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民众尝试健身新方式

民众的健身意识普遍有所提升,同时也在寻找并尝试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2020-12-18 14:00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卓然 0 20803


禹唐体育注: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疫情之下,如何通过健身提升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近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民众的健身意识普遍有所提升,同时也在寻找并尝试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每周二和周四,当夜幕降临,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场就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跑者聚集到这里,参加一项名为“夜·奔”的跑步活动。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周榕涵告诉记者,“夜·奔”是北大鼓励师生跑步而举办的校园活动,已开展6年,很多人把参加“夜·奔”视为一种生活习惯。


“2018年,我报名参军入伍锻炼了两年,这次‘重回’校园,感触最深的就是身边同学的运动健身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之前我看到在体育场、游泳馆里面运动的同学,其中多数本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今年经历了疫情之后,我感觉利用碎片时间抓紧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门框上安装了专门做引体向上的单杠,每天进出宿舍时就随时拉上几个;还有的同学购买了瑜伽垫、哑铃等器材放在宿舍,抽空花10分钟就能跟着一些健身软件视频教程锻炼一下,效果很好。”周榕涵说,“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居家上网课的学生就在家进行锻炼,比如塑形、减脂、增肌等。”


锻炼讲究科学和精准


每天下午的东单公园十分热闹,到处是踢毽子、打羽毛球的人,还有伴着欢快音乐跳广场舞的人群,阵阵欢声笑语让整个公园充满活力。


在位于公园西侧的器材锻炼区,55岁的薛大爷双手握住单杠,身体腾空,前后荡了几下后,双腿快速前甩,身体绕着单杠来了一个大回环,最后稳稳落在地上。


薛大爷告诉记者,当初他来锻炼的目的只是想抻抻筋骨,因为此前他的膝盖经常犯病,厉害的时候甚至没办法下楼。


“我最开始时只敢简单地压压腿,没想到坚持3个月后,我感觉膝盖犯老毛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特高兴,然后就一直坚持来这里锻炼。”薛大爷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压腿的高度从最初的石礅子上升到了双杠,然后我开始练起了双杠以及大回环等难度较高的动作。每次锻炼结束后,我再去旁边的上肢牵引器和腿部、腰背按摩器上放松一下,全套动作练下来,身体舒展了,心情也就舒畅了。以我的经历和感受,一是建议人们要坚持锻炼,二是要琢磨一下,选择好不同的健身器材。现在凡事都讲究科学和精准,锻炼身体也一样。”


云健身让锻炼无处不在


每天晚上回到家,王辉辉都将瑜伽垫铺好,照着电脑中的视频课程做起了“帕梅拉”健身操。她告诉记者,虽然工作了一天感觉挺疲惫,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出出汗,感到身体和精神特别放松。


王辉辉和很多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一样,每天要盯着电脑敲键盘,一坐就是一天,以往一进家门连话都不愿意多说,更别提锻炼了。“让我开始重视身体锻炼的起因,是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王辉辉说,“等身体康复后,我选择了跳绳,从最初只能跳100次到现在能跳3000次。”


疫情期间,健身房都不能营业。王辉辉当时看到不少手机健身软件推出了各种居家锻炼教程,比如减脂、放松肩颈等,还有专业教练通过网络直播授课,从此她开始尝试云健身。王辉辉说:“我在软件中先选择一个教程,然后每晚根据健身软件的课程进行训练,这让我找到了‘量身订制’的感觉。在课程交流区,每天都有很多人分享心得,相互鼓励,‘云友’们既练了身体,也获得了友情。”


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疫情之下,民众尝试健身新方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