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圈”水太深,一单赚十万的“鞋头”也要退坑

“炒鞋”,已经这么丧心病狂了吗?

2021-12-10 14:00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螳螂观察 0 16687


11月29日凌晨2:20,Off-White创始人,LV男装艺术总监Virgil Abloh因癌症去世…


而就在这位天才设计师逝去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里,二手鞋市场直接“杀疯了”!


“OW X AJ2”的价格直接暴涨100%,热销的“白红”部分女款价格突破8000,男款更是全部破万。而作为OW与NIKE的联名款,“Nike Air Force 1 Low 07”高达27万港元(约合22.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更是让人唏嘘。


“炒鞋”,已经这么丧心病狂了吗?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开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普通散客玩“炒鞋”,一双至少可以赚两三百块,而做庄的话,一双至少四百甚至上千,一个月流水可以破百万,如此大的暴利面前,“丧心病狂”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炒鞋”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炒鞋”暴利的背后到底是金光大道还是竹篮打水?《螳螂观察》恰好知道三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鞋客”,他们沉浸其中,但又或多或少对“炒鞋”的未来有所怀疑,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孙平,21岁,大学生,2017年11月入坑


没想到激起我“炒鞋”想法的不是NBA,而是一款综艺。


没错,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爆了,本就对嘻哈感兴趣的我,那会儿除了关注节目选手和音乐,同时也在网上各种搜厂牌,包括他们的风格、文化乃至恩怨。


节目还没过半,我的“嘻哈文化”知识储备已经非常丰厚,于是开始混迹微博贴吧,有交流也有“摩擦”,无意中被一条帖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潘帅第二期里穿的鞋是什么款式,想买!”


这不就是全黑色Yeezy Boost 750?有趣的是,我刚好有一双。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几经拉扯,最后在“加800”的价格下愉快完成交易,这也是我“炒鞋”生涯的第一桶金。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对方没过几天就再次转手,据说价格直接加到了一千二往上…


有了第一桶金后,我开始摸索“炒鞋”这条商机,我懂鞋,至少比小白懂的要多很多,偶尔自己也会在网上抢购,但线下几乎不会去排队。于是我开始留意网上的“单子”,帮人找明星同款鞋,然后通过一些渠道弄到手,最后加价卖,一单挣个三四百是常事,能挣点零花钱。


做得最大的一次,叫上了好几个室友去熬夜排队,赌了手Yeezy的新款,可三天过去,鞋盒还堆在宿舍里吃土,就当我以为这次亏了的时候,一场晚会里,某位流量明星穿着这款新鞋领奖了。


麻了!赚麻了!


很快,宿舍里的鞋盒全部出货,最低的挣了小三千,最高的差价直接破五,室友们恨不得把我当财神爷一样供着,每个人走路几乎都是飘着的。


然而那之后,我也不怎么赌新款了,我那会儿觉得,还是接单子靠谱。


于是我开始找货源,认识了一位上家,他有美国和东南亚的渠道,能打个时间差弄到货,但毕竟不是自己弄的货,就让他走平台鉴定之后再发,试了几次,效果还不错,之后合作得越来越多,赚得也越来越多。


可没想到最后一次翻了车。有人投诉我的鞋是“假货”,我懵了,就算我看走了眼,平台鉴定也能翻车?于是回给平台,二次鉴定之后确定是假货,还真翻车了!然后我去翻最近的一批单子,果然无一例外,全是莆田货。


然后这位上家也“理所当然”的消失了,去报案也于事无补,对方的资料不足,查无可查。


还是太年轻了!就这一单,我直接回到了“解放前”。


对于Virgil Abloh我是有了解的,现在家里都还有一双联名款的AJ,但是没打算出手了,“炒鞋圈”水深,本以为自己还算半个专家,没想到玩着玩着就成了韭菜。


马小五,27岁,国企员工,2020年1月入坑


2020年1月是个挺特殊的时间,科比去世,疫情爆发。


就是那段全国闭门不出的时间里我入了“炒鞋”的坑,理由很简单,利润太大,大到我这个15年老科密都坐不住了。什么概念,一款2000买到的科比4,居然炒到了20000!


