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为进一步改善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2000年后,巴西开始推行“奥林匹克中心”建设计划。

2021-02-06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李晓骁、刘军国、殷新宇、花放 0 19443


禹唐体育注:

创新课程设置,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让更多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锤炼意志品格,培养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意识。

  

巴西——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挖掘人才

 

街边的空地上,赤脚的孩子你追我赶地踢球嬉戏;海边的沙滩上,青少年兴致盎然地进行球类运动……在巴西,这样的场景是生活常态。巴西人从小就对运动抱有浓厚兴趣,这离不开巴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

  

巴西中小学校一贯重视体育课,认为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教育从业者认为,体育不仅能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还有助于促进人际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思维体系。1996年,巴西出台《国家教育指南与基础法》,规定从幼儿园到高中,体育课都是学生的必修课。

  

巴西在体育教育方面强调均衡发展。该国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须包括游戏、体操、运动与搏击3个部分。在公立中小学校中,足球、排球、手球、国际象棋和篮球是体育课教授最多的项目。

  

巴西的中小学生大都只上半天课,学校针对这一特点为体育课做出了特别安排。除了常规的体育课之外,约2/3的公立学校还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舞蹈、排球等。根据该国教育研究机构半岛研究所的统计,约有76%的巴西中小学生每周上两次体育课,12%的学生每周有3次或3次以上的体育课程。

  

在注重运动实践的同时,巴西的体育课同样重视理论学习。老师在理论课上教授生理卫生知识、如何进行健康饮食和锻炼、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一些学校还不定期举办体育话题的主题讲座、辩论会等。

  

为挖掘和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巴西各州每年都举办学生运动会。除传统项目外,各州还根据自身特色,将冲浪、滑板、巴西舞蹈等纳入比赛当中。在全国层面,1969年,巴西举办首届全国青年学生运动会。该运动会一直延续至今,分为12至14岁和15至17岁两个年龄组,成为该国发掘和输送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

  

为配合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巴西一些地区在中小学层面发力。以圣保罗州为例,该州教育厅2009年规定,地区内所有小学和初中都必须设立奥运会运动项目课程。为此,该州中小学体育老师必须接受有关项目的培训。

  

当前,巴西中小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仍有待改进。据统计,约有65.5%的巴西公立学校没有配备操场。在里约热内卢,这一比例为48.5%。为解决这一问题,里约热内卢一些学校与周边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巴西各地的足球俱乐部也对全社会开放设施,部分缓解了中小学体育设施不足的难题。

  

为进一步改善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2000年后,巴西开始推行“奥林匹克中心”建设计划。该计划以中小学校为中心,在周围规划建设门类齐全的体育活动建筑群,在作为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场馆之外,也用作青少年的体育课场地。当前,巴西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仍在不懈努力,力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促进本国体育教育发展。

 

日本——运动会重在培养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冬日,日本的平均户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与气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学生们高涨的运动热情。冬天是日本小学举办“冬季持久跑大会”的季节。在全国各所小学,人们都能看到身着短袖短裤进行长跑比赛的孩子。随着发令枪响,孩子们冲出起跑线,老师和家长在一旁加油呐喊,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冬季持久跑大会”是日本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特色项目。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日本全国的小学都会陆续举办这一比赛。比赛的赛程一般在800至1600米之间,年级越高,赛程越长。比赛以锻炼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为目的,很多儿童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相关训练。比赛结束后,所有按照要求跑完全程的小学生,都会获得表彰证书。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中,体育课是一门重要课程。曾在小学任教多年的退休教师山荣昭二告诉记者,“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一般由班主任亲自教授,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体验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爱上运动。”

  

日本小学每周有两到三个体育课时。在小学一、二年级,通过较为简单的活动和游戏,老师让孩子们熟悉运动、学习遵守体育规则、培养协调性。小学三、四年级的体育课增加了理论内容,在各类运动课程的基础上,老师以讲义形式向学生们讲解保健等方面知识。进入五、六年级,学校则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技能。

  

为广泛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日本小学教授的体育项目丰富多样。除跑步、跳远、跳高等基本活动外,还有足球、篮球、棒球、排球等各种球类运动。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学习单双杠、呼啦圈、独轮车等项目。很多日本小学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报名参加体育社团,深入学习感兴趣的运动。

  

日本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变化较大。各小学也根据季节对体育课内容进行调整。日本有重视游泳运动的传统。从1953年开始,日本游泳联盟就将每年的8月14日定为“全民游泳日”。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要求,日本全国的公立小学基本都修建了游泳池。在夏季,学校会为孩子们设置游泳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由老师带领在水中嬉戏,习惯与水进行接触;三、四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游泳;五、六年级学生则须独立完成50米自由泳或蛙泳。

  

