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强制俱乐部改名为何引发争议

球队“改名”涉及相对复杂的“足球文化”,俱乐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两全之策延续已经生根发芽的“足球传承”。

2020-12-09 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郭剑 0 36851


禹唐体育注:

原定于12月8日在广州召开的三级联赛投资人会议因故推迟,但中国足协将于新赛季力推的两大新政却不会受到干扰——职业联赛“限薪”和职业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启用中性名称”,将于2021年新赛季开始执行,这是2021新赛季新气象的重要标识。

  

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迟至7月底开赛的2020赛季,2021赛季联赛的筹备工作从上个月2020赛季结束时便已开始,不出意外明年3月便可照常启动。中国足协力推的“限薪”和“改名”目的其实相同:挤去职业联赛“泡沫”,削弱“资本”对联赛发展的影响,让中国足球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限薪”是人心所向,推行难度不大,短期利益受损者的“吐槽”亦无碍大局,但球队“改名”涉及相对复杂的“足球文化”,俱乐部和球迷自然希望能有两全之策延续已经生根发芽的“足球传承”。

  

过去一周,多支球队的铁杆球迷组织行动起来,想方设法“保全”已经形成多年且深入人心的“队名儿”——12月6日晚,上海申花蓝魔球迷俱乐部、河南建业红魔球迷俱乐部、北京御林军球迷会、浙江绿色旗帜和津门虎翼5家球迷群体发布联合声明,反对“足协中性名称一刀切”,声明表示“我们以我们的名字为荣”。

  

这份球迷组织联合声明态度坚定:“我们支持中国足协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中性名称的规范化政策。我们相信中性名称有利于俱乐部品牌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给主队球迷归属感;我们认为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俱乐部名称可根据球迷意愿允许保留;我们支持中超中甲球队禁止异地转让政策,这样更有利于给主队球迷安全感。”

  

“申花”“建业”“国安”“绿城”“泰达”等“特有名词”确实已经成为各地球迷多年感情归属,“改名儿”事关重大,言辞激烈者大有人在。

  

“绝不接受。”今年42岁的北京人振伟供职于一家证券公司,他上中学时正值职业足球在中国拉开序幕,北京国安亮相甲A联赛,“这就是完完全全投入感情的主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的那种主队。我从1994年跟着我爸和我哥看到现在,已经习惯了出门儿戴着国安的围巾,所以要说改名儿,这队以后没有‘国安’俩字儿了,我绝不接受”。

  

振伟的态度代表了绝大多数北京球迷的意见:“北京国安”4个字儿从职业联赛第一天延续至今,提到“北京国安”,全国民众第一反应就是京城足球队,而非一家商业性质公司,因此没有任何更改的道理。

  

按照中国足协新规,“国安”需要更改的理由是:投资人中国中信占有俱乐部36%股权,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为中信集团子公司。依据“俱乐部名称、队名不能出现投资企业名称”的规定,球迷继续喊出“国安国安、北京国安”的前提条件,是中信集团从俱乐部撤资——从目前来看,这当然是最不现实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足坛,出现涉及足球文化层面的大规模观念冲突尚属首次——文化争鸣,也是足球进步的标志之一,尤其对于职业足球进程不到30年、足球文化刚刚萌芽的中国足球更是如此。

  

在欧洲足坛,可以和“北京”形成地理对标的城市当属“伦敦”。同样作为国际化知名大都市,且身为“奥运之城”,伦敦的足球内涵远超北京。这样的现实差距完全由历史决定:英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足球的雏形在中世纪便已出现,1863年英足总宣告成立标志着现代足球诞生,1872年英格兰代表队与苏格兰代表队的比赛,则是有记录的最早国际足球赛事。用已经退役的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的话说,足球DNA存在于每一个英格兰人的血液当中,“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足球就是英格兰人生活的一部分”。


伦敦拥有的球队,够上职业资格的早就超过10支——有意思的是,这些球队没有一支以“伦敦”为名——仅征战英超联赛的,就有托特纳姆热刺、切尔西、西汉姆联、水晶宫、阿森纳、富勒姆6支球队之多,在这当中,“托特纳姆”“切尔西”“西汉姆”“富勒姆”都是地(区)名,“水晶宫”是建筑名(这座建筑1936年毁于火灾),“阿森纳”则是“兵工厂”的英文单词。同城球队相互之间的恩怨情仇与球场上的斗智斗勇交织起来,展开极富魅力的足球画卷,也让完全没有在球队队名中体现出来的伦敦,成为毫无争议的足球之城。

  

所以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北京,在足球文化层面还是“新生代”:这座历史悠久的庞大城市刚刚开始改建第一座地标性专业足球场,征战中超联赛的京城俱乐部仅北京中赫国安一家,中甲联赛只有属性特殊的北体大和尚未被京城球迷接受、前途不明的北京人和,以及在乙级联赛打拼的北理工(进入升级附加赛的学生军北理工还存在本赛季冲甲希望)。专业球场、职业球队的数量配置,与北京的城市规模相比并不匹配——尽管北京中赫国安的前身北京国安从1992年俱乐部正式成立至今已有将近30年历史,并成为千百万京城球迷心中的信仰,但足球无论场内场外,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项目。

  

中超范围内第一家启用中性名称的是“大连人”俱乐部,但从大连万达到大连实德,再到大连阿尔滨和大连一方,曾经享誉全国的足球城20多年来已经足够折腾,中性名称的“大连人”恰逢其时,而河南建业这样从1994年至今从未改变过投资主体的、北京国安这样从未改变过球队简称的,以及类似俱乐部,都是中国足球职业赛场为数不多的宝贵财富,因此职业俱乐部中性名称“一刀切”的这一刀究竟怎么切,俱乐部和球迷的意见总该有所体现。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超强制俱乐部改名为何引发争议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