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爱上智能健身镜?

国内智能健身风口显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懒”出来的。

2021-07-14 10:00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刘旷 0 35790


禹唐体育注:

在国内舆论对智能健身褒贬不一之际,Beachbody健身集团通过SPAC的方式IPO成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第二家智能健身上市公司。国外智能健身市场高速发展,国内竞争激烈程度也不断提升。


国内智能健身风口显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懒”出来的。街头地推销售日复一日地说着“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但真正办了卡并坚持去健身房的人依然少之又少。既不想去健身房,也不想放弃身材管理,于是健身器材买了,运动软件安装了,智能健身开始了。


智能健身赛道崛起


疫情期间人们出行受限,“家庭健身”成了居家防疫的经典活动,直播健身、运动软件、线上课程、健身器材纷纷上场,仅2020年我国健身人口就增长至7029万,智能健身场馆占比32.7%,AloT(AI+物联网)一体化也发展迅速。


另外,大众趋向居家时碎片化的智能健身,56.42%的经营者也表示看好,智能健身产业已经成为健身产业新的风口。智能时代下,继云旅游、云观影、云蹦迪之后,科技赋能的云健身也火了。


《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众健身年均总消费为5670元,同比提升35%,消费意愿进一步加强。智研咨询此前的报告也表示,我国的健身产业规模预计在2022年能超过2000亿元,达到2115.27亿元。


智能健身市场一片蓝海,资本们“跑步进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0-2021年与家庭健身相关的互联网健身和智能健身领域的融资数量已占健身行业投资领域的27%。截止至2021年5月,健身行业融资金额总量已达到78.28亿元,且资本逐渐集中到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品。


例如:国内独角兽企业FITURE已于今年四月完成了B轮融资,现今估值已达10亿美金;国民健身平台Keep 也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今年也已经在小范围内完成了NDR路演。


毫无疑问,健身智能化已经获得了大众认可。不仅大品牌不断冒头,热衷于造车的科技公司们也开始趋利而来,盯准了这条价值千亿的白金赛道。


资本入场“百镜大战”


智能健身离不开智能产品,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年中电商大促中,运动健身产品整体的销售额呈上涨趋势。其中,以FITURE魔镜为代表的智能健身镜,最受市场欢迎。


公开数据显示,魔镜产品在苏宁易购平台的GMV增长了169%,在京东平台上自首日起就位列最受用户欢迎的智能健身器材榜首。据天猫平台给出的官方数据,FITURE的魔镜旗舰版通过全销售渠道的发力创造了超3000台的销售记录,不仅是今年618大促期间的智能健身镜销量冠军,也是运动户外品类的电商带货TOP3品牌。


智能健身设备的崛起,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入局。据不完全统计,智能健身产品领域已有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魅族、联发科、B站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涉足,未来还将有更多资本加入,赛道竞争也愈发白热化。


在现有的智能健身产品中,魔镜诞生稍晚,但自FITURE推出魔镜尊享版吃了第一波红利之后,造镜也成了大趋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乐刻、小乔体育、亿健、YUPP等运动健身品牌便接连推出健身镜新品,智能运动平台咕咚也推出了家庭智能健身新品牌——FITMORE,并已于7月6日正式上线了首款同名智能健身镜。


新加入智能健身赛道的科技公司也纷纷启动相关的研发项目。当贝、荣耀、小米等大屏终端科技巨头基于自身产品线推出具有智能健身功能的“通用性”产品——智能大屏,华为则在6月15日进行了“为鉴”商标的注册申请,有业内人士称其入局造镜意图明显。


不过,“百镜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魔镜深得人心。


在现有智能健身产品中,魔镜因为售价高昂,市场渗透率并不及通用型的智能大屏,虽然凭借着更专门化、更智能的交互体验成功抢占到了市场份额,但资本入场“百镜大战”,魔镜能否成王还未可知。


造镜先驱的代差优势


FITURE成立于2019年,凭借造镜先行迅速跻身国内智能健身的头部行列,短短两年内已经完成了 3 亿美金的B轮融资,成为健身领域“最快独角兽”。


其实,真正让资本青睐的可不只是一面镜子。


其一,AI赋能。FITURE魔镜配备的自研智能运动追踪系统,已经达到了智能健身的L4等级,能够在300-400毫秒的反馈时延内实现动作捕捉和实时纠错,通过数据分析联通AI系统与健身内容库,呈现千人千面的智能健身体验。


其二,沉浸式交互。通过配备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用户既能看到运动直播课程和自己的热量消耗、心率、运动节奏等数据,也能通过屏幕和线上其他成员、教练进行交流,双向沉浸式交互在营造健身氛围的同时,也保证了健身空间的私密和高度个性化。


其三,自制健身课程内容库。健身课程是所有健身品牌的重要竞争力,FITURE成立虽短,但已上线了超1000节的自建健身课程,直播课程也达到了月均百次,课程内容涵盖十余个大类,能够满足全年龄段家庭用户的需求,这样的规模在国内现有品牌中亦是领先水平。


智能健身强调的是基础健身功能和高级的智能体验。FITURE的代差优势虽然亮眼,但也并非无可替代。镜子的常用属性让魔镜更容易在购买后触达用户,触发碎片化健身,但也限制了拓展配件,导致功能单一。


此外,魔镜中最受人称赞的AI动捕与纠错功能虽然出众但非独有,通用型智慧大屏大多也配备了AI健身功能,普通的屏显产品在借助如当贝智慧盒子Z1 Pro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同等功能,且售价更低。


FITURE虽然是国内智能健身赛道现阶段的领跑者,但随着科技巨头的入场和其他竞争者的强势挑战,后续仍需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其服务生态的竞争壁垒,才能延续领先优势。


同类品牌机会仍大


尽管科技巨头们纷纷扎堆布局智能健身赛道,但这更像是一种迎合市场动向的战略防御行为,真正要在智能健身赛道中谋利的仍以健身企业为主。


目前国内智能健身赛道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新锐企业FITURE为代表,通过软硬件集合提供健身体验服务;二是以老牌平台Keep为代表,通过各种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两类赛道中已有较为知名的企业分羹,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竞争者。


对于Keep、乐刻、咕咚、超级猩猩等企业来说,多矩阵布局才能避免老化和实现新的盈利,而从智能健身硬件入手稳固自身生态体系,更容易实现转型和突围。


以咕咚为例,其推出的FITMORE虽是新晋品牌,但其背靠深耕智能运动健身领域多年的咕咚,可以引流原有积累的近2亿用户和20亿运动健康大数据,同时共享技术团队进行产品研发,既能助力新品牌崛起,也能为咕咚拓展品牌优势和影响力。


科技进步飞速,产品的迭代也不断加速,国内智能健身市场虽然不断扩大,但格局相对分散,智能硬件产品多样,智能健身镜市场格局并不稳定,新品牌在资本融资押宝的情况下,仍然有切入的空间。如2020年成立的“速境SPEEDIANCE”,也在今年拿到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其健身镜产品,到时必然会再改变市场份额。


当前,我国仅有5.02%的健身人口,且多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低也说明了市场仍未饱和,未来谁能切走智能健身最大的蛋糕,就看各家本事。


本文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资本爱上智能健身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