进入冬季,各小学就开始了传统的耐力跑训练课程。课堂之外,学生们利用空闲时间去操场跑步或进行其他运动,为“冬季持久跑大会”进行准备。

  

运动会是日本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运动会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举行,是学校的一项重头活动。运动会以集体项目为主,包括集体舞、体操、拔河、叠罗汉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并提前进行相关项目训练,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也要作为观众参与。此外,学生的父母、祖父母等也需出席运动会,并与孩子共同参与部分项目。这让小学运动会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范畴,成为连接校园、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

 

俄罗斯——为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更多选择

  

自2010年以来,俄罗斯中小学将每周的体育课增加到3小时。莫斯科第2098学校体育老师阿尔图尔·曼卡萨罗夫认为,体育课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释放情绪,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自然科学与体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斯特拉兹介绍说,为增强体育课吸引力,俄罗斯各地的中小学结合学生需求,创新课程内容。例如,莫斯科第1502中学每年对学生进行3次体质测试,学生可根据测试结果自行调整课程计划,从排球、篮球、有氧运动等项目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莫斯科“新学校”小学与专业体育学院合作引入足球训练,小学生不仅能得到专业教练的指导,还有机会参加当地足球俱乐部的低年龄组比赛。在新西伯利亚州的别尔茨克经济中学,体育课引入了健身项目,学生可通过力量训练、健美操等活动增强耐力、弹跳力和柔韧性。

  

在提高课程趣味性的同时,一些学校还使用健身追踪器、运动手环和心率监测器等技术设备,实时监控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设置运动强度。

  

俄国家教育资源基金会一项针对全国25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俄罗斯青少年总体身体状况良好。在调查中,超过四成的青少年表示,学校的体育活动对他们强健体质起到了有益助力。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在俄罗斯偏远地区仍面临挑战。俄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伊琳娜·阿班齐娜指出,由于体育教育经费不足,小城镇和乡村学校的运动设施存在老化、短缺的现象,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尝试感兴趣的项目。农村地区也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为此,从2019年起,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一项名为“教育”的国家项目。该项目提出,到2024年,俄罗斯将着力改善至少7000个农村地区教育机构的运动设施。此外,俄体育部近期提出“农村体育”计划,预备在乡村地区修建更多运动场,并通过举办竞赛等方式推动培养体育教师。

  

德国——学校与俱乐部合作提升体育教育水平

  

莫阿娜今年十二年级,体育课是她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最近,她正在学习接力赛跑和球类运动。她告诉记者,“体育不仅给我带来快乐,也让我明白公平竞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德国,体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有2至3小时的课时。体育教育在德国属于地方性事务,由各联邦州和各地学校共同负责。各州政府制定总体方针,学校则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具体教学。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校园体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克劳斯·布伦介绍,在低年级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到了高年级,学生需要在课上广泛接触各类运动项目,学习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除基础性的体育教育外,很多学校还会对高年级学生就单一项目开设强化训练课程。校园体育节、校际体育比赛、以体育为主题的户外拓展活动等,也是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体育理论课也是德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保障饮食健康、热身的重要性、运动对身体机能的积极作用等。该国教育部门认为,理论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对不同项目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

  

高中毕业考试时,德国中小学生可将体育选为主要考试科目之一。以柏林的罗莎—卢森堡高级文理中学为例,如果学生选择体育作为毕业考试科目,除计算最后一学年的体育课平时成绩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运动测试和口头理论测试,其中运动测试包括12分钟跑和专项能力测试两部分。最终得出的考试结果将和其他几门主考科目一同计入高中毕业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开展合作,帮助提升德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整体水平。上世纪中期,德国一度面临体育设施不足、教师资源短缺等情况,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求。1972年,德国出台“学校体育锻炼行动计划”。该计划从政策层面开辟了新路径,鼓励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开展教育合作。

  

此后,德国多个联邦州都陆续出台了促进双方合作的计划。例如柏林市相关部门规定,与学校合作的俱乐部可申请专门的器材采购费用;俱乐部教练在中小学校授课,还可获得每90分钟20欧元(1欧元约合7.9元人民币)的补助等。

  

根据德国奥委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德国共有近9万家体育俱乐部。合作让双方实现了共赢:学校可以利用俱乐部的专业设备资源,体育老师也能接受专业培训;俱乐部则有机会发掘有天赋的体育人才。此外,一些职业俱乐部还能安排储备球员在合作学校寄宿和借读,让学龄期的职业运动员得以继续接受文化教育。

  

当前,德国各州政府仍在不断推动学校与俱乐部加强合作。在德国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当地的沼泽畔小学与新乌尔姆斯托夫俱乐部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俱乐部每年都为学校举办的手球比赛提供设备、教练等全方位支持。2020年11月,该小学第三次被下萨克森州文化部和体育协会授予“体育友好型学校”的荣誉称号,与俱乐部长期的紧密合作是其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课,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