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数破千的中田健身,和这个健身届的沙县小吃

我们也许能用「健身届的沙县小吃」来评价中田——只做平价的大众健身产品、选址覆盖一公里范围的居民商务楼。

2021-11-03 14: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晟杰 0 36811


禹唐体育注:

即便在很多人眼中,这仍然是家商务楼里不起眼的私教工作室,但如果要从总体规模来看,中田健身已成为全国门店数第一的健身房。


11月1日,中田健身发布了最新门店数据,截止10月31日全国门店已达1010家,共涵盖35座城市,其中上海259家门店、广东省336家、浙江省121家、江苏省107家。


要知道两年前的现在,中田健身全国门店数刚刚突破500家。几乎两年时间,就把门店数翻了个倍,更不用提当中还跨越了极为艰难的疫情期,扩张速度惊人。


我们也许能用「健身届的沙县小吃」来评价中田——只做平价的大众健身产品、选址覆盖一公里范围的居民商务楼。


产品层面,中田健身主做「私教包月」,卖的最好的是季卡,每月折合2300元。主打这种低消费门槛,以及轻现金流负债的做法,还有如健萌、乐刻FEELINGME等品牌。


再到选址,以门店最多城市的上海为例,老式商务楼居多,即便是沿街商铺也通常在不起眼的高楼层,月租金一般控制在2-3万元以内,单店成本40-50万元。


按照创始人朱兴亮在很多公开演讲中的说法,背后的中田模式归纳起来也并不复杂:成本极低的门店管理;发展教练成为股东的合伙人制;激励员工向上的企业文化。


如果直白做解释,即招募来的健身教练薪资不设底薪,销售提成以及课时费是主要薪资构成,教练可通过业绩考核晋升为店长,店长有进一步成长为管控数家店的「中田股东」可能。


模式的核心是把教练培养成合伙人,既满足了轻资产、广开店的需求,也间接架设了教练的成长阶梯。


但以中田为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健身届沙县小吃」吗?


首先取决于「吃沙县小吃的人」还会增加吗,或许在北上广,类似的增量空间是愈发狭小的,升级到「健身届的麦当劳、海底捞」是一种趋势。


最重要的依旧是人才培养能否跟得上更多门店的服务内容供给。就像餐厅一盘菜肴的出品,比厨房器具、食材选取更关键的,还是厨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而对于标准化极低的健身行业来说,这也是件更难的事情。

              

中田健身:从居民楼走出的私教工作室


中田健身的创业故事,在很多同规模健身房中都极为罕见。


外部资金、人脉关系几乎都不具备的前提下,从厨师转行做了5年私人教练的朱兴亮,在2013年于上海杨浦区的居民楼里,白手起家开了第一家中田健身工作室。


而中田在过去8年取得的成绩,也引来很多行业内的议论:


比如教练专业度不高,基本动作教学存在错误;低于市场的私教价格,可能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由上至下的合伙人制,带有不可控风险因素。


但即便如此,中田健身用超千家的规模,证明了当下市场的选择结果。


2000元价格带的包月私教,单个用户每月耗课在12-15次。对于更多付不起500元一节私教课的大众用户来说,似乎很难再找到第二家性价比足够高的工作室。


以及在很多层面,这是一家对服务要求高于专业的健身房。


公司在今年提出了「家庭式健身」概念,朱兴亮年轻时背井离乡到上海打拼,体会过远在异乡的孤独,因此他希望让健身房成为会员的第二个家。


除了为保证消费公平全年无任何优惠活动、提供七天无理由退款之外,还有要求门店为用户提供时令水果、鸡蛋、紫薯玉米等粗粮,以及在中田的教练手册上,写有用户到来时打招呼、开关门等硬性制度。


定位几乎可对标有3500家门店的Planet Fitness,为了让会员感到快乐,每个月第一个周一提供免费的披萨,竞争对手不是别的健身房,而是披萨店、小吃店和电影院。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选择放弃10%的精英训练者,转向拥抱90%的大众健身者。


包月私教模式是极其依赖复购的,这种「重服务式健身」,在国内激发了用户满意度和复购意愿。GymSquare获悉,中田健身一部分门店的包月私教复购率可维持在50%以上。


而朱兴亮的野心也不只限于健身这件事。


早在中田成立的第五年,开启起了中田美甲工作室,要在数年内把相同的模式,拓展到美甲领域。如今,中田的业务已进一步发展为涵盖健身按摩、美甲美发、瑜伽舞蹈的多元生活服务。

                            

把教练培养成合伙人,是机会也是难题


如果仅以每家门店5名教练的规格来算,全国中田教练的实际数量已远超5000人,在招募庞大的健身教练群体上,中田构建的一套企业文化发挥了很大作用。


按照朱兴亮的说法,中田健身只为教练提供就业及创业平台,很少看学历及出身,为「草根」提供致富之路:


所有人的晋升机制都是教练-店长-股东,管理一家、两家乃至三家门店,背后包含业绩、招人、团队及股东评价等指标要求,也是唯一的透明晋升渠道。


但这条创业路的开端并不容易,「搞卫生」、「无底薪」、「要坐班」,劝退了一部分原本兴致昂扬的中田教练。


近一年从中田转向乐刻的教练J,向GymSquare分享了待遇变化,“在乐刻带一节课280元能拿70%,中田只有30-50%的课提,而且还要看销售业绩,一般销售提成占5%-20%,每5000元的业绩增长才会提升档位。”


J曾经在中田健身上海浦东世纪大道门店,一年半时间店内先后到来20-30名教练,留存率在50%左右。当中有2-3名在后来成为店长甚至股东,其中有的已开第二家店,但也有仍处于温饱线的。


而在对内职业培养方面,我们采访的一部分中田教练都认为有提升的地方。


“有点放养的感觉,店长管理、培养教练的随机性很大。”


中田教练A告诉GymSquare,中田的合伙人制度,很难在培养教练职业化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三个月业绩做够了就能做店长,三个月店长做达标了就能做股东管新店,离开后就和原本的门店没有关系了。”


这种激励员工做老板的企业文化,也给部分中田教练带来了种要「快速上岸」的暗示。


在某种程度上让从事教练本身,成为了一种通往成功彼岸前的磨难,削弱了对教练职业所带来的荣誉感。

                    

还会有更多的「健身届沙县小吃」吗?


对比餐饮、娱乐,健身行业能跑出具备连锁规模的品牌仍然是少数。


而相比很多后台技术、地租成本高昂的品牌,中田健身通过一条独特路线,打开了规模化的入口。


但会出现更多「健身届沙县小吃」吗?还很难下定论。


比如基于合伙人的健身房加盟制在中国仍然要面对种种挑战,教练的质量把控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提升待遇或许能暂时留住优质教练,但是根本在于教练的职业化进程。


而今年也看到很多健身房品牌,在拓店前优先选择迭代优化整个后端供应链。相反,也能看到金吉鸟为代表的俱乐部,面临巨额负债积压,经营质量没有跟上门店狂奔般的扩张速度。


甚至当更多的会员能主动分辨优质教练后,类似「沙县小吃」的做法,可能也要升级为「麦当劳」甚至是「海底捞」。


但毫无疑问的是,一千家店的规模达成会是这个万亿规模健身市场的很好开端,关于健身消费的深层挖掘,必将会迎来更多可能性。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门店数破千的中田健身,和这个健身届的沙县小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