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深圳崛起一座体育之城

又一次,深圳体育作为先行者和示范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0-08-30 10:00 来源:南方plus 0 73380


禹唐体育注: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体育赛事进入“休克”状态。体育界一片愁云惨淡,沮丧之情弥漫。

  

据统计,全世界将近有2万多场体育赛事因疫情被迫取消。英国体育营销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因为疫情的缘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616亿美元。

  

与全世界体育的沉寂相比,深圳体育却精彩纷呈,热闹不凡。4月28日,新华社刊发《体育醒了:深圳“全市动起来”》一文,称“深圳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倡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再次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报道一经推出,点击阅读迅速超过100万人次。人民日报、央视网、央广网、中国体育报等中央媒体悉数跟进报道,对深圳体育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又一次,深圳体育作为先行者和示范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 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强势崛起跻身一流

  

“事实上,深圳体育从来没有睡着过。”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表示,多年来,深圳体育工作一直保持着清醒头脑,不断探索和创新体育发展新路径,打造体育发展的新示范和新样本。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介绍,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体育主管部门从3月起开始策划一系列恢复体育活动,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体育活动主要以线上和室外为主。4月,“2020首届深圳体育消费节”启动,100多家体育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结合推广;5月“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线上运动月”活动举行,一个月举行了九项线上赛事,吸引23万选手直接参赛,数百万网友围观。根据安排,“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将从5月持续至12月,共计将推出300多项重点室外、线上活动。

  

管中可窥全豹。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只是深圳体育多年来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特区四十年,借改革春风,深圳体育勇于开拓,锐意进取,通过不断地创新,以“深圳速度”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行列。特区40年,深圳已经崛起一座“体育之城”。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截至2019年,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0000多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约4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深圳,全市每年举办各种全民健身活动40000多场,广泛分布在社区、公园的健身路径、晨晚练点、体育场地、健身苑等,已经形成 “十五分钟健身圈”,让市民出门就可运动。2019年国民体质合格达标率为90.6%。

  

深圳体育发展不仅有“深圳速度”,还有“深圳质量”。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海陆空皆有大型赛事的城市,全市现在有重大体育场馆58个,2019年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超过500次。截至2019年,深圳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925.02元,已经超过欧美国家人均体育消费300美元标准。2019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已超1000亿元,直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6000亿以上。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深圳成绩优异。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深圳籍运动员获得1金2银。2018年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上,深圳籍运动员共获得12枚奖牌,其中4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涌现出易建联、何姿、刘虹、陈定、陈佩娜、王柳懿和王芊懿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

  

“可以确认,目前深圳体育发展已经迈入一流水平。” 深圳大学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刚教授认为,从体育产业政策引导,重大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产业发展以及体育消费方面等方面来看,深圳跻身体育一流城市行列是名符其实的。

  

二、 不锻炼心里空落落的运动已成市民一种生活方式

  

让市民群众能随时随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是深圳体育发展一直不变的核心。如今的深圳,体育已成为普通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可或缺。体育基因,渗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家住福田区园岭片区的莫丹,一家四口,爸妈退休,她和姐姐是上班一族。每天早上,爸妈去荔枝公园晨练一小时,之后去菜市场买菜。她和姐姐在家里的跑步机上锻炼半小时后,早餐,上班。下班后,姐俩相约到城市广场的中航健身会健身,再回家吃饭。爸妈在晚饭后,习惯在楼下的雕塑社区公园散步。周末,一家人或去爬山,或去“绿道”徒步。

  

赵悦是莫丹的闺蜜,住同一小区。已是二个孩子妈妈的赵悦,除了上班,辅导孩子功课,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去一路之隔的健身会所健身。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和莫小姐一家去效野徒步和爬山。

  

“运动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已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莫丹和赵悦均表示,每日的体育锻炼,能让自己精神饱满,内心充实。“如果有一天,因为其他事耽搁了运动,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浑身都不得劲。”

  

在深圳,莫丹和赵悦并不是特例。像她们这样,把健身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很多深圳人的日常。


事实上,尽管在深圳每年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超过500场,但最蓬勃发展的,还是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深圳体育的核心是群众体育。

  

在《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了深圳体育发展第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多年来,深圳通过一系列创新型制度和开拓性举措的实施,已经使群众体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出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健身场地和设施遍地开花,星罗棋布。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0000多个,体育场地面积约2431万平方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共335所,开放率为57.8%。

  

其中,2018年深圳落实了12个社区体育公园和100个便民利民场地设施的新建及更新任务。2019年,深圳再度完成80个体育场地的建设和更新。根据规划,2020年全市将规划建设4 个体育特色主题公园、30 个以上社区体育公园,在7 个市属公园中实施文体功能提升工程,推动各区建设一批区属体育特色主题公园。

  

