 

运营滑雪场有一大硬伤,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大。我国的滑雪场一般会在年底11、12月开放,于次年2、3月底左右关闭,旺季其实仅仅4个月左右,其他大多数时间为淡季。因此将营收均摊至全年,滑雪场的毛利率变得很低。

 

室内滑雪场的出现或许能改变这种现状,尤其在滑雪机会稀缺的南方,由雪毯支撑起来的城市室内滑雪生意,正开始在南方城市里逐渐热闹起来。

 

根据《2020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年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数合计为269万,占2020年全年1288万滑雪人次的20.89%,同比增长14.47%。截至2020年底,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场为36家,数量全球第一。在成都、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室内滑雪场也成了很多人的共同选择。

 

室内滑雪场虽然在硬件设施和场地规模上不比室外,可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滑雪场投资回报周期长、一年闲三季的问题。而且在用户层面,室内滑雪场可以让消费者在非雪季滑雪,并对于滑雪的潜在爱好者,提供比雪场更便捷、更优惠的初级及各类进阶练习。

 

从这个角度看,室内滑雪场是否也能够改变滑雪行业转化率低这一难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一是,室内滑雪场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机会体验滑雪,逐步增强初学者对滑雪的兴趣,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滑雪爱好者;二是,以往南方人想滑雪,不得不跑到北方的室外滑雪场去,距离远且花费多,不少人宁愿不滑。如今室内滑雪场在南方越来越多,南方人在本地就可以体验滑雪。

 

当然,室内滑雪场的门槛并不低。上海一家城市滑雪空间,无限次年卡的费用是31888元,雪酷的年度畅滑团课售价为22666元;另一家5堂课的费用就高达2299元,10堂课的价格为4359元。

 

而当消费者从室内滑雪的模拟转向室外滑雪场实践,新一轮的“烧钱”又开始了。

 

我国滑雪产业的迸发,离不开冬奥会的氛围带动,可是冬奥会的红利能吃多久,如何维持现在消费者对于滑雪的热情,或许才是整个产业理应思考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亿万滑雪产业,真的出圈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