老大,对不起,利润面前,信仰得放一放!


“科比4”最终以16000成交,紧接着,我开始翻我的“库存”,虽然不是运动员,但也是靠着体育特长进的国企,家里的库存还真不少,清点完库存,但凡带“科比”的,直接拍图拿到虎扑系的平台上挂,直接起飞。


我还记得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我都还在拿着手机傻笑,闹得家里人还以为我彩票中了五百万了。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炒鞋”了,入手的鞋更多,刷虎扑和球鞋类平台的时间也更多,当然我心态很好,只买自己看得上的,如果“炒”不出价格就自己穿或者收藏,想着凭爱好“炒鞋”。


也遇到过坑的时候,比如今年“新疆棉”的事,国产鞋开始暴涨,而我手里的耐克阿迪就无人问津了,没办法,自己扛着呗…


但是“炒鞋”久了也有点迷茫:喜欢的鞋利润很高留不住,最后留下的虽说也不差,但穿出去总觉得少了点感觉。


一个自称15年老科密的球队主力,一双科比的鞋都找不到了。


但也没办法,成年人嘛,搞钱比情怀重要,不搞钱怎么继续买鞋…


就像这次Virgil Abloh的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更多的焦点还是放在了鞋价,手头刚好存了两双OW和NIKE的联名款,还好之前没急着出,这下有的谈了。


范正恺,35岁,资深“鞋头”,2007年入坑


我之前是做实体的,那年实体的生意不景气,就有个国外的朋友说起了“炒鞋”,说国外“炒鞋”多火多火。


而07年国内“炒鞋”的非常少,能“炒鞋”的都是土豪。


于是我和朋友合伙,我负责“看”,他负责“买”,我有实体店的经验,对球鞋研究也多,新款一出,就能给个评估,估价好的,他就相办法进一批给我寄过来。


我会在店里摆几双,但一般卖不出去,于是就挂网上,那会儿先是贴吧,再到“鞋友QQ群”,效果很好,才试了两三个月,我店里的亏损就清了。


15年左右,算是国内的“炒鞋”黄金期,那会儿有了微信群,也逐渐诞生了像NICE、有货等垂类的平台,提高了入坑的安全感,交易更加方便。那几年也认识了很多人,有“炒鞋”的散客,也有一些品牌的内部工作人员,“炒鞋”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但“炒鞋”久了,眼光却看不准了。


比如有些看上去很一般的款式,人家大明星一穿就可以翻个几倍乃至十几倍,而那些我自以为还不错的,有时几个月之后仍旧是那个价。


最惨的一次,一双著名香港明星的联名限量款。又是限量又是联名又是潮款明星,怎么估都应该是涨的,甚至暴涨。于是,我绞尽脑汁到处找人想办法,花了十几万囤下这款鞋,信誓旦旦跟朋友们吹着牛皮…


结果牛皮吹破了,一来是鞋子发售增多,价格涨不起来,二来是鞋子后续居然有质量问题,穿上之后会起雾……


结果就是,血本无归。


不过从那之后我也算是看懂了“炒鞋”这场游戏,击鼓传花嘛,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之后还是会“炒”,毕竟利润还是摆在这的,像Virgil Abloh这次,不出意外这一单十万以上了,不过也只是把今年的亏损填平一些,“炒”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至于未来,我甚至有些不看好。


这玩意儿太虚,太容易翻车,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炒鞋”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教培”,而其他几家平台也在打价格战,市场没做大,鱼肯定不够分的。


再这么乱下去,迟早要坏的,如果可能,见好就收吧!


本文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炒鞋圈”水太深,一单赚十万的“鞋头”也要退坑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