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探索“不肤浅”的体育教育

对于那些对体育有更多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清华附中努力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021-11-18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镜宇 0 29438


10月下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突然成了“网红”。一段短视频在朋友圈被很多人转发、点赞,视频的标题是:“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90%的人都把对孩子的体育教育想肤浅了”。

  

在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里,王殿军金句频出。“我认为许多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对体育的理解特别肤浅!”“身体好,难道就不要搞体育了?”“体育充满了偶然性,比赛结果既反映实力也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怎么面对比赛结果,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败观和规则意识。”

  

王殿军告诉记者,这段视频原本是他在8月下旬参加一个活动时接受采访的内容片段,没想到过了两个月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说:“清华附中一直在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在这方面我也一直在思考,那次采访是有感而发。”

  

“体育本身是教育,体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体育在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隐含着天然的德育;体育还能激发多感官协调发展,促进大脑发育;此外,体育运动让人释放压力,可以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王殿军说。

  

清华附中经常在不经意间因体育元素而引发社会关注。在今天夏天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军团斩获首金的射击运动员杨倩就来自清华附中的马约翰体育特长班(以下简称“马班”)。高中时期,杨倩因为运动成绩突出从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转入清华附中。在清华附中,她一边接受专业的射击训练,一边跟普通学生一样完成学业,后来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阵容中,出自清华附中的不只杨倩一人。夺得两枚跳水金牌的施廷懋、中国女篮内线大将韩旭、跳高名将王宇等,也是“马班”通过体教融合方式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据不完全统计,自1986年创办至今,“马班”已培养了八名国际健将、34名运动健将、329名一级运动员,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645名学生运动员。此外,清华附中代表队还曾获得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世界中学生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男女队冠军,清华附中男篮在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14次摘得全国总冠军,学校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篮球/射击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体育项目传统校 ”“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

  

在采用体教融合方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中,清华附中始终把文化课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内容方面,统一执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马班”对初中阶段学生实行混班制,高中阶段则是独立编班与分层分班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王殿军说:“‘马班’的理念是不让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过早离开正常学习环境。体育是个小世界,而人生不能太单调。如果太单一,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

  

“马班”这个“金字塔尖”的成功实践让王殿军感到欣慰,而更让他自豪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体育”。清华附中的体育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之外,这里每年还会举办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嘉年华、班级足球联赛、年级篮球联赛、广播操比赛、集体大绳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圆明园长跑、远足探险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在学生中传播“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

  

对于那些对体育有更多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清华附中努力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软、硬件条件,开设了多门体育类校本课程,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攀岩、橄榄球等。此外,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体育类社团,比如轮滑社、定向越野社、紫荆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腰旗橄榄球社、网球社等等,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体育中考只是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很多学生对体育有更高的追求。清华附中有十多门体育选修课,方便学生们培养一两项受益终身的爱好和体育项目。”王殿军说。

  

最近两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外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日渐提升。王殿军说,希望全社会还有教育界的同行们一起努力,进一步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塑造人格、品格的价值很高,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学校体育,既关乎全民健康,也是发现苗子的机会。体教融合,我们大有可为。”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清华附中探索“不肤浅”的体育教育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