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绿色亮点”:绿色电力全覆盖 强调赛后再利用

这一届的冬奥会,将充分体现中国的绿色技术与环保可持续发展决心。

2022-01-15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高江虹 0 30484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1月13日,北京奥组委和石家庄市政府在京交出了一份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详解了如何办一场绿色冬季奥运会。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将努力打造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其“绿色”亮点非常多。


比如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并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同时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新建设施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有效降低成本。


这一届的冬奥会,将充分体现中国的绿色技术与环保可持续发展决心。


绿色奥运会现雏形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三大主题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筹办6年多来,绿色办奥理念被落实到筹办工作全过程。北京冬奥组委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对主要场馆、50多个业务领域的可持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北京冬奥将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低碳场馆,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并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8成。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减少赛事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目标。


据悉,在上述低碳举措基础上,北京冬奥会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绿色奥运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交通和电力供应等领域,在水资源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也运用了诸多新技术,体现出冬奥会的“绿意盎然”。


李森介绍道,在水资源方面,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造雪用水基本上都是使用地表水,通过雨水、融雪水的收集和回用来解决这部分造雪用水的问题。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赛区的生活污水将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再利用。


而在废弃物处置方面,北京冬奥会主要是按照源头减量化、处置资源化、管理统一化的原则来进行废弃物的统一管理分类处置。比如建设阶段就面临着一些废弃物的问题,延庆赛区有一些山石直接就地使用,用于建筑外墙的“石笼墙”材料,包括铺设道路等。国家速滑馆建设当中有一些废桩头,直接转化为制作国家速滑馆看台的原材料来使用。


100%使用“绿电”


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是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绿色电力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指出,北京冬奥会的电力供应基本上是依托现有的城市市政电网,按照国家关于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通过绿电交易实现了所有场馆的绿色电力供应。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场馆自身必备的变配电设施以外,基本都是利用了城市现有的电网资源以及原来既有的规划建设电网资源,不需要新建其他的电力设施。


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100%绿电供应在北京冬奥会的实现,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据刘玉民介绍,三个赛区当中,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比如延庆官厅水库周边和张家口,十几年前就已建设了大量风力发电设施。经测算,张家口可开发风能资源储备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达到3000万千瓦,另外还有生物质资源年产量有200万吨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储备非常充足,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


李森还指出,京津冀地区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采用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各项技术是世界首创的,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通过这个电网,可以把张北的绿色电力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


“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了多能互补协同运行”,刘玉民补充解释道,直流电网上富余的电能将被输送到国家电网建设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这是国网原来既有的电力设施。在电力需求大的时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将把储存的电力送上电网,相当于给整个电网备份了一个大的“充电宝”,通过能源互补协同工作,保障冬奥场馆的电力安全运行。


场馆赛后再利用有多招


历届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始终是个难题。针对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问题,李森表示,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它们赛后利用的经验,新建的全部场馆也都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并且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有效降低成本。


据其介绍,这些场馆赛后要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毕竟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场馆,在筹办过程中,地方体育部门,包括场馆的业主单位,都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赛后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国内赛事,通过高水平的赛事带动场馆的运营,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出力。


另一方面场馆考虑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李森透露,除了竞技比赛外,场馆将向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所有的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如何向公众开放这个问题,比如说北京赛区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丝带”的冰面是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当时考虑全冰面就是为了考虑到如何向社会开放,因为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场芯部分将有两块标准冰场,李森透露这是创新的部分,赛后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


再比如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拥有世界上第17条赛道,这个小众项目运动起来危险性比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在赛道比较缓的地方开了一个出口,给普通大众留了一个出发区,便于赛后向公众开放提供条件。


李森表示,比赛场馆要考虑四季运营。冬季运动因为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冰上项目因为是室内冰场,一年四季都可以造冰,因此可以长期向公众开放,举办大型赛事、文化休闲活动等。但对于雪上场馆,如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只能在冬季开展项目体验和比赛,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奥组委在山区山地场馆的规划建设中,从赛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了春、夏、秋三季运营的问题,利用赛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建立户外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场馆四季运营。据悉,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在春、夏、秋这三季的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的人数其实远远高过了冬季滑雪的人数。


李森认为场馆的赛后利用不是一个孤立考虑某一个场馆运营的问题,而是要融入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去谋划、推进。北京冬奥组委会也积极推动三个赛区的场馆、冰雪运动资源进行联动发展,与京张沿线的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这些快速交通联络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北京冬奥会“绿色亮点”:绿色电力全覆盖 强调赛后再利用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