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与“入局”,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亟待破局

体育赛事具有类型多样、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等特点,部分项目注重对抗性和对身体的极限挑战,存在出现伤害甚至死亡事故的风险。

2021-07-12 10:00 来源:文汇报 文/林章林 0 54782


多元参与的体育赛事大发展是体育产业繁荣的表征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核心与关键。2019年上海共举办国际国内赛事57项163次。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上海全年依然举办了40项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


与此同时,上海以“健康上海、人人来赛”为主题举办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与195家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办赛,吸引社会资金近1.5亿元,共举办线下赛事近6300场,线上赛事近800场,参与市民1093万人次,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参与的办赛参赛格局正在形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地方体育部门减少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可依法组织和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


以马拉松赛事为例,国家体育总局于2015年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举办的审批权,广泛激发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办赛积极性。马拉松赛事受到热切关注,国内马拉松赛事开始了爆发性增长,2019年全国举办马拉松1828场。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大部分马拉松赛事停办,但从2020年底开始恢复办赛,到2021年5月,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已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


依据上海市《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高质量的办赛要求呼唤赛事管理的标准化


体育赛事具有类型多样、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等特点,部分项目注重对抗性和对身体的极限挑战,存在出现伤害甚至死亡事故的风险。因此,对场馆场地设计、组织管理、服务流程、安全保障等都需要制定标准。


成熟的赛事运作本身就是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的体现。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将马拉松赛事划分标准等级,不同等级的马拉松赛事在赛道设计、计时服务、观赛群众、选手服务(能量补给等服务)、医疗救援、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质量要求会有所差异。通过对顶级精英赛事进行分类,可以对引领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和媒体聚焦世界顶级赛事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可以让赛事组织者更加注重对赛事品质的提升,也能促使选手获得更好的安全感和良好的参赛体验,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


标准化的先进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赛事举办能力,以及举办主体市场竞争力的体现。每年在上海举办的诸项国际品牌赛事,都有着自己厚达数百页的办赛标准。上海有市级体育社会团体(协会)94家,体育社会服务机构(民非)63家,区级主体更多,还有大量各种性质类型的体育赛事公司。他们承担着上海市级、区级、街道(镇)级和社区(村)级四级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工作。因此,制定并推广实施体育赛事举办标准是势在必行且当务之急的。这也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的管理能力的体现,是健康上海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圈”与“入局”是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


GB/T 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及标准化工作是脱胎于工业生产领域的,目前已经扩展到各个行业,特别是服务领域,已经成为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统一规则,标准化中“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4项原理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我国的体育行业经历着从事业向产业发展的过程,体育标准化工作有其独特性。体育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现行跟体育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近200项,基本都是关于设施设备和场地建设的系列标准,且标龄普遍偏长,多达75.7%的体育标准处于超龄状态。各省市的地方标准数量较少,且同样是以设施设备、场地的系列标准为主。体育服务类的标准几乎为空白。也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和《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细则》,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2020年)》,都旨在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发展。


关于赛事方面的标准,体育部门是自成体系的,并未纳入国家标准化统一管理体系。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公布《办赛指南》与《参赛指引》44项,涉及各类群众性体育项目,对办赛流程、环节和参赛各注意事项等都有详细规定。中国田径协会、中国足球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也制订了先关赛事规程,对体育比赛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在全民体育健身大发展的今天,体育项目本身的专业化需要向社会更大范围推广,国家层面的各类赛事《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这一类文件应尽快转化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具有各地特色的体育赛事应该制定地方标准,鼓励和指导各运动项目协会制定自己的团体标准,同时引导具备规模能力的赛事运营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由此建立赛事运作服务品牌。


体育专业化的“出圈”和对标准化工作的“入局”相向而行,是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赛事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转载自文汇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出圈”与“入局”,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亟待破局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