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冬奥遗产 带来发展动力

奥林匹克遗产作为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

2020-10-21 14:00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吴东、卓然 0 36979


禹唐体育注:

2019年2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以下简称《遗产战略计划》)。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初期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目前,北京正在努力创造冬奥遗产,让北京2022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奥林匹克遗产作为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北京2022遗产战略计划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35个重点领域。

 

奥运遗产的“创造”和“带来”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规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介绍说,奥运遗产的两个核心词是“创造”和“带来”。

 

“现在办一届奥运会的目标不仅是为十几天的比赛,更多是要把举办奥运会的目标和城市的发展目标、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结合在一起。奥运遗产不是举办奥运会就能产生,而是要从一届奥运会筹办之初就要开始谋划创造,包括场馆、基础设施等赛后利用、促进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包容性社会建设、带动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开始就充分考虑冬奥遗产传承,提前谋划新建场馆的建设运营,统筹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制定了‘一场一策’的《遗产计划》。这就是奥运会筹办者需要完成的创造工作,也是奥运会带来的有形遗产。”

 

奥运会也为举办城市带来无形遗产。以志愿服务为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期间,志愿者热情忘我投身赛时志愿服务,打造了“微笑北京”的金名片,也由此开启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元年”,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快速发展。

 

“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名气的提升、志愿者服务发展、助残意识以及环境保护等面都将留下宝贵的遗产,这些也是无形的奥运遗产。老百姓可能对这些遗产不会有非常直观感受,但它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为奥运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新典范,首钢园在“牵手”北京冬奥会后焕发青春,为老工业遗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十多年前,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为了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逐步停产搬迁,工人的离去留下了空置的土地和旧工业厂房。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这个百年园区重获新生。滑雪大跳台、首钢“四块冰”的建设,一批品牌企业的入驻……借助冬奥会契机,首钢园正努力打造成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奥运遗产的充分利用

 

奥运场馆是奥运会最直接的遗产,也是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奥运遗产。刘兴华介绍说,北京冬奥会秉持可持续发展和“廉洁办奥”的理念,将最大程度利用好2008年夏奥会的众多奥运遗产,尤其是在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冬奥会北京赛区的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其中11个为北京2008遗产。鸟巢是奥运会开闭幕式场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功能体育场,将承办冬奥会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年底实现“水冰”功能转换,变身为设有4条冰道的标准冰壶赛场。而作为京西“夜京城”新地标,五棵松体育馆将华丽“变身”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6小时就能实现篮球向冰球场地的转换,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将兼顾赛后利用。

 

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上建设而成,北京冬奥会赛时将举办速度滑冰比赛,赛后还将成为北京首家四季运营的多功能冰上场馆。“国家速滑馆拥有一块1.2万平方米的“智慧”冰面,它是采用全冰面设计,采用分模块控制单位,把冰面划分成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制冰,也就是说在冬奥会赛后这里可以进行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冰球、花样滑冰等所有冰上运动。场馆从设计建设之初就要超前谋划赛后利用,这样才创造最好的遗产。目前,我们持续会同场馆业主单位推进制定和完善各赛区各场馆的《遗产计划》,内容包括体育赛事计划、培训计划、大众健身计划、公益计划、商业运行计划、赛后市场预测等,使场馆赛后利用真正落地,既服务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又服务于全民健身,同时又能够通过多业态运营保持场馆的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是在奥运筹办之初就一直进行,这将为场馆赛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刘兴华说。

 

奥运遗产带来“获得感”

 

让老百姓从北京冬奥会中实实在在受益,提升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考量,也是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意义之一。可“水冰”自由转换的国家游泳中心、可实现四季运营的国家速滑馆、依托冬奥场馆发展的滑雪小镇……一批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将充分满足老百姓对冰雪运动的需求。

 

“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让大家冬天有地方滑冰、滑雪,吸引有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冬奥会三大赛区的世界一流冰雪项目比赛场地设施,除了在赛后服务国家队训练保障任务外,也将吸引一批国际顶级冰雪赛事入驻,老百姓足不出境就能观看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的开通让人们出行更方便,同时也将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都是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刘兴华说,现在,张家口市正在打造冰雪装备制造业基地,压雪车、造雪机以及雪板、冰上用具等都将逐步实现国产化,以后老百姓购买器材价格会更便宜,这也将降低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本。

 

今年2月,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命名,并正式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列入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文化教育遗产计划项目。目前,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正在筹建,将承担起奥林匹克教育推广、奥运人才的培养工作。

 

刘兴华表示,希望通过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创造丰厚的奥运遗产,不仅为未来中国大型活动和奥运会提供示范和借鉴,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收益,造福百姓。


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创造冬奥遗产 带来发展动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