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走基层”系列调研之三:“留洋”道阻且长 青训上下求索

在上半年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四十强赛上,武磊在最后4场比赛中贡献5球2助攻帮助国足杀入十二强赛,得到了外界一致好评,也引发了社会各界重新审视球员“留洋”的重要性。

2021-08-27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董意行、王恒志、肖世尧 0 38026


禹唐体育注:

1998年7月,杨晨转会德甲球队法兰克福,成为中国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留洋”和进球的第一人。

  

此后,范志毅、孙继海、马明宇、李玮锋、李铁、邵佳一、郑智等国内优秀球员的身影也先后出现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有的还成为主力球员。

  

而目前的中国国家队中,只有武磊一人“留洋”。在上个赛季中,他代表西乙西班牙人队出场34次,大部分时间只能作为替补出场,仅取得3球2助攻。

  

不过在上半年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四十强赛上,武磊在最后4场比赛中贡献5球2助攻帮助国足杀入十二强赛,得到了外界一致好评,也引发了社会各界重新审视球员“留洋”的重要性。

  

中国球员“留洋”现状:人丁稀少,与日韩差距还在拉大

  

从“留洋”的数据就能看出,中国与亚洲足球水平名列前茅的日本、韩国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韩国队目前有多人在欧洲五大联赛效力,日本更有足以组成一支队伍的球员在五大联赛踢球。其中不乏各球队主力球员,如热刺的孙兴民、斯图加特的远藤航、利物浦的南野拓实等。

  

对此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表示,中国足球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把球员送出去是中国足协必须要做的事情,日本青少年在国外踢球的有上万人,而中国则很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我们同日本的足球差距会越来越大。”

  

“留洋难”难在哪儿?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甚至未成年球员去欧洲、巴西等地深造,中国球员“留洋”呈现低龄化趋势,而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是自费出国。

  

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基本在国外很难立足,只有极少数球员在成年后能在一些低级别联赛获得出场机会,导致“留洋”逐渐变成“镀金”,“出口转内销”现象十分普遍。

  

目前“留洋少、留洋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身实力不够、国内高薪带来的动力不足、文化语言等隔膜带来的融入难、年轻球员缺乏比赛等问题。

  

第一,中国青训底子差、根基薄,球员难以凭自身实力在海外立足,“出口转内销”更多的原因还是球员自身能力不足问题。

  

第二,国内顶级球员仍然存在“留洋”动力不足问题。在限薪令颁布之前,球员们在国内联赛赚钱相对容易。即便目前受到限薪的影响,球员们在国内的收入仍然高于“留洋”收入,这便导致了一些本身具备“留洋”能力的球员失去了在更高平台取得进步的动力。

  

第三,受文化隔阂、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影响,很多“留洋”球员难以融入社会大环境和球队小环境,慢慢就被边缘化了。以女足球员王霜为例,她在效力巴黎圣日耳曼期间遇到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这都成为王霜决定回国踢球的重要因素。

  

第四,多位采访对象透露,目前低龄出去“留洋”的孩子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普遍缺乏比赛、甚至无球可踢。目前,无论是欧洲还是巴西,因为当地政策限制原因,中国孩子都不能随意参加当地正式比赛,只能跟着练。恒大足校前几年每年都送25个孩子去西班牙培养,因为不能参加当地联赛,最开始只能约赛,后来只好自己办了个比赛邀请人家来参加。曾短暂留洋巴西的泰山队队员赵剑飞说,当年去巴西只有十五六岁,年龄太小没有正式比赛踢,每个周末圣保罗俱乐部会给中方球员安排与附近的球队踢友谊赛,但友谊赛的比赛质量跟联赛无法相比。

  

“留洋”需整体规划 更重要在于治本

  

从国足在四十强赛上的表现不难看出,“留洋”独苗武磊的表现仍要明显优于场上的其他球员,“留洋”仍然是稳步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并同时提高国内青训水平,夯实基础,万万不可将“留洋”当作捷径。

  

