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走向健身运动“赛道”,以奥运精神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东京奥运已经落幕,但体育精神的焰火不会熄灭,体育事业发展要持续推进。

2021-08-15 14: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0 62923


禹唐体育注: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中国代表团获得88块奖牌载誉归来。中国运动员表现出的自信、可爱以及健美的形象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关注和赞美,国人看比赛的心态也更加放松,以至于人们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国家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尤其是年轻一代运动员体现出来的阳光、自信、率真,让人印象深刻。


舆论关注的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队员——14岁的10米跳台跳水冠军——全红婵,她赛后说自己要努力挣钱给妈妈治病。全红婵这番话表明她是一个爱妈妈、懂事且有责任感的少年,但是,并不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全红婵为了赚钱养家而从事了艰苦的跳水运动。


全红婵从事跳水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被挖掘,然后通过艰苦和科学的训练将其潜能释放出来,而不是她自己选择作为赚钱的职业,也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命运安排,就像她所说,自己语文、数学等成绩差,学习跳水更好玩一些。


长期以来,中国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体育运动,尤其是一些损害身体更大的专业运动,只有穷人的孩子才会作为职业,而富裕以及有社会背景的家庭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受累。这种说法赋予体育运动某种浓厚的阶层色彩,并且进一步塑造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负面形象,正是这种落后观念影响了中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从奥运会奖牌榜可以清晰地发现,排行榜前十位除了中国,其他大都是发达国家。运动员绝不是穷人的职业,运动是在物质丰富后人们主动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塑造,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不管是关注个人健康与形体之美,还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等不断进取的精神。


对于运动员而言,即使具有天赋,也都需要艰苦的训练才能实现超越,战胜对手。所以,将体育运动艰苦训练与穷人吃苦受累联系起来本身是中国贫困时代特有的观念产物。比如举重在一些中国人眼里是一个“穷人运动”,事实上,被称为军神的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在欧美拥有大量粉丝,他的训练、健身和比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都拥有极高人气,人们学习和羡慕其肌肉的锻炼。即使是跳水运动,与全红婵一起出征的队员也非都出自贫困家庭,甚至一些队员家庭条件优越。


从全红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积极的信息。其一,孩子们的童年不能被学习、作业、考试捆绑,就像流水生产线塑造一模一样的人,而是要鼓励他们释放天性以及好奇心、热情,挖掘他们各自的天赋爱好,培养其所长,避免千千万万个全红婵继续困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其二,体育竞技是最公平的比赛,不会因为运动员是什么国家或什么地位的人而改变结果。全红婵虽出身寒门,但因其骄人的成绩和素质而被选拔参与东京奥运比赛。也就是说,在体育赛场上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一切靠实力说话,这是最公平的竞争。


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我们国家正在从“富起来”奔向“强起来”的路上,国民应该热爱体育,积极参与健身与竞技活动,塑造形体之美,磨练精神之志。我国人均的体育消费支出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说明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中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除了有赖于刻苦训练,也有赖于科学训练,即强大的科技支撑。比如游泳、蹦床等运动受到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大数据也为一些项目提供决策支持,百米亚洲纪录创造者苏炳添也得益于科学系统的训练。科技强,体育强,国家强,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


东京奥运已经落幕,但体育精神的焰火不会熄灭,体育事业发展要持续推进。每个人都应该走向健身运动的“赛道”,即使没有天赋也要有热爱和精神,强健自己的体魄;有天赋的则可以从事职业体育运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企业应该更积极地生产更好的设备、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促进体育运动与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不仅事关人民的体质和为国争光,更是为了国民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精神激励,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不仅要体现在奥运赛场上,也应该是我们人生与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航标。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每个人都应走向健身运动“赛道”,以奥运精神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