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迎来中国制冰“新生代”

场馆硬件基础设施运行是这次测试活动检验的重点,“冰丝带”赛道采用世界最先进、环保制冰技术制作,这需要很高的制冰水准。

2021-04-05 10: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张骁、黄昕欣、夏子麟 0 30918


禹唐体育注:

“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速度滑冰比赛7日起将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鸣枪起跑。当场馆运行团队力求以最佳状态呈现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的体育首秀时,中国制冰“新生代”,也渴望在实战检验中留下闪亮的身姿。

  

一次特殊的校外实践

  

3月25日,一批20岁出头的阳光小伙走进“冰丝带”,“拜师”由国际制冰专家马克·麦瑟领衔的场馆制冰团队。为期3周的实习中,他们将参与场馆新一轮制冰工作和赛时冰务保障。这些年轻人,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的大二学生。

  

场馆硬件基础设施运行是这次测试活动检验的重点,“冰丝带”赛道采用世界最先进、环保制冰技术制作,这需要很高的制冰水准。

  

在观摩、协助国际制冰专家工作的过程中,这些同学很快感受到压力和挑战。“场地冻冰前,要用洗地机将冰板层的杂物、尘土清除,将围绕冰场的板墙缝隙逐一封严。制冰机组启动后,冰板层逐渐降温。再打开除湿机、空调机,将室内温度、湿度调整至最佳状态。然后,就是围绕赛道数百次的喷水浇冰,再加上喷漆画线,整个制冰计划将持续近14天。使用期间,还要不停维护冰况。”学生鲁元哲感叹,“给‘冰丝带’制冰就像玩一场特殊的解码游戏。冻冰、修冰、化冰的过程,就像一次次通关升级。”

  

制冰过程严谨而枯燥,需要耐住寂寞,用“匠心”制作。学生张强对一个细节印象深刻。一位外方制冰师要临时上冰作业,但担心弄脏冰面,就站在场地边,直接用自己的裤子把鞋底擦干净。“我们惊讶之余深受触动。在制冰师心里,制冰就像制作一件心爱的艺术品。”张强说。

  

一拍即合的“校企合作”

  

持续10天的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至关重要。眼下,各场馆运行团队严阵以待,都希望在“模考”中拿到高分、查改不足。“临考”在即的“冰丝带”,为何此时邀请一批“学生军”进馆实习?

  

这要从一次“校企合作”说起。北京国资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告诉记者,两年前,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手开设了“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学生进入冬奥场馆实习被写入培养计划。

  

“保障冬奥会要组建过硬的冰务团队,赛后运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但当时,国内专业制冰人才很少,在北京更加稀缺。利用建设顶级场馆的机遇带动职业人才培养,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也能为国家留下宝贵的冬奥人才‘遗产’。企业和学校一拍即合。”武晓南说。

  

“‘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因冬奥而生,它在高职专业目录里名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但根据冬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修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荣说,进馆实习前,学生们学习了通风、空调、制冰技术等基础知识,到馆内工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让她欣慰的是,这些学生懂得珍惜机会。2019年底,国家游泳中心首次启动“水冰转换”和制冰工作,这些学生就在国际制冰专家汉斯的带领下学习制作过冰壶赛道。当时,很多学生周末坐着公交,放弃休息到场馆学习。“我看到他们对冬奥的向往,和制冰师必备的团队精神和吃苦意识。这次冰上测试活动还有10名学生继续在国家游泳中心实习。每次锻炼,都是向梦想更进一步。”

  

承载希望的中国制冰“新生代”

  

3月底,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启鸿来到“冰丝带”看望学生,当马克得知,张启鸿和武晓南都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保障时,这位参与过5届冬奥会制冰工作的“冬奥老兵”为中国“双奥人”的远见和情怀点赞。

  

武晓南说,邀请马克带领学生工作前,他曾征求过对方的意见。“马克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他愿意在‘冰丝带’带出一批‘小马克’来,这让我非常感动。”

  

马克告诉记者,正是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一所理工学校求学的经历,让他接触到制冰,为服务冬奥打下基础。他希望更多人对制冰感兴趣,能到场馆实地工作。更让他感受很深的是,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奥运会正把世界团结到一起。“有时奥林匹克的意义会动摇,但要找回初心。人们需要团结起来,战胜困难。”

  

马克说,相较今年初场馆首次制冰,“冰丝带”二次制冰效率提升明显,冰面杂质更少,赛道通透、纯净。这得益于经验积累,也有中国实习生的积极作用。

  

“成为好的制冰师必须勤奋工作,因为时间很紧。要懂得物理和化学知识,既要有好奇心,也要有应变能力。”马克说,制冰工作很有挑战,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越来越少。他相信随着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本土制冰人才大有可为。

  

“冰上测试活动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想说未来可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独当一面,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制冰师,做出近乎完美的冰,让世界看到中国制冰师的风采。”张强说。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冰丝带”迎来中国制冰“新生代”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