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数量居东京奥运会第二,中国离体育产业强国有多远?

虽然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利好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我国从体育产业大国向体育产业强国迈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

2021-08-10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魏笑 0 231361


禹唐体育注:

8月8日,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出色,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金牌数量、奖牌总量位居奖牌榜第二位。


奥运会既是展示国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窗口,又是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助推器。


奥运会闭幕当天也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关乎全民健康,关乎国家未来。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日前,就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了五年发展计划。还明确提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显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自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速在12%~14%以上,增速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至2020年底,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三万亿,其每年净增长至少达四千亿,所以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达到五万亿是有把握的。


此外,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艳丽指出,《计划》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八项任务,对破解当前困扰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些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不过,虽然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利好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我国从体育产业大国向体育产业强国迈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计划》提出要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具体涉及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健身场地设施,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等。


李艳丽指出,《计划》的推出将使未来居民健身场地更充足,助推体育场馆建设以及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发展;此外,其能促进全民健身的广泛普及,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扩大健身人群,促进体育消费。


此外,《计划》还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支持各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联合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促进区域间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计划》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针对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李艳丽建议,可以通过培养数字体育消费群体,培养数字人才等相应措施,加速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方面,《计划》提出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针对体旅融合,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旅游是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休闲活动。从体旅融合的角度来看,是通过体育把人流集聚过来,通过旅游的业态如吃、住、行、游、购、娱,把体育产业价值转化出来,来实现“1+1>2”的产业基础。


林显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体育旅游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休闲度假类,二是户外运动类。其中,户外运动类主要包括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以及高尔夫等。


林显鹏指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看,户外运动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因此我国发展体旅融合潜力巨大。据了解,我国湖泊、水库面积达1072万公顷,可开展多种水上运动;森林面积9491万公顷,山地面积320万公平方公里,可开展野营、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项目等活动;河流流域面积95.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海岸带面积28 万平方公里,可开展游泳、划船、冲浪、野营、沙滩排球等活动。


如何实现体育产业5万亿发展目标?


《计划》提出到2025年带动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达到五万亿。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对此,林显鹏表示,这个目标完全能实现。“实际上,自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速在12%~14%以上,增速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至2020年底,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三万亿,其每年净增长至少达四千亿,所以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达到五万亿比较有把握。”


林显鹏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已进入历史新阶段。2019年年底,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2.94万亿,增加值为1.12万亿,占国民经济增加值已超过1%。“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进。因为据国际体育产业发展规律,一般而言,中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一般会占到整个国民经济1%以上,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此外,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以前在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业占比高达60%-70%,但到‘十三五’末期时,体育服务业占比已超过50%。因此,2025年末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例超过65%的目标完全能实现。”林显鹏指出。


即使面临新冠疫情常态化的挑战,我们也可通过线上体育消费拉动体育产业增长。李艳丽表示,新冠疫情也会促进新兴体育产业的发展,例电子竞技,居家健身产业等,也会拉动居家所用的小型健身器械等需求的增长,促进体育消费。


林显鹏表示,尽管近年来有很多利好体育产业的政策出台,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政策问题。林显鹏认为,政策问题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例在体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尽管我国户外运动潜力巨大,但相关的水资源和林地保护问题一直无法突破。因其不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管辖范围,与其他部门协调困难,因此我国发展户外运动挑战较大。只有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多部门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此外,我国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对体育产业对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目前来看,尽管国务院46号文件及其它相关文件都提出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体育产业一定优惠,但这些政策尚未真正落地,仅仅只是在一些意见和文件中提到,但最后都没有落实。总体来看,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比,财政对体育产业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林显鹏称。


另外,林显鹏指出,我国对体育产业投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样不够。“实际上,我国体育产业是以小微企业为主导,但目前银行普遍不愿意给小微企业投放贷款,同时抵押支持也不够,这是目前面临的很大问题。”


二是新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林显鹏表示,体育产业的一个巨大特点就是聚集,因此,未来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对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李艳丽也提醒,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因体育场馆不能大规模聚集人群,需要采取限流或空场等相关防护措施,进而影响体育场馆服务业发展。此外,因近期疫情的反弹,国内部分地区的体育旅游按下了“暂停键”,给未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冲击。


三是目前我国居民体育有效消费的需求还没有真正被撬动。“与欧美相比,我国人均的体育消费支出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25,相当于欧盟国家十几分之一,所以未来如果能有效地撬动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才有可能真正的把体育产业做强做大。”林显鹏表示。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金牌数量居东京奥运会第二,中国离体育产业强国有多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