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当金牌不再那么重要

人们终于明白了,竞技体育不只有金牌。

2021-08-08 1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胡克非 0 31323


禹唐体育注: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绩时,国人沸腾了。


虽然百米决赛只拿到第六名,但观众和网友仍然给予苏炳添最大的鼓励和认可,认为他配得上“亚洲飞人”的头衔,“没站上领奖台你也是最棒的。”


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音乐,志在东京奥运会卫冕的中国女排小组出局。“女排精神”再一次被提起,“我们永不言败,却也输得起,不怕输。”


与此同时,“老飞人”刘翔的社交媒体评论数量持续走高,几万人留言表示,自己欠刘翔一个道歉,金牌并没有那么重要。


本届奥运会,在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优势项目中,我们都有惜败失金的场次,但相比曾经对于金牌的执拗,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仿佛都松了一口气。


人们终于明白了,竞技体育不只有金牌。

 

刘长春的两个愿望


东京奥运会举行过程中,一组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于1932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黑白照片蹿红网络。

 

那年,刘长春拿着张学良给的6000块银元,在海上漂了三个星期,在开幕式前一天抵达洛杉矶。


那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参加奥运会,彼时的中国炮火连天,日本意欲让国际承认伪满洲国的地位。


那届奥运会中,刘长春仅仅参加了两场小组赛便被淘汰,离金牌更是遥远。当时《大公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文中评价:“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于1983年去世,生前他曾留下两个梦想,第一是中国能拿到奥运会金牌,第二就是中国能举办奥运会。


刘长春想不到,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在去世一年后便实现了。


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许海峰的一枪,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队拿到了15枚金牌,涵盖了跳水、体操、射击、举重、击剑、女子排球等多个项目,体操运动员李宁更是独揽体操项目3金2银1铜。


中国奥运代表队通过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尊重,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通过奥运会向世界显示了自己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光明、友好和开放的形象。”


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体操王子的高光表现,虽然那个年代电视机没普及,电视转播信号不全,依然得到了国内热烈的响应。


那时,刚刚经历改革开放的中国,对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强烈的渴望,体育因此被当作了一个象征,在这之后,这种隐含的对应关系延续了很多年。


虽然体育的成功并没有被直接对应于人们的生活,但被当作了国家事业成功的象征,而国家又等于人民,这成为了一个三点一线的关系。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队的表现,被民众称为“兵败汉城”。相比上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从15块锐减到了5块,女排输给苏联,李宁从鞍马上跌落。


国人普遍认为,失误丢金的李宁面带微笑致意观众的行为,是“丢了中国人的脸”,中国奥运代表队“兵败汉城”,动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尊严和地位,运动员们甚至背负了“卖国”的骂名。


在当时,人们不会考虑女排实力是因为青黄不接,李宁赛前因伤接近10个月没有系统训练,更不会考虑,1988年奥运会较之前两届因多国抵制退赛而带来的实力水平的巨大差别。


于是,人们开始给体育总局写信,并转交李宁,信中有刀片、剪刀还有绳子。


对金牌的渴望和对于寻求国际地位的迫切认可,让那个时候的国内观众,完全忽略了竞技体育的内核。


可以说,人们对金牌的饥渴,和拿到金牌后对运动员和体育系统的红利,直接导致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震惊世界体坛的中国游泳“五朵金花”的兴奋剂丑闻。


近30年过去了,很多项目委员会仍然没有摘下对中国的有色眼镜。在里约奥运会,霍顿炮轰孙杨引发风波,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张雨霏也向媒体表示,中国运动员可能是接受了最多次尿检的人。

 

就在中国以举国体制开展体育选拔和训练,以奥运会金牌为冲击目标的那些年中,中国的经济同时也在飞速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城市建设,以及人们的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奥运会仍是国人心中的国际大赛,每一块金牌都弥足珍贵。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刘长春的第二个梦想,也实现了。

 

北京奥运会,让国人实现“吃过见过”


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通过北京奥运会,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让此前许多不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发现,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还有这样一个给世界带来惊喜的国度。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城市建设和大型活动举办中,北京奥运会积累的宝贵经验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也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不少职业体育项目在市场化开发上,得到了巨大改变,有了更雄厚的赞助商,来维持商业赛事的正常运行。


更多西方高水平运动员选择来到中国参加职业体育比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职业体育市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通过北京奥运会,职业运动员的商业市场价值被重新评估,多位奥运冠军成为市场争相竞争的宠儿,广告合同金额水涨船高,让职业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撑。


除上述意义外,北京奥运会之于国人体育文化观念的改变也是里程碑式的。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的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赛,国人又一次针对“金牌”“颜面”“责任”“担当”等话题展开了空前规模的讨论,声讨刘翔的声音铺天盖地,同时理性客观的评价也随之出现与其抗衡。

 

事后多年,刘翔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理解当时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当年辱骂过自己的年轻人没有必要向自己道歉,“人们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一些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拿下金牌榜首名的成绩,也成为那时人们和刘翔和解,或是和自己和解的一个契机。“少了那块110米栏的金牌,我们也是第一名。”


相对应的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领域全方面大踏步的进步,也让不少民众在北京奥运会后抛弃了“唯金牌论”的观念。


随着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全民体育的活动,倡导体育带来的娱乐、健身和教育功能,人们对于奥运金牌的执念进一步降低。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吃过见过”的滋味。

 

胜也爱你,败也爱你,金牌不重要了么?


在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13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中,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背后透射出的国家形象、国民心态、人文精神、社会价值等,早已不能用金牌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奥运赛场不仅有硬碰硬的比拼,也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


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回馈。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导致推迟,让绝大部分运动员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调整情绪,调动状态,维持比赛和身体的水平,即便是对于世界顶尖运动员来说,都绝非易事。


在随机性变化性很强的竞技体育赛场,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很小,最终能否站上领奖台,没有谁能保证。


人们为每一枚金牌欢呼,也为失利者们喝彩,能站到奥运赛场上,就已经是最强的运动员。这样的观念转变,不知道是否会让已成为国潮品牌董事长的李宁唏嘘。


在本届奥运会中,有一个观点值得思考,“运动员因失利被网暴固然不可取,但运动员也不需要饭圈式的呵护。”


本届奥运会中,确实出现部分粉丝开始在社交媒体为运动员建立超话,然后做数据、撕资源、抢代言的行为。当运动员成绩不佳,粉丝们会甩锅教练,谩骂队友,甚至和体育博主展开论战。


在饭圈受到重创的日子里,奥运会成为了部分饭圈人士排解空虚的新去处。


事实上,体育圈和饭圈注定是难以兼容的,因为很难要求日复一日枯燥训练的运动员去和明星拼流量,也不能指望“颜粉”会追看每一场专业性极强的比赛,更不能奢求运动员把每一次训练和生活都曝光在大众面前。

 

对于观众来说,改变对于金牌的态度,或许可以在观看竞技体育赛事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乐趣,但对于职业运动员和竞技体育从业者来说,通过日常的训练和积累,去赛场上力争每一枚奖牌的态度不应改变,失去了追逐金牌的动力,竞技体育本身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温情的鼓励可以平复运动员失利的遗憾,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但矫枉无须过正,过分阐述金牌不重要的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否定体育人的目标以及他们付出的努力的意义。


比如日本运动员水谷隼和伊藤美诚在乒乓球混双比赛中击败中国代表队,又比如中国女足三战丢17球小组被淘汰,甚至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前三场出现的衔接配合问题,其背后需要反思的问题,远不止一句“胜也爱你,败也爱你”那么简单。


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句真是鲁迅说的,而且是在1925年说的。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奥运会,当金牌不再那么重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