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消费能力和意愿增长 冰雪产业大有可为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进程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助力冰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11-22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李洋、郑轶 0 28295


过去6年中,以冬奥筹办为契机,冰雪经济呈现“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的好势头。一张滑雪票指向一个消费市场,一套冰球装备蕴藏一条产业链条,一个冰雪小镇映照一种发展模式……《“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冰雪产业全面升级。”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进程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助力冰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今,北京冬奥会临近,本版今起推出“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系列报道,聚焦冰雪运动对消费、制造等领域和区域发展带来的变化。

  

爱上滑雪需要多久?“90后”小伙儿杨赫的答案是:一次旅行。2015年冬天的一趟河北崇礼之旅后,他迷上了滑雪,此后每个雪季都会准点到滑雪场报到。满满一抽屉滑雪票,记录了他从“菜鸟”到高手的足迹。

  

这样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如今越发多见。申冬奥成功以来,身边的冰雪场地设施日益完善,曾经小众的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向四方铺开,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同步催生的冰雪体验、冰雪培训、冰雪旅游等新业态,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

  

大众需求升温——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意愿随之增长

  

6岁的沈璐宸是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一年级学生,年纪不大,却已经学习花样滑冰两年了。从刚上冰时踉踉跄跄,到努力攻克两周跳,小姑娘进步飞快,还跟着世界冠军陈露参加过表演赛。

  

想滑出名堂,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从沈璐宸接触花滑开始,每次上冰训练2—4个小时。“最主要的花销是培训费,不同级别的教练,每课时从200元到400元不等。最近买了中级冰鞋、冰刀,一套下来得几千元。”虽然开销不小,但沈璐宸的母亲陈女士还是认为值得:“掌握一门冰雪运动技能,孩子的专注力、协调性提升很大,更自信了。”

  

参与冰雪运动有一定门槛,从服装器材到培训练习,需要一定消费能力的支撑。运动需求升温消费热度,正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显示出巨大潜力空间的。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滑雪品类自营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冰上装备成交额同比提升15倍。

  

杨赫有个柜子,专门放置滑雪装备。大件如雪板、雪服、雪鞋,小件有头盔、雪镜、雪仗,不同价位的有好几套。“刚开始在雪场租雪具,后来买了第一身滑雪服,才200多元。几年下来,慢慢添置全套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今年‘双十一’,买了一块雪板花了近万元。”在他看来,装备丰俭由人,不追求专业效果,花费不多也能玩得开心。

  

冰雪消费的另一个“爆发点”是冰雪旅游。约上亲朋好友,到周边滑雪场度假已成新时尚。《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55%的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长距离冰雪旅游,82%的游客有意愿进行短途冰雪休闲旅游。以冰雪为轴,拉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和服务,冰雪旅游的附加值越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滑完雪去泡泡温泉,享受当地特色美食,逛逛特产商店,特别惬意。”滑雪6年,北京市民姚佳美先后去过吉林北大壶、崇礼万龙等10多个滑雪场,“‘冰雪热’说到底,还是大家钱袋子鼓了,有能力、有意愿为之买单。”

  

据《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2018—2019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24亿人次,冰雪目的地单次旅游人均消费约5000元。冰雪消费越来越火,上扬的数据背后,蕴藏着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

  

场馆迅速增多——形成良性循环,更要靠多元化服务留住消费者

  

“冰雪热”带来无限商机,这一点冰雪场馆经营者感受最深。北京朝阳区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每日花滑和冰球课表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2017年开始营业时,我们只有1支冰球队,如今增加到8支。经常来训练的学员有220个,协调好冰面很重要。”总经理杨一玮说。

  

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冰雪场地设施的供给量也要跟上。从申冬奥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文件陆续发布。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滑冰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317%和41%。

  

从为竞技服务转向为全民健身搭台,冰雪场馆的运营越来越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创办人杨扬认为,冰雪场馆形成良性循环,要做大量推广普及工作,更要靠多元化服务留住消费者。

  

“冰雪进校园”给了社会俱乐部大显身手的机会。陈露国际冰上中心与芳草地国际学校、花家地实验小学、垂杨柳中心小学达成合作,学校出资购买服务,冰场提供专业教练,帮助校花滑队编排节目,指导校冰球队技战术训练。同时,场馆还运营中学生体育协会多项赛事,拓展经营模式。

  

为了迎接雪季,北京南山滑雪场总经理胡卫最近忙得连轴转。滑雪场今年新增了5条“魔毯”,升级改造了滑雪公园,还在餐饮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下足功夫,预计11月底开门纳客。“乘着冬奥筹办的东风,滑雪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也享受到了滑雪人口增长的红利,上个雪季滑雪人次已经突破40万。”胡卫说。

  

北京雪季短,如何吸引滑雪爱好者?胡卫有盘算,向时间要效益。从2018年开始,除了日场滑雪,南山滑雪场还增加了夜场滑雪,当年就接待了5万多人次,去年这个数字蹿升到9万。“夜场灯光效果好,价格便宜,很受年轻人欢迎。这个雪季,夜场开放面积由10万平方米拓展到20万平方米,预计利润能再创新高。”

  

发展迎来机遇——群众持续关注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认知逐步提高

  

申冬奥成功的6年来,“不出山海关”的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实现全国覆盖、四季运营,冰雪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而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期望达到万亿元。

  

国家政策释放推动力,人均消费能力提升带来加速度,构成助推冰雪消费的双重引擎。如何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转化为持久兴趣?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在新疆阿勒泰,游客踩着“毛皮滑雪板”出行,让滑雪与民俗风情形成融合;在内蒙古响沙湾滑雪场,雪友抬头就能看到沙漠,有着别样的体验;在四川、湖北和云南,多家滑雪场门票销量已经超过疫情前……群众上冰雪,从最初的“纯运动型”发展至“运动+休闲型”,从“体验式”逐渐过渡到“深度参与”,未来有望成为体育消费的常态化选项。

  

家门口举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带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2020年度冰雪运动大众参与状况调查显示,群众持续关注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认知逐步提高,冰雪消费的意愿不断上升。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受疫情冲击的全球冰雪产业正在逐渐复苏,我国冰雪经济有望迎来较大反弹。“发展后劲足,前景广阔。”今年的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上,各方对中国冰雪市场广泛看好。

  

立冬过后,新的冰雪季开启了。沈璐宸依旧按时上冰,姚佳美迫不及待想在雪道上试试新装备,杨赫计划着坐京张高铁去崇礼。“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时,场馆客流量就比平时多很多,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正值春节,大家一起过个冰雪年!”杨扬说。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冰雪产业 大有可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