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十四五”展望: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供需协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今,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基于政策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新型消费场景推广普及等积极因素,体育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

2021-12-20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尤方明 0 54362


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与六大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国家体育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元跃升至2.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6%,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9.6%。截至2019年底,全国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28.9万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505.1万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愈加紧密。


如今,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基于政策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新型消费场景推广普及等积极因素,体育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


“十三五”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速达14.6%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意在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办的2021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杨雪鸫以《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开启“十四五”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题进行了分享,回顾了“十三五”以来体育产业取得的成绩和突破,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成为新引擎。体育产业已成为助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引擎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速达14.6%,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9.6%。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体育服务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占比从49.2%增至67.7%。


三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龙头企业涌现。2020年营收超百亿的体育用品企业5家,营收超50亿元的体育用品企业8家,营收超10亿的体育用品企业15家。


四是产业载体更加丰富,打造了新示范。截至2020年底,体育总局命名认定298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40个体育消费试点城市,96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08条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30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30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


五是产业基础全面夯实,激发新动能。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371.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相比2014年的926元有较大增强。


六是产业政策更加完善,释放新红利。国家层面共出台涉及体育产业政策72份。中共中央、国务院22份,体育总局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印发政策37份,多部门合发运动项目产业规划13份。在地方层面,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政策的实施意见,不少省份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重点,发布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版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涉及体育产业11个大类、37个中类、71个小类,旨在与新行业分类相衔接,适应当前体育产业统计的需要。《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也成功应用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更加全面、细致地摸清了体育产业发展底数,为体育产业政策、规划制定提供了更加科学、详实的数据支撑。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政策端也频频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务院于7月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10月印发的《“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均提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供需两端需协同发力。需求侧管理方面,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撰文指出,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国内大循环背景下重要消费新增量,也是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必须紧紧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实现体育产业由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的动力变革。


黄海燕表示,从居民角度出发,要培育居民体育消费习惯,让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规划》结合目前新技术、新业态的特征,提出要引导体育培训企业创新“互联网+培训”的模式,提高群众运动技能水平,并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从政府层面,《规划》提出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举办体育消费季等促进方式,不断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在这方面,河北省体育局已作出诸多探索。2020年和2021年,河北省连续两年推出体育消费季活动。其中在2021年消费季期间,河北省体育局利用“惠美体育”微信小程序安排发放600万元体育消费劵,对人民群众在制定场馆进行健身运动消费进行补贴,补贴比例最高达到消费金额的50%。河北省各地累计108家企业与机构相继响应,推出惠民方案,涵盖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运动休闲、体育用品销售等不同业态,优惠总金额超过14000万元。


杨雪鸫在2021年体育产业峰会上还表示,90后、00后,银发族,女性,少年儿童正在逐步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十四五”时期,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进一步增长,也将有效促进体育消费。同时,“新消费升级推动业态转型”“新科技变革驱动智能升级”“新融合路径拓宽发展空间”等三新趋势也表明体育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黄海燕表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体现出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生活性需求转化。‘十四五’时期必须通过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对居民体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规划》紧紧围绕当前以及将来一段时期体育消费重点人群的新需求,提出要鼓励开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体育服务,加强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制造,加快运动健康服务、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体系。


福建打造“三核两带五区”,上海建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2021年下半年,各省体育局密集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各地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提出了一系列任务安排与发展目标。


作为2019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和GDP占比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福建提出“三核引领、两带串联、五区协同”的空间布局。其中,“三核”是指以福州、厦门、泉州为核心,发挥体育产业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核心区,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示范区。


“两带”是指整合福建山水资源优势,打造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优势互补的绿色生态山水户外运动产业带和蓝色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


“五区” 则是以泉州、南平、龙岩、三明、漳州五个城市为核心,打造体育智造集聚区、山水户外运动功能区、红色体育功能区、运动康养功能区、生态休闲运动功能区。


上海市体育局则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增强上海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提供重要支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稳步提升,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数字体育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创建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培育3~5个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级体育产业示范集聚区。体育消费规模进一步增长,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保持4%以上,提高体验性消费比例。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著名体育机构数量全国领先,年度重大体育赛事经济贡献达到2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配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产业“十四五”展望: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供需协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