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意见”给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三个原则,也就是改革方向。即:“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

2020-10-20 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22664


禹唐体育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之后,近段时间国家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份重磅文件。不少业内专家以及基层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在看到文件之后的最大感受是,学校体育真的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了。对于家长们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文件提到的中考体育增加分值和体育可能进入高考的表述,但这也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其实,以中考、高考为导向,对学校体育评价机制的加强,只是学校体育进入新时期的变化之一,“意见”赋予学校体育在理念、策略、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可能将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深远影响。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虹桥小学校长周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我看到文件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文件终于下来了,它给我们这些中小学校长进行学校体育改革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赵莉表示,“中华民族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意见”说到的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那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应该怎么加强和改进?就是要体现出体育面向所有学生的属性,即“全覆盖、保底线、促均衡、扶弱势”。

  

“意见”的指导思想里关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表述令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印象深刻。他认为,“立德树人”体现了体育在锻炼身体之外的教育功能,“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则指出目前学校体育的两大参与人群都在很大程度上遇到问题,“大部分人,只顾着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的不够,另一部分人只注重体育锻炼,文化学习又有很大欠缺”。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意见”给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三个原则,也就是改革方向。即:“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

  

所谓的“改革创新,面向未来”,“意见”指出,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毛振明解读道,“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指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大国,但体育是一个薄弱点,体育必须在教育中有地位。中国教育的发展,不能缺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毛振明认为,这是指广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是有期待的,不是学生们不喜欢体育,而是因为受方方面面的制约,我们一直以来没有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毛振明表示,是指体育作为五育之一,需要与德、智、美、劳一起并进发展。

  

正如“意见”的标题里用到了“改进”的字眼,这在国家以往发布的学校体育文件的标题里几乎从未出现过。“改进”二字表达了“改”的含义。

  

我们之前对学校体育的理解,还未能充分体现出体育育人的全面价值。周琳回忆,2016年,当她开始在虹桥小学做体育改革的时候,也曾受到过外界质疑,认为她只是想利用体育给学校弄一个特色,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人过去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品牌工程、形象工程。但周琳希望推进的学校体育改革却并非如此,她在专家的帮助下,从全员运动会和体育教学走班制入手,试图打破学校体育曾经的两大怪圈——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运动会、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却不会任何一项运动技能。

  

全员运动会通过改变运动会的举办理念和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赛;体育教学走班制则打破了行政班级的局限,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从学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里选择中意的课程。

  

从2016年以来,长沙市高新区虹桥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了,连带着学校成绩也有提升。周琳介绍,“去年、今年区里的两次教学质量抽测,我们学校都是全区第一,所以,体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还会促进它。”也是因为虹桥小学的体育改革,让当地很多人看到了学校体育更全面的价值。曾以为周琳只是为了创学校特色而搞体育的人士也终于改变了学校体育只是形象工程的偏见。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民族体育开展的有声有色。此次“意见”里提到 “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赵莉认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对于学校推动体育工作非常有效,“这个‘一品’或是‘多品’不仅是一个学校品牌,而是调动了所有人去重视体育工作,是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抓手,比如,我们推进以民族体育为载体的多课程联动等工作。”

  

但是在学校最初开展“一校一品”的工作中,也有家长们不理解。赵莉回忆,“甚至有家长打电话到教委投诉,认为学校的体育活动太多,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我当时也挺有压力,毕竟小学有教学质量的抽测、中学有中考,如果真的因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孩子学习,这项工作确实很难再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但是几年下来,学生们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赵莉介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都有提升,家长们因此不仅不再反对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活动,还在学校需要家长协助的时候积极参与其中。

  

像长沙虹桥小学、北京二外附中这样的学校,已经在学校体育改革上进行了几年的实践,有些实践的内容在此次“意见”里也有体现。比如,“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在毛振明看来,帮助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的具体措施就是教会、勤练、常赛,而“要想教会、勤练、常赛,就必须打破现在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体育教学方式。尽快探索走班制的体育教学。”毛振明认为,“学生可自选的、专项化的走班制体育教学(小学高年级以后),可以促进我们的学生一生一长,教师一师一专,学校一校多品。”

  

正如周琳所说,“此次‘意见’的发布,给了我们这些比较重视体育改革的中小学校长一个指导性文件,让我们更加坚信(学校体育改革)这个事情是对的。”

  

此次“意见”还有很多亮点。如提到“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毛振明表示,这个说法也是以前没有过的,“这就为很多想多开体育课的学校给了一个政策支持。注意,还不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而是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预见,将来,国内很多学校每天都会有体育课。”

  

“意见”提到,“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王宗平看来,这是“坚持了文化自信”。“意见”还提到,“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王宗平表示,之前说的都是每天锻炼1个小时,那是把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都加进去了,现在说的是除了校内的体育活动,还有1个小时的校外体育活动。他说,根据相关研究,学生的户外活动每增加1个小时,近视率会下降10%。

  

对于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存在的追责问题,“意见”给出了解决方向——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毛振明认为,“学生的安全事件处理引入第三方,可以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发生意外事件时,让学校往后撤一步,由第三方来判断是不是学校有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并给出处理建议。这将有助于给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减压’‘松绑’。”

  

当然,此次“意见”只是给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许多具体工作还有待后续文件、政策的跟进。

  

比如,关于体育师资的补齐,王宗平表示,“体育老师怎么配齐?怎样才叫配齐?文件没有明确。如果学校的体育老师应该达到什么比例和数量不明确,学校可能还是不招体育老师,那么体育老师又怎么能配齐?”

  

还有广受关注的体育中考的增加分值和体育进高考的问题,“意见”也只是给出了方向性的意见,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10月16日表示,中考体育分值将逐渐提高到与语文、数学等主课相同的分值,很快就引起了部分家长的疑虑,认为孩子的负担会更重。而关于体育进高考的话题,也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质疑。王宗平认为,按照中国的教育评价机制,也只有体育进了中、高考才能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可以先试行将体育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毛振明认为,“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肯定会加强,包括在探讨怎么把体育加进高考里去,但应该不是像中考体育那种方式。高中的体育测试、体育课成绩、体育评定等可能会加进对学生的评价里,对学生的高考产生影响,但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非常敏感,具体的办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学校体育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