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 梦想激荡

展望未来,体育产业将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07-07 1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刘峣 0 60095


禹唐体育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发进取的征程中,体育事业的成就光彩夺目。一个个争金夺银、超越极限的瞬间唤起无限豪情,在每一个时代激励着人民群众,将每个人的梦想同中国梦、体育强国梦紧密地连在一起。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体育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体育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面对羸弱的国家“国力”和人民“体力”,年轻的毛泽东喊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强音。

  

在国家积贫积弱的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先驱率先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与价值。乘着新文化运动之风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体育改善民族体质、重塑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开始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参与和发展体育运动贯穿于革命实践中。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体育”,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成熟注入了活力。

  

在中央苏区,许多地方开辟了运动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在他们的带动下,苏区军民参与体育的热情高涨。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体育作为强健体魄、提高人民体质的重要方法。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之余,在生活艰苦、物资匮乏的条件之下,边区军民仍踊跃参加体育锻炼。

  

马海德医生在回忆延安时期的生活时说,那时开展的体育项目很多——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体操、举重、游泳、滑冰、爬山,甚至能够打上网球——虽然物质生活艰苦,但人们出于共同的信念和理想,都生活得非常快乐,在工作、学习和生产劳动之余踊跃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到了太平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题词,成为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便承担起提高国民体质、展示国力、凝聚民心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的热潮在新生的共和国涌动。广播体操的旋律、体育锻炼的身影,成为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最好注脚。

  

“过去说中国是‘东亚病夫’,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1956年,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中这样讲道。

  

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体育进入全面、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体育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投身大潮、激荡梦想,健康的意识和健身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每年的8月8日成为“全民健身日”;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成绩单愈发靓丽。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8平方米,提前实现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在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激励和带动下,“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蔚然成风,为全民健身增添活力……体育,已成为中国人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球转动大球

  

一只小小的乒乓球,敲开了两个大国之间的交流大门——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是世界外交史上的经典一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体育在拓宽交流渠道、改善国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从促进民间友好交往的中日“围棋外交”,到“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黑白棋子、小小银球演绎出一段段历史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9年中国全面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体育全面融入世界体育发展进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让中国与世界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跨越分歧,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自信的表达,为人类携手抗击疫情照亮前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舞台。

  

体育为中外交流打开了多彩的交流之窗,成为中国外交的靓丽名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有超过200名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为世界体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这是两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传奇——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登山运动史上的壮举;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引发了全国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度登顶,绵延60年的登山精神历久弥新;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延续30多年的女排精神感召力依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得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从无到有——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和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拉开了新中国体育振兴的序幕;许海峰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和杨扬的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载录了体育大国的崛起;乒乓球、跳水等传统强项,缔造了一支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梦之队”。

  

走向世界——2002年,姚明登陆NBA赛场,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跑道上的一跃震惊了世界;2015年,苏炳添成为第一位跑进百米10秒大关的黄种人……

  

勇攀高峰——近年来,中国体育在田径和游泳等基础大项和冬季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新一代体育明星挑战极限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底气,激励着更多中国人追逐梦想。

  

举办奥运展现大国风采

  

“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没有?”1990年7月,年过八旬的邓小平考察北京亚运会新建场馆,当有关部门同志汇报亚运会筹备情况时,邓小平却问起了申办奥运的问题。

  

曾几何时,一百多年前的“奥运三问”萦绕在中国人心头——“中国何时有人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从解答第一问到实现第二问的目标,中国人花了半个多世纪,而从实现第二问到完成第三问,只用了24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跃升的起点。竞技体育自此多点开花,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更加自信,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态度更加明确。

  

而今,即将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有了首座“双奥之城”的美誉,中国也又一次肩负起奥林匹克盛会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全部12个竞赛场馆完工,“冰丝带”“雪如意”惊艳亮相、英姿初现;一批冰雪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京津冀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如今,中国正坚实履行申奥承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将凝聚更强大的民族自信,见证一段新的征程。

  

与民族复兴同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兴起,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1980年10月,广州举办网球精英赛,赛事组织者依靠出售门票、场地广告和比赛冠名权收回了全部投资,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92年,“体育产业”的概念正式提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随后,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稳步成长,中国体育产业开始进入立体化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体育产业成为助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拉动就业消费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中国体育的产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展望未来,体育产业将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描绘了体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强国 梦想激荡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