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遇难的“绝命马拉松”,是天灾还是人祸?

正是这样一场已成功举办过三届,且在跑圈存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在一声鸣枪过后,迎来的却并非是选手成功撞线后的胜利喜悦,而是震惊全国的悲怆。

2021-05-24 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王禹、卢岩 0 30682


禹唐体育注:

5月23日,一则噩耗传来,震惊的不仅仅是国内马拉松圈。

  

在甘肃省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山地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目前已有21人不幸遇难,堪称国内马拉松赛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22日上午9时,2021年(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景泰县黄河石林南山广场鸣枪开跑。记者了解到,赛事执行单位为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设置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100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

  

这场造成巨大悲剧的比赛,并不是什么“野鸡赛事”。特别是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自然生态特色赛事”“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

  

然而,正是这样一场已成功举办过三届,且在跑圈存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在一声鸣枪过后,迎来的却并非是选手成功撞线后的胜利喜悦,而是震惊全国的悲怆。


赛事组委会发布的参赛条件上明确规定:越野赛比赛者须在2021年5月22日前年满18周岁,百公里组年龄小于60周岁。选手需向组委会提交最近一年内同等级别赛事的完赛成绩证书。百公里组:50公里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21公里组:半程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

  

有跑友评价,这个赛道具有一定难度,海拔整体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20小时的关门时间也有一定的“门槛”。

  

也正是如此,无论是赛事硬性规定还是比赛难度设置,都从一定程度隔绝了越野“小白”选手的参加。换言之,参赛的跑者中大部分具备比较丰富的相关经验。


本次赛事的执行单位之一“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经在其名为“石林国际马拉松”的公众号上发布赛事近期天气预报提示。

  

天气预报提示,5月22日赛事举办当天,白天天气为阴,夜间天气为多云,最高温度19摄氏度,最低温度9摄氏度。

  

而在天气预报后面的温馨提示环节,则提示道“昼夜温差大,易发生感冒,请注意适当增减衣服,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感冒。建议着薄外套、开衫牛仔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应适当添加衣物,宜着夹克衫、薄毛衣等。”

  

当时间来到22日中午1点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据一位名为“流落南方”的参赛跑友回忆,第二打卡点至第三打卡点是“8公里爬升1000米的山,摩托车都上不去,七八级风,裹挟着雨点像子弹一样打到脸上,站都站不住……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接到当地报告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700余人投入搜救。

  

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据媒体报道,遇难者中包括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和残运会马拉松冠军黄关军。


前方救援人员对媒体介绍称,百公里越野赛沿途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山梁沟峁较多,参加越野赛的参赛队员衣着很单薄,而且当地气温非常低,山上的温度可能接近零度。

  

另外,由于景区的地形高度差在60到200米之间,很多地区的通信信号很差,也给搜救造成了一定困难。

  

面对无法及时获得外界救援时,选手自我应急能力成为能否成功脱困的关键。

  

“流落南方”回忆道:“(我)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最终,他果断的回撤让自己及时获得救援,幸免于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节得以披露。

  

例如,冲锋衣并没有被主办方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另外,选手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救生毯被大风吹破,导致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如今,我们除了要缅怀不幸遇难的跑者,也要反思和追问悲剧的背后,作为一项已经举办三届的赛事,赛事的气象服务是否精细?应急预案和医疗保障是否完备?如果在发现气象异常后,赛事主办方和跑者如果能更及时终止比赛,是否会避免酿成更大的悲剧?


曾完成100天100个马拉松壮举,有“中国极限跑者第一人”称号的陈盆滨在获悉这一悲剧后,第一反应是“无以复加的震惊和悲痛”。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场悲剧的发生给国内举办马拉松赛,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办赛和参赛跑者,都敲响了警钟。

  

他分析道,高海拔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主办方应充分考虑和掌握当地环境条件、气象状况,与气象部门建立畅通的联系,及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作出预警,承担起比赛“吹哨人”的关键角色。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目标,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完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主办方根据气象和比赛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他说。

  

记者注意到,23日有媒体致电景泰县气象局,相关人员介绍,景泰县气象局为本次比赛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陈盆滨特别指出,不少运动员身披的救生毯被大风刮破,这也体现了主办方在准备相关物资上的缺位。

  

此外陈盆滨表示,与日常参加平原地区的赛事不同,跑者前往高海拔地区参赛也应提前抵达并充分评估身体的适应情况;以及在比赛过程中不可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完赛作出超出身体承受极限的选择。

  

诸位国内马拉松圈顶尖选手的不幸陨落,则更加印证了在比赛中“量力而行”的重要。

  

作为圈内资深跑者,晓辉(化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参加比较成熟、知名度相对较高、组织比较完善的比赛。

  

而在比赛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天气情况、赛段难度等情况的综合考虑,我会在感觉能力不足或者有危险时,就果断选择退赛。”

  

在他看来,造成这次悲剧的关键还是在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和“流落南方”更为接近。

  

晓辉向记者分析说,组委会失误肯定是有的:比如出发时天气就不太好,可以考虑比赛延后或者改变路线;至于强制装备没有指定冲锋衣,这可能是根据往年天气来安排的,但跑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选择带上;补给方面CP3没有热水热食,也是可以改善的。


“在正常天气这些都还好,但气候恶劣的时候就麻烦了。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组委会完全没有责任是不可能的,但把责任全部推给组委会,我认为也不太合适,”晓辉说,“这场悲剧再次提醒我们,挑战自我的时候,要永怀敬畏之心。”

  

其实,类似的悲剧并不是个列。同样在今年5月,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中,选手杨立杰在比赛中出现失温,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组委会在通告中表示,“杨立杰倒在了他热爱的赛道上,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强身健体、超越自我是体育的目的,而在比赛中不幸遇难,是参赛者本人的悲剧,更是逝者家人一生的痛苦。推崇体育精神,但无论如何不该渲染“倒在赛道上是英雄”的观点。


正如有跑友说的那样:“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到家。”

  

无论是办赛方、参赛选手,还是社会舆论,一味追求赛事难度和完赛成绩、甚至是被扭曲的所谓“体育精神”,都无疑失去了对体育、自然乃至生命的敬畏之心。马拉松“热”在国内方兴未艾,但接连不断的生命拷问,让这项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走到了十字路口。

  

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时候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变了。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21人遇难的“绝命马拉松”,是天灾还是人祸?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