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北京要激活体育消费新热点

想要刺激体育消费,首先要让消费者走出来,吸引消费者参加各种赛事、到体育场馆健身,这样才能挖掘体育消费的潜力,让线上养成的运动习惯延续下去。

2020-09-27 14: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蓝朝晖 0 19793


禹唐体育注:

消费者的体育运动消费需求释放,北京市体育局为如何消费、去哪消费等痛点问题指明了方向。9月23日,北京市体育局在官网发布《北京市体育局关于积极开展促进体育消费活动的通知》,北京市将从线上和线下双向发力,不断丰富线上赛事活动场景,借助互联网,拓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参与和传播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率,扩大本市体育人口规模和体育消费潜力。


解决“健身去哪儿”痛点


实际上,全民健身的热潮下,消费者去哪健身成为一大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健身爱好者被迫选择在家健身,同时由于我国的健身场地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场地设施不足、分布不合理成为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块短板。


北京市体育局在《通知》中指出,为解决消费者“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北京市将推出千余家体育健身消费打卡地,为广大体育健身爱好者提供体育健身选择服务。同时,北京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与服务,完善体育健身指南发布制度,积极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引导运营企业提高服务品质,为体育健身消费提供更好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体育局已展开了相关资料收集工作,根据各区推荐情况,面向社会发布“2020全市体育健身消费打卡地”,为广大体育健身爱好者提供体育健身选择服务。


此外,夜间体育消费也成为关注热点。《通知》要求,体育赛事活动应加强与热点商圈、坐标景观等相关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开展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点亮夜京城”系列赛事活动,鼓励篮球、定向、体育舞蹈等体育展演活动,丰富夜间体育消费内容。


在易健身联合创始人程天玩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健身锻炼方式从户外退守到家里。如今,想要刺激体育消费,首先要让消费者走出来,吸引消费者参加各种赛事、到体育场馆健身,这样才能挖掘体育消费的潜力,让线上养成的运动习惯延续下去。


激发产业新热点


为提升体育消费额,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新热点,北京市将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围绕体育市场营销服务,为体育健身企业提供网上培训,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


《通知》显示,北京市体育局鼓励注重发挥体育名人效应带动体育消费,加强与体育企业合作;鼓励探索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体育明星或运动医学专家在线直播,聚集粉丝消费群体,促进体育消费;鼓励探索分享消费和互动消费;鼓励各单位加强体育消费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研究探索,尝试构建区域性互联网体育健身社区,逐步形成完整健康的体育社交生态;鼓励引导分享消费、互动消费。  


今年8月8日,北京市举办了首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主会场成交额过亿元,其中李宁、探路者、三夫户外、建侬等北京市本土品牌销售火爆。消费节订单数据显示,线下场馆预约覆盖北京各城区近500家,上万名消费者在8月8日享受免费场馆运动的服务体验。此外,超过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报名参加了“线上赛”活动。


北京三夫户外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品牌在大众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大幅提升。线上销售的火爆,也让线下门店迅速恢复,很多消费者专门到华熙三夫店里,有效的增加了客流。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副教授郭斌认为,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体育消费的习惯、模式和内容也将迎来改变,与此相对应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业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发展的趋势之一,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会使体育消费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体育局在《通知》中首次明确了拓展小众精品体育项目业态空间,培育体育新兴消费的方向。《通知》指出,新兴体育消费应注重挖掘区域体育特色资源。结合本地体育资源优势和特色,拓展马术、击剑、自行车、钓鱼、攀岩、汽摩等小众精品体育项目的附加值,丰富体育产业业态和发展空间,提高小众精品体育项目的关注度,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健身需求,培育体育新兴消费,打造“一区一品”体育消费特色。


对此,体育产业观察人士吴迪表示,从体育产业链角度看,赛事IP是体育产业链运作的核心。小众精品体育产业容易建立较好的商业模式,但需要长时间培养。北京市此次重点培养小众精品项目,也让小众精品体育项目通过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商业潜力进一步挖掘,提升其“附加值”。


跨界释放消费潜力


在北京市挖潜新兴体育产业的背后,无疑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推动。按照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的要求,到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行业预测,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根据北京市的规划,2020年,北京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2025年北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左右,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知》中对照北京的区域体育特色提出了明确的指引。尽管未分解到具体项目的增加值,但对于如何促进体育消费进行了安排,并从政策层面指明了哪些消费有潜力可以挖掘、建立扩大消费场景等。


对于未来北京市体育产业规模扩大的问题,北京市体育局方面表示,未来北京市将加强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以健身休闲、体育赛事为载体,推进“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休闲”、“体育+民宿”的融合发展,提升相关业态的体育特色,扩大体育消费的黏性和宽度。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吴光远认为,全民健身需求释放下,体育爱好者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在体育产业背后的市场,已经从简单的运动和购物行为跨界到了科技产品、运动娱乐、餐饮、旅游等各方面增值需求,这也预示着体育跨界将迎来政策红利期。


此外,《通知》中明确指出,北京市将积极推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与融合发展,坚持三地资源优势叠加、短板互补的原则,依托京津冀体育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各区要加强与津冀地区的体育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发挥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服务三地体育产业发展。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拓展小众精品项目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北京要激活体育消费新热点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