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运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1-06-27 10: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李晓洁 0 26693


禹唐体育注:

体育遗产是奥运会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遗产。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有力促进了中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以冬奥备战为牵引,坚持固强补弱,优化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布局,推动专业运动队建设,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竞技冰雪运动通过恶补运动员、教练员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的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和“全项目训练”的目标。


据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介绍,截至目前,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在训运动员509人,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22个民族,平均年龄21岁。这样一支年轻的中国冰雪军团不仅为北京冬奥会参赛工作增添了生龙活虎的新生力量,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已经转型的运动员积极投身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北京冬奥会参赛准备工作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并将持续释放。”倪会忠说。 


在教练员方面,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教练员169人,其中外教67人,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荷兰、德国、俄罗斯等22个国家。他们不仅为我国冰雪运动带来了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方法,更带动了我国本土教练员的快速成长。


为保障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训练的实际需要,总局冬运中心按照“注重实用、保护生态、坚持节约”的要求,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场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专业训练场地设施进行一定的补充完善。倪会忠介绍:“我们通过与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利用原有旧厂房、人防工程,最大限度依托原有地形地貌,用最节约的投资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改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项目训练’布局。”先后建成了北京首钢、北京二七厂、河北承德、河北涞源、吉林北山、陕西安康等高水平训练场地,场地设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冬奥会后,这些专业训练场地除了继续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外,同时可以承办国内、国际冰雪赛事和自主IP赛事;在对部分专业场地加以改造降低难度后,还可以增设大众体验入口,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开展冰雪教学培训;结合场地特点,打造“山地公园”“冰上娱乐中心”,与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产业相结合,推出消夏避暑、登山健身、玩冰戏雪等覆盖四季的休闲产品,发挥冰雪项目训练场地的综合效应。


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我国提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也成为北京冬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总局冬运中心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支持、指导全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自2014年起,总局冬运中心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


据倪会忠介绍,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建成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在参与冰雪运动人数方面,以2020-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逐渐增多,冰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冰雪“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已逐步建立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装备制造和冰雪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国产冰雪运动器材,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出现在冰雪运动推广普及领域,出现在竞技冰雪运动的专业领域。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只剩200多天,冰雪运动正成为新的时尚生活方式,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冰雪运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