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一盘棋”,写就“双答卷” ——冬奥之约·奋斗成就梦想(一)

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的愿景,正在奋斗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2021-01-20 14:00 来源:人民日报 0 38371


禹唐体育注: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贯穿于筹办工作全过程。

  

申冬奥成功以来,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到冰雪运动蓬勃开展;从场馆建设体现可持续思路,到群众生活品质变化提升,各方面筹办工作系统设计、有序推进。

  

相约2022,相约长城内外。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冬奥之约”系列主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展和丰硕成果,传递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愿。敬请关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设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牌格外醒目。屏幕上的每一次数字跳动,都在传递着美好的期待:我们离“冬奥之约”越来越近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这一高瞻远瞩的理念指导着冬奥筹办,汇聚为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本月实现首次制冰,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94%;在张家口,崇礼正成为备受欢迎的滑雪胜地……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两地三赛区协调发力,跑出新的加速度。

  

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的愿景,正在奋斗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交通线”连成“生活圈”,发挥可持续辐射效应

  

家住北京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李叶,每个雪季都会邀约三五好友去外地滑雪。以前去崇礼的车程要3个多小时,自从2019年年底京张高铁通车后,只需不到1个小时就能抵达,“跟去家门口的滑雪场一样方便。”

  

“一条高铁、多条干线”将3个赛区串成一线,大幅提升京张两地的交通运输能力,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两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重新定义着区域之间的距离。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城际交通网络不仅服务冬奥,更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由“线”到“圈”,冬奥会筹办与举办地良性互动所产生的辐射效应,也不只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上,更融入提升城市品质的“软件”之中。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中,除了无障碍电梯、盲道等常规设施外,还提供了精细化的无障碍服务指南。这些宝贵的奥运遗产不仅惠及赛时,也将推动城市人文环境长远提升。

  

引导实践先行的,是观念理念。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下大气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发展模式,影响远远超越体育范畴。

  

2020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发布,立足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3个目标,申办时的承诺正落实为一项项具体措施。绿色场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民生改善……这份“可持续大礼包”正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区域协同发展长久赋能

  

前不久,国家游泳中心完成第二次“水冰转换”。“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的60秒延时摄影在网络上收获无数点赞。

  

这样的突破性创新,在冬奥场馆建设中屡见不鲜。国家速滑馆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碳排放量趋近于零;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化的雪水回收贮存供来年造雪……绿色、低碳、可持续,冬奥场馆不仅着眼赛后利用,更与当地发展长期目标相契合。

  

“奥运效应不只是赛时17天的体育盛宴,也不仅局限于7年的筹办时间,奥运会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做贡献。”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看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为国际奥委会提出“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的奥运会改革方向贡献了值得赞叹的中国智慧。

  

眼下,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已经建立起高效、常态化的沟通机制,而在筹办冬奥过程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将为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添彩赋能。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已见成效,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破冰,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医疗、餐饮、住宿条件持续改善,赛后继续为群众服务;崇礼空气质量指数排名河北第一……这些生活中的可喜变化,让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实在在。

  

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北京冬奥会的牵引作用十分显著。北京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在民生领域对延庆、张家口的支持帮扶力度;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通向北京,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100%用上“绿电”;延庆将场馆建设与生态环保共绘一张蓝图,“最美冬奥城”初露芳容……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冬奥实践,正开启1+1+1>3的新篇章。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产业转型升级惠及百姓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到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崇礼的蜕变,折射出冬奥会带来的产业转型发展机遇。

  

据统计,目前崇礼有3万多人从事冰雪相关产业的工作,每4个当地人中就有1个人吃上了“冰雪饭”。“穷山窝变成了聚宝盆,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雪场教练卢永顺喜上眉梢。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借助筹办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冰雪经济”逐渐升温,促动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等冰雪产业链实现“一条龙”提升。申奥前,崇礼只有4家滑雪场,而今已坐拥7家大型滑雪场、169条雪道。2018—2019雪季,崇礼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雪饭碗”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冬奥会擦亮的不只是滑雪的“金字招牌”。依托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一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逐渐形成。京张两地的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等借助体育平台,正在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两地在体育、高新技术、农业等领域的合作还将不断深入,打造互补互促的产业体系。

  

“冰雪体育+”模式产生规模效应,由此带动生态、旅游、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板块联动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中关村延庆园体育类关联性企业已达82家,延庆冰雪体育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既拉动了就业,又盘活了经济。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人们对冰雪运动从陌生到亲近,参与的人群犹如“滚雪球”般壮大。北京冬奥会后,3个赛区兴建、改建的比赛场馆以及配套设施都将向群众敞开大门。冰雪运动人口的“金字塔”不断夯实,筹办冬奥会带来的“连锁反应”,将在未来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筹办冬奥会呼应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共享冬奥机遇,共谋区域发展;奋斗成就梦想,拥抱美好未来。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下好“一盘棋”,写就“双答卷” ——冬奥之约·奋斗成就梦想(一)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