陈戌源表示:“中国足协的目标是在今明两年之内,把青少年队伍整建制地送出去,我觉得这是中国足协必须要做的事情。这里面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保障,包括教学、生活等等,让小孩和家长都没有后顾之忧;第二个就是要有球踢,目前我们跟一些发达国家的足协还是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会请他们帮忙联系和支持,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希望社会方方面面都来支持这个事情,共同努力把这个事办好。”

  

陈戌源认为,从过往几十年发展看,要把青训真正做好,应该上升到国家行为,政府要为整个青训事业担当更多的义务。

  

对此,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建议,由中国足协牵头成立一个青少年足球海外发展基金,并立足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制订15年海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000-2000名高水平人才。同时,恒大足校校长王亚军也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青训发展基金,对青训卓有成效的机构和队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奖励政策,来达到鼓励“留洋”深造的目的。

  

青训、校园足球取得阶段性成果

  

与“留洋”问题众多、现状不乐观的情况相比,国内在青训、校园足球开展方面整体呈向好趋势,已超额完成了到2020年建成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任务,踢球的孩子稳步增多。尽管各地足协、足校、俱乐部梯队、特色校的运作模式、培养方式、投入都各有不同,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正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恒大足校为例,自2012年成立起,截至目前学生球员已累计入选国少、国青436人次、150多人,向俱乐部输送累计超100人。恒大足校还培养了500多名中方教练员,其中B级以上的教练员接近1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在2019年实现了“八个一体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并创建了“5816满天星”青训体系。由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布局5个市级、8个大区级、16个行政区和学区级综合配套功能完善的青训中心。同时在2017年率先推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定级赛,并在2018年率先推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2019年的参赛人数达到10782人。

  

记者在调研时实地探访大连实验小学时看到,孩子们踢球已经颇有章法,学校也把开展校园足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尝到了甜头。

  

体教融合有待推进 优质资源难以整合

  

在2020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公布后,足球领域的体教融合工作有所进展,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目前教育优先的理念下,很多家长送小孩加入职业梯队的意愿有所减弱。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足球队总教练宋琦说:“家长的观念也在转变。如果孩子能踢出来就去职业队,但是一定不能放弃学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学校里面做体育特长生。”小学阶段踢球的孩子很多,初高中阶段就断崖式下滑已成为各地的常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地的职业俱乐部和地方足协都在进行体教融合实践,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实践将梯队放进校园以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然而目前由于在赛系、赛制的设置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设想,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只能由两个系统各自办赛,双方的优质资源难以整合,体教融合的实际难度仍很大。

  

虽然整合难度大,但足球界主流声音仍认为体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中国足协执委、成都足协主席辜建明表示:“有一些声音说要回去走体校的老路,体校模式并不符合现代球员的成长规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要坚定信心,继续往下推进体教融合。”

  

精英青训发展存在诸多痛点

  

——缺少青训教练员和教练员讲师。据介绍,目前中国足协的注册教练员人数为6万,教练人数尤其是高水平青训教练短缺。

  

辜建明认为,比起缺乏教练来更严重的是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讲师。建立起教练员讲师队伍是培养教练员的核心,中国足协目前没有一名职业级教练员讲师,而人口只有30多万人的冰岛却有数十名职业级教练员讲师。国内教练员讲师的培养长期被忽视。他认为,高水平的教练员讲师需要同时具备职业足球背景和外语水平,属于稀缺人才,应该出台政策鼓励讲师队伍建设。

  

——青训补偿难获保障。云南省足协主席常林说:“在参加陕西全运会男足资格赛前,我们发现云南籍03年龄段球员有近百人分散在其他俱乐部和地方队,当云南向他们发出征召函时,大部分人因签了协议,不能代表云南出战。我们在追溯他们信息时,却找不到转会情况,更别提青训补偿了。作为没有职业球队的欠发达地区地方足协,权益该如何保障呢?”

  

大连市体育局局长温殿斌介绍,由于青训投入金额大、时间长、见效慢,现在很多职业俱乐部都选择花钱从其他地方挖好苗子,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限制政策,被挖角的地方足协或青训机构并没有办法阻止类似的球员流动,其利益和积极性受到挫伤。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留洋”道阻且长 青训上下求索 ——“中国足球走基层”系列调研之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