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装备乘势而起 国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奋力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提升从量到质,正迎来飞跃式发展。

2021-11-23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范佳元、季芳 0 28869


单板滑雪爱好者邱枫,滑雪5年换了4次雪板。开始用平价产品,技术水平提高后,雪板也随之升级。“以前,更多是买二手的进口板”,而今国产品牌闯入中高端雪板市场,邱枫的选择多了起来。

  

滑雪爱好者脚下的一块雪板,折射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乘势而起的历程。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家底薄,制造技术和研发能力一度存在差距。申冬奥成功,为冰雪领域本土产品和品牌,吹来一股强劲东风。

  

短短几年间,一座座科技范儿的冬奥场馆拔地而起,国产首台压雪车和雪蜡车相继问世,国产造雪机、智能滑雪机、索道等被应用于各大滑雪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奋力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提升从量到质,正迎来飞跃式发展。

  

产品从无到有——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驶入快车道,国产化率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河北张家口的崇礼万龙滑雪场,一台压雪车爬坡过坎,不一会儿,雪道就被修整得平整均匀。这是首台国产压雪车,由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宣工)研制的SG400压雪车。

  

压雪车长8.3米,高2.9米,前铲最大宽度5.4米。别看块头大,爬坡能力却很强,无牵引爬45度的陡坡如履平地,而且特别“抗冻”,从15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都能正常工作,还很“聪明”,控制系统内可以存储国内雪情参数,随时快速应对各种雪况。

  

据了解,目前世界压雪车市场几乎被德国和意大利的两家企业所占有。河北宣工抓住冬奥筹办的机遇,凭借在履带车辆开发和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自主创新。“SG400压雪车是我国首批高端大马力压雪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在底盘悬挂、电控系统和液压传动等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河北宣工冰雪事业部副部长、SG400压雪机总设计师温晓宣说。

  

新疆温泉县越野滑雪场,一辆由山东多家企业集体自主研发的雪蜡车,与在此训练的雪上项目国家集训队会合。这是我国首台国产雪蜡车,在带有通风装置的雪板打蜡台上,6名打蜡师忙碌着,一个多小时,打好新蜡的滑雪板就送到运动员脚下。

  

以往,中国滑雪队去比赛,都是在赛场边或临时帐篷中架起打蜡台。现在有了雪蜡车,不仅打蜡又快又好,还能提供运动员热身、赛事直播等多种服务。据雪蜡车车长安泽涛介绍,这台车的研制集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5G工业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于一体,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申报了66项专利。

  

国内首创,技术领先,完全国产——打着中国标签的压雪车和雪蜡车,成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努力打破“进口依赖”的缩影。《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制定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系列措施推动下,本土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国产化率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从整体看,目前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随着一块块空白项目被解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已然吹响了“破冰”号角。

  

品牌从有到优——今后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接到来自乌克兰、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的订单。这意味在经历企业转型改革之后,中国冰刀产品时隔10年重新打进海外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

  

黑龙冰刀品牌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了当时中国冰刀鞋设计制造的最高水准,曾出口到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原有产品没有跟上步伐,经营陷入低谷。转机出现在2015年,随着申冬奥成功,黑龙冰刀经过收购重组,迎来了重塑品牌的机会。

  

扩大黑龙冰刀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是鞠培鸿的主要工作。“2015年以来,冰刀鞋年均销售量增长在30%左右,来自国内的需求明显增加,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正在恢复。此外,我们的业务也延伸拓展到室内冰场建造和滑雪板生产等多方面。”鞠培鸿说。目前,黑龙冰刀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发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冰刀鞋,“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我们正在申报知识产权,相信未来更多运动员能穿着中国品牌登上国际大赛。”

  

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实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转型升级,将产品做到从有到优,不只是黑龙冰刀一家。近几年国内滑雪场数量激增,与单台平均20万元以上的进口造雪机相比,国产造雪机价格偏低,更易维护,尤其受到小型滑雪场的青睐。如今的国产造雪机在造雪的量和质等方面已有很大提升,未来有望与进口造雪机相媲美。

  

今后,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还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不局限于中低端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模仿,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令人欣喜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提出:按照冰雪装备分类,打造各分类装备制造的领头羊;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国内研发并进,不断提升高端配套零部件自制率;构建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体系,引领制造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建成国家级的冰雪装备检验检测中心,服务冰雪装备产业。

  

提升从量到质——要借力冬奥筹办突破局限,更要瞄准后冬奥时代,寻求持续发展

  

中国冰雪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向纵深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无疑搭上了这趟快速前行的列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量的累积是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明指标。《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滑雪场新增国产造雪机数量从2015年的50台,增至2019年的467台,同时逐渐缩减与新增进口造雪机数量的差距,由最初相差600台下降至2019年的215台。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不断快速攀升,企业加大投资冰雪设备市场,势必带动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井喷式发展。

  

质的提升源于各地陆续出台冰雪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河北张家口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形成集冰雪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流通、仓储于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离雪场近,就是离市场近”,是众多企业选择入驻产业园的重要原因。张家口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1项,落地项目69项,总投资334.34亿元,投产运营项目31项,实现产值24.04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摆在每个冰雪制造从业者面前的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现阶段存在研发攻坚难度大、供给能力不足、品种不够丰富、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作为今后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消费潜力的冰雪市场之一,本土冰雪装备器材生产商可以深耕市场,找出空白点,以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从量变到质变,不只是要借力冬奥筹办突破局限,更要瞄准后冬奥时代,寻求持续发展。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有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2022年,将成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冰雪装备 乘势而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