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个“超级周末”,奏响中国马拉松行业复苏强音

我们看到了当前国内马拉松最强的竞技水平、最高的服务水准和最大的市场号召力,马拉松行业正释放出向上发展的强烈信号。

2021-04-13 10:00 来源:新华网体育 记者/李旭、王剑冰 0 28146


禹唐体育注:

20余场赛事、超20万人次参赛……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多项数据无不彰显着,那股在中国盛极一时的马拉松热潮又回来了!

  

荣膺“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后的首次厦门马拉松,让参赛选手成为了今年国内第一批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尝鲜”者;徐州马拉松的赛场上,代表国内顶级水准的跑将们为东京奥运会门票发起角逐……这个周末两天时间内跑圈上演的众多好戏,单拎出来无疑都是备受瞩目的重磅事件。

  

回看“超级周末”,不仅搭建了路跑“大戏”上演的舞台,也提供了一个观察行业发展的窗口。热闹之余,我们看到了当前国内马拉松最强的竞技水平、最高的服务水准和最大的市场号召力,马拉松行业正释放出向上发展的强烈信号。

 

“超级周末”体现中国马拉松成色

  

“都想跑,腿不够用!”这是上周末路跑圈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话。

  

据不完全统计,4月10日-11日全国各地共举办20余场规模不一的路跑赛事,其中不乏备受期待的重量级赛事。这些赛事的“扎堆”举办,是“后疫情时代”中国马拉松办赛水准的集中呈现。

  

率先于4月10日鸣枪开跑的厦门马拉松,开启了这场马拉松超级周末的大幕。今年,厦门马拉松正式升级为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这是继上海马拉松后,国内第二场世界田联最高级别赛事。本届赛事在延续以往“跑者服务跑者”“关门不关服务”的基础上,对赛事服务创新优化。这场升级后的厦马首秀,为强势回归的中国马拉松注入强音,让网友直呼“等待是值得的”。

  

因为“樱花雨”,无锡马拉松成为许多跑者心中的“最美赛道”。今年,锡马进一步对比赛赛道及周边地区改造升级,同时提升跑者服务水平,细化起跑分区,最大限度帮助跑者赛出成绩。最终,赛事全程项目共有801位选手跑进3小时内,刷新“破3”人数纪录,见证了大众跑者成绩的攀升。

  

赛事的扎堆举办,不仅让赛事运营方各显神通,也吸引着高水平跑者悉数出动。对于经历了一个长周期冬训的跑者来说,4月10日-11日这个超级周末,成为他们检验冬训成果的最佳舞台。

  

2021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徐州站)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是已达标选手争取东京奥运会门票的最终路径,也是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在上半年的首选赛事。最终,江西选手彭建华和云南选手张德顺分别收获男、女冠军。此外,选拔赛男女前三名运动员都达到东京奥运会参赛标准,如愿获得奥运“门票”。

  

面对2021年的首个马拉松超级周末,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称这无疑是中国马拉松领域的一个“大事件”,集中呈现了中国马拉松的基础和活力。但其意义还不仅在于“向外展示”,也在马拉松行业内部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今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马拉松赛事正逐渐恢复,一些新的赛事甚至选择率先亮相,为中国马拉松的重启开个好头,3月底首次亮相的宿迁马拉松便在其中。而这个周末之后,还有众多马拉松赛事将陆续举行,今年的首个“超级周末”无疑给赛事主办方提振士气,甚至查漏补缺提供了范本。

  

“马拉松产业是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产业,赛事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跑者的黏性。怎样通过相互学习,更好地以跑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在行业复苏的语境下,是办赛主体需要思考的问题。”黄海燕说。

  

行业复苏的“及时雨”

  

自2020年初以来,疫情对整个体育领域,特别是马拉松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今年,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逐渐恢复,超级周末的出现成为行业复苏发展的“及时雨”。

  

这首先体现在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上。有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在4月10日-11日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超过20万人。按照150元报名费粗略计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000万元,而包括运动装备、出行及住宿餐饮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通常能达到直接经济效益的3-4倍。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益,马拉松赛事的强势重启更是让运营方再次与赞助商延续起合作。中迹体育董事长张思杰认为,疫情使不少马拉松赛事赞助商蒙受了经济损失,赞助热情也受到打击。在无法举办线下赛事的情况下,赛事运营方不仅“断粮”,如何保持与赞助商的联系也成问题。而在大多数垂直领域,每一次“集体狂欢”都必定成为赞助商的营销秀场,超级周末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 

  

从更深层面来看,马拉松超级周末的出现,也为这个行业涅槃重启吹响了号角。疫情期间,比起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深远的影响是马拉松产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整个2020年,中小型赛事公司或转型、或降薪、或裁员,还有一些公司倒在了“黎明”前。在这场寒冬里,有多少从业者离开马拉松行业并没有一个确切数据,但从各家赛事公司如今大规模招聘的现象来看,马拉松行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后疫情时代,马拉松赛事的恢复并不困难,人才体系的重建才是更具挑战性的。超级周末为从业者打下一剂强心针,在帮助重构产业人才体系,让人才重拾对产业发展信心方面也有促进作用。

  

此外,赛事的集中举办,也更能够揭示行业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发展找准方向。

  

黄海燕表示,“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说,现有的马拉松赛事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马拉松的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全国或者地方层面赛事体系的构建就很重要。”

  

以波士顿马拉松为例,作为“殿堂级”赛事,其对报名者设置了很高的成绩门槛。初级跑者可以从级别更低的赛事开始,逐渐达到较高水平,最后参加“金字塔尖”的赛事。黄海燕认为,为了避免赛事同质化,中国马拉松的赛事层级还有待优化。

 

产业利好:迟到的体育大年

  

2020年,疫情不仅对马拉松行业造成冲击,也让世界体坛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世界大赛接连取消、推迟、调整。当历史的接力棒传给2021时,比赛重启、体坛重振的希望也一并交到了手上。

  

这是一个迟来的、充满希望的体育大年。东京奥运会再启,美洲杯、欧洲杯恢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赛事将在今年举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重磅赛事恢复办赛后营造的浓厚体育氛围,有利于释放过去一年体育产业积蓄的消费需求,同时带动潜在体育人群的转化。

  

当然,在此前等待利好消息的时间里,马拉松行业从业者并没有放松,不少人利用过去一年的“农闲期”修炼了内功。而随着中国田径协会《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开展线上马拉松等跑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的陆续出台,赛事运营商也纷纷创新业态模式,利用“互联网+体育”促进路跑行业的复苏发展。

  

“过去,从业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线下赛。随着疫情的暴发以及线上赛事的举办,马拉松赛事相关的技术实力得到提升,包括跑者大数据在内的数据资产也在沉淀,这些在未来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黄海燕说,“只有经过这样的积累,马拉松才能真正从一项赛事变成一个产业,通过一项赛事带动一个产业。”

  

对于中国马拉松产业的未来,黄海燕认为值得期待,“这一方面是因为马拉松相关产业还尚未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策利好也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红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在2035年要基本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给出时间期限——同样是2035年。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无从谈起。从这一维度来看,面对未来十几年加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浪潮,中国体育产业以及以路跑为代表的全民健身产业,势必迎来快速发展的风口。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开年首个“超级周末”,奏响中国马拉松行业复苏强音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