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体教融合的“清华模式”:体教并重育人为先

“清华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始终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

2020-09-01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镜宇、韦骅 0 22799


禹唐体育注:

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中,清华大学男篮和清华附中男、女篮先后问鼎。在近些年国内体教融合特别是校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中,“清华模式”一直以“高效”和“高产”而引人注目。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清华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始终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坚持普及和提高并重,面向广大学生发挥体育“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的作用,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走的是“精兵路线”,根据学校实际集中发展有传统的优势项目。

  

普惠体育助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号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巧合的是,清华大学在多年的实践中一直秉承着类似的体育教育理念。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表示,清华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始终把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到新时期“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这些传统既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据刘波介绍,在清华大学,本科4个年级都要上体育课,大一新生班级在体育助教(由具有体育特长或爱好体育的研究生担任)的带领下集体锻炼。如果体育课不及格,学生不得毕业,自2017年又增加了不学会游泳不得毕业的要求。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清华大学体育部努力增加体育课程门类,已开设田径、球类、游泳、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击剑、射击等50余门课程。射击就是清华最热门的体育选修课之一,很多学生毕业的时候还没选上,深以为憾。


与射击、田径和篮球这些高水平运动队相比,更让清华体育人自豪的是清华群体活动的开展。多年以来,清华学生群体活动已经形成以“马约翰杯”为龙头、以体育竞赛为主线,校运会、新生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各类校园长跑活动和北京马拉松为载体的竞赛体系。学生群体竞赛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结束,覆盖全体学生,包括40余个竞赛项目,竞赛活动1000余场,4万多人次参加。

  

在每年新学期到来之际,清华大学还通过集体组织“第一堂体育课”的方式,在约3800名本科新生中弘扬“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传统与体育精神。针对当前青少年面临严峻的体质健康问题的现状,刘波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三个一”的“小目标”——即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参加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竞赛。

  

清华大学一直认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是基础。如果只有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没有普通学生的参与,不可能形成体育文化。正因如此,清华大学更加重视群众体育,在体育社团的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通过体育特长的发展和体育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走“精兵路线”

  

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清华大学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高校之一。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可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清华大学也是招生项目最多的高校之一,可招收田径、篮球、射击、足球、排球、游泳、健美操、击剑8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

  

不过,对于这8个项目,清华大学并非平均用力。田径、射击和篮球是目前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A类项目,在这几个项目中招生降分幅度最大,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更加明确。像足球、排球等则属于B类项目,对考生高考成绩的要求更高,其发展策略更多在于带动相关项目在校园的普及和开展。

  

刘波告诉记者,就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清华大学在射击和田径项目上最为成功。跳水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下去。

  

与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合作、由张秋萍担任主教练的清华射击队培养出了刘天佑、曹逸飞、李佩璟等国家队选手,在世界大赛中摘金夺银。在田径项目上,清华大学凭借以李庆为代表的高水平教练团队持续发力,近年来培养出王宇、胡凯等国内一流选手。自2005年以来,每届全运会均有由清华大学培养的选手夺得射击或田径项目的金牌。最近几年,清华大学加大了对篮球项目的投入,球队水平迅速提高,男女篮分别夺得两次CUBA联赛冠军,女篮获得两次大学生三对三篮球世界杯冠军。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曾令旭入选了CBA全明星阵容,还曾进入国家集训队。

  

刘波表示,自主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这条路总体而言比较艰难。首先,目前社会和高校还没有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当作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究竟应该投入多少教育资源和资金在这上面有不同的认知。其次,高水平教练和场地、后勤保障等与训练、竞赛有关的资源还集中在体育系统,即使像清华大学这样的一些重点高校,在体育资源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训练条件、经费、营养、运动康复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只能选择少数项目重点发展,不太可能大面积铺开。

  

体教并重育人为先

  

在清华大学体教融合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体教并重、育人为先,坚持对学生运动员学业方面的较高要求。

  

以清华篮球队为例,队员坚持半天训练、半天上课。清华男篮每年有5个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名额,但一般只会用掉4个,其中两个是单招(高考达到180分即可),一个需要达到二本线65%,另一个的高考成绩标准是二本线。

  

清华的足球队和排球队等B类项目对于入学成绩的要求更高,都需要达到一本线降20分。这些学生运动员在入学之后分散在各院系学习,在学业的要求上与普通清华学生是一样的。

  

刘波表示,如果用更低的分数标准招生,清华大学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入学时会有更大的生源优势,能够招到更多体育天赋和技能更好的孩子。但是,为了坚持自主培养、体教并重的理念,也为了保证这些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业,清华大学在“入口”这块把关比较严格,没有为了片面追求成绩盲目扩大规模。最近几年,清华大学加大了对于篮球和足球这些集体球类项目的投入力度,但是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总体思路并未改变。

  

刘波说,从清华大学近些年的实践来看,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能够起到营造校园体育氛围、带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角度,田径、射击等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不能太乐观。从长远来看,体教融合是大的趋势。以前训练和教育分离的方式,现在家长普遍不太接受,竞技体育和教育应该更好地融合起来。然而,目前包括传统体校在内的专业体制仍然是输送高水平竞技人才的主要渠道,高校还只能起到一部分补充作用,体教要想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教并重育人为先——管窥体教融合的“清华模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