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去哪儿”破题之道:盘活存量 高效利用 创新场景

各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健身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多地都就“盘活城市空闲土地”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

2020-10-19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林剑 0 72342


禹唐体育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的“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加强场馆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引发社会普遍关注,被认为是“健身去哪儿”的破题之道。日前,本报记者就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存量、发挥存量体育场馆价值、创新线上线下场景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英魁。


各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健身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多地都就“盘活城市空闲土地”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赵英魁表示,《意见》中有关“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的相关表述为下一步各地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健身设施,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倡复合利用土地,就是要打破体育设施只在体育用地建设的惯性思维,创新用地形式,可以使用旅游用地、教育用地、居住区用地、工业用地、荒山荒地、林地等开发空间共享的体育设施,如可在综合商超的中庭空间,利用商业用地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可在户外露营地空间,利用旅游用地建设休闲运动场地;可在工业用地废旧厂房空间改造体育空间功能再利用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各地创新土地使用思路、盘活城市空闲土地意义重大。


《意见》指出,“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对开放程度低、使用率低、服务对象满意度低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对此,赵英魁表示,相关政策旨在加强场馆资源的开放力度、开放质量和惠民力度,是提供群众满意健身设施和服务的最好体现,也是高效利用“存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具体举措。《意见》明确了“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要从严审批、合理布局,兼顾社区使用”。也就是要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分散划分市内体育用地,严格控制场馆规模,将体育用地尽可能分散化、单元化规划使用,提倡统筹平衡大中小型场馆用地规模和需求,不断提升体育设施品质。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大为流行,这也让赵英魁印象深刻,他表示,《意见》指出,要结合开展“我要上全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国社区运动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打造集成全国公共健身设施布局、科学健身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等内容的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系统;将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上述政策指向,均是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发展体育依靠人民群众,体育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生动体现,也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步,创新线上线下健身场景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进入新时代,文化、体育、旅游、商业、休闲、度假的空间场景越发合成,边界越来越模糊,一方面,要加强体育综合场景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社区端和户外端,可以积极发挥一些轻投入、易参与、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和临时设施在打造终端线下运动场景时的重要作用。例如装配式建筑、临时充气类体育设备助力社区和线下户外运动会的体育场景营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体育竞赛’,例如线上定向体育比赛等赛事创新,均可以营造新场景,创造新动能,满足新需求,引导新消费,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和群众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赵英魁说。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盘活存量 高效利用 创新场景——专家眼中的“健身去哪儿”破题之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