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六年间北京冬奥会有力带动中国体育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机遇则来源于国家政策和体育改革红利、全民健身热潮以及资本不断涌入体育产业等方面。

2021-11-01 10:00 来源:新华网体育 记者/丁峰 0 51043


10月20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前夕,从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的冬奥会火种顺利运抵北京,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激情开启。回首筹办之路,无数冬奥人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不断刷新冬奥会筹办的速度和高度,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奥运首创”,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而在2021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上,云集汇聚的中国体育品牌也成为“抢镜利器”,吸引各方人士眼球。专家表示,六年间北京冬奥会有力带动中国体育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机遇则来源于国家政策和体育改革红利、全民健身热潮以及资本不断涌入体育产业等方面。

  

政策加速出台,释放体育产业发展红利

  

近年来,在筹办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改革文件,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这些政策和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为体育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过去六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以冰雪产业为例,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2018至2019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2.24亿人次,规模产值达8000亿元,以冰雪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大众冰雪市场正在形成。中国冰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助推下,冰雪产业也在经历结构性改革,以往多依赖进口的高尖端冰雪运动装备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在“科技冬奥”的引领下深入推进。

  

国家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知名户外品牌探路者承担多项冬奥装备开发工作,公司户外副总裁、品牌管理部负责人韩晔介绍,“公司聚焦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和保障人员的实际需求,参与攻克耐低温保障服装的关键技术,研发出仿鹅绒结构的高保暖絮片,既提升了絮片的保暖性能又降低了絮片的重量,以达到轻量保暖的效果,性能优于目前国际一线品牌产品15%以上。”

  

冬奥热情带动全民健身迎来井喷

  

体育产业要高质量良性发展,参与消费的社会大众是源源不绝的原生动力。当2015年夏天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中国老百姓又一次被点燃运动热情。目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冰雪运动热”“马拉松热”成为全民健身热潮汹涌的标志性现象。

  

过去六年,全国标准滑冰场馆数量从157家增加到388家,滑雪场总数从568座增加到770座;室内滑雪场也迎来一波高潮,越来越多室内滑雪场馆拔地而起,呈现遍地开花趋势。

  

在2020年,国内新增的8家滑雪场中,就包括5家室内滑雪场。截止2020年底,我国室内滑雪场已经达到36家,同时也是全球拥有室内滑雪场最多的国家。

  

除了雪场,室内滑雪人次也有明显增长。2020年全年,在室内滑雪场滑雪的人数有269万,约占全年1288万滑雪人次的20%,相比2019年的235万,同比增长14.47%。国内每年开展超过3000场群众性冰雪活动,参与冰雪运动人口占比已超过15%。

  

而席卷全国的跑步热更能说明全民健身热情的井喷。据中国田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马拉松迎来了快速增长,当年举办赛事134场,同比2014年的51场,增长163%;2016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堪称爆发式增长,当年举办规模赛事993场,同比增长641%;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达1828场,对比2014年增长了36倍,马拉松赛事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

  

虽然这一年多受疫情影响,一些线下健身房业绩下降,但更多的人开始尝试线上健身。在过去一年里,有超过2300万人在快手发布运动健身相关视频,每天有超2000万人跟着直播云健身。

  

抖音发布体育报告显示,目前已有617名专业运动员入驻抖音分享专业知识,平台上有6762万条视频记录了普通人通过运动突破自我的瞬间。

  

产业快速成长,中国品牌“内外兼修”行疾如风

  

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体育上市公司作为体育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产业“晴雨表”的重要体现。

  

据新华网体育统计,2015年中国体育上市公司只有18家,而如今,截止到2021年10月,中国体育上市公司已达36家。

  

六年时间,中国体育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36家上市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近2000亿元,净利润255亿元。

  

而国货崛起是体育产业壮大的标志。近几年来,安踏、探路者、特步等本土运动品牌在产品设计、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缩小与国际品牌间的差距;同时,在国潮风起的背景下,本土运动品牌凭借对中国体育运动精神的代表和传承,正在成为国货崛起的先锋。

  

百度指数显示,2015-2021年我国新国货搜索指数从无到有,巅峰时期接近300。据《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中国品牌关注度从2016年的45%增长到2021年的75%,2021年升至境外品牌关注度的3倍,其中运动服饰品类本土品牌关注度增加了56%。

  

“以国为潮”不再是少数人的心态,也不再是只局限于潮流圈内,而是以更广泛的影响力,辐射影响着更多国人的体育消费观。消费者对中国本土文化和本土品牌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当然,单凭外观“潮”,不足以支撑产品销量持续向好。中国体育产业“内功”过硬,才是真本领。研发投入就是“硬内功”,是企业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支撑,也是行业能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

  

据新华网体育统计,2020年财报公布研发投入的26家体育上市公司,研发经费合计为32.03亿元,相较2019年的30.06亿元,不降反增,同比增长6.55%。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体育公司不惧挑战,目光长远。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