今年8月3日,《深圳市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5年)》印发。根据这一方案,2020年启动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示范建设工程。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提升深圳市室外健身设施智能化、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功能,更好满足市民多样性的健身需求。方案规定,在2025年底前,将在全市公园、公共绿地、医院、高校、企业、楼宇小区、闲置用地等,建设、更新300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目前,深圳中心公园D区室外智能健身房等项目已经启动。8月20日,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前往现场调研时,一位正在现场锻炼的71岁湖北籍老奶奶说,她经常带着孙女来锻炼,“又方便又好用,深圳真是太好了”。另一位锻炼的市民说,“出门就可以健身锻炼,我每天送完孩子上课就来这里健身,每天健身设施挨个使用一遍大概要40分钟。”

  

深圳的体育组织发达,目前市区两级体育类社会组织812家。市区两级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市57个街道均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设立了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5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2410人。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基本全覆盖,每年可为5万人次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

  

“最初是看电影《阿甘正传》之后,开始尝试着跑步。现在每天都会坚持,已经成了习惯。”赵川是深圳众多跑者中的一个,十多年来,每日不辍,风雨无阻。如今,他对深圳本地的各类马拉松、长跑日等活动如数家珍,总是提前制定计划,预先安排时间。在他看来,“深圳的体育活动太丰富了,只要想参加,总能选择既喜欢又适合的群体活动。”

  

事实确实如此。每年深圳都会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群体活动。目前的深圳,已经形成“周周有赛事,日日有活动”的蓬勃发展之势。


2019年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年,深圳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支持和指导社会力量,精心策划了“深圳杯”业余足球联赛、“深圳杯”羽毛球联赛、深圳市足球协会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深圳市男子篮球联赛、深圳市“网协杯”业余网球团体赛、深圳市乒乓球段位赛、深圳市绿道健步行活动、磨房百公里等115项具有全市代表性的群众赛事活动;这一年,组织了全市第三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全年参赛队伍达到170个,参赛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450人;这一年,深圳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配送服务活动。全年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公益服务10000小时,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30场,健身知识讲座30场、健身技能指导300场。全年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达48场,培训近3000人次,其中落实足球振兴行动计划,培养了100名足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年,深圳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深圳市体育总队共承担8173项服务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十个区,参与人次18001次,服务时长累计达447859小时,引导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公益服务,招募新增体育义工3862人。

  

2020年,为倡导市民走出疫情,5月举办“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线上运动月”活动,初期以线上、户外、不举办大批聚集的活动为主,先开展无接触无对抗的项目,后有序开展有接触有对抗的项目。6月,为倡议市民走到户外,深圳启动“深圳十佳健身步道”评选活动。从全市100多条健身步道中,筛选出32条具有代表性的步道参评,最终通过专业人士现场认证、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等环节,评选出“深圳十佳健身步道”。7月,启动深圳市“全市动起来”系列活动——“企业员工健身月”活动,推动企业体育健身文化形成,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企业员工健康意识。


三、一年30场国际大赛 出门就能遇到体坛巨星

  

2017年以来,深圳已经成为各种体育大赛的重要城市,“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赛事格局深入人心。

  

2019年,全年深圳举办了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其中包括落户深圳十年首次举办的WTA年终总决赛、连续举办十三届的中国杯帆船赛、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2019深圳国际马拉松、冬奥会资格赛的2019亚太冰壶锦标赛,以及广受市民欢迎的2019法国超级杯足球赛、2019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2019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2019沃尔沃高尔夫中国公开赛、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深圳赛区)、2019年亚太啦啦操公开赛、2019-2020赛季大陆冰球联赛、2019王者荣耀国际冠军杯、2019WKG&M-1综合格斗赛等国际高端单项赛事,也包括2019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足协五人制超级联赛、CBA篮球联赛等高水平职业联赛赛事。各类高端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知名度。

  

“尽管近几年深圳市体育场馆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公共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等问题。”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介绍,深圳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文体设施建设高潮,其中就包括:总投资约36亿元的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

  

随着大型体育场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深圳举行,让深圳人出门就能遇自己喜欢国际国内体坛巨星。科比、哈登、内马尔、奥沙利文、莎拉波娃、郞平、邓亚萍、刘国梁、林丹、李娜……这些叱咤体坛的国际巨星,让深圳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甚至面对面交流。

  

NBA超级巨星科比多次到过深圳,一位球迷现场抱着科比留下激动的眼泪说,“我等了11年了,终于亲眼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在一家篮球训练营,科比给20名篮球少年细心地讲解动作要领。现场一名少年事后说,“科比让我不断前进永不言弃,我会受用终身。”

  

2019年6月,休斯敦火箭队球星哈登在深圳与球迷们现场切磋球技,其大男孩的开朗性格让人印象深刻。现场一位球迷说:“之前喜欢哈登精湛的球技,近距离接触后发现他性格爽朗,像隔壁家的大哥哥,很亲切。”

  

“发展城市体育建设,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落地大型的体育赛事。作为深圳体育主管部门,我们不仅对引进重大赛事高度重视,而且从全局高度、从未来体育趋势等多个方面,精心谋划,全面布局。”王志强认为,通过引进大型体育赛事,带来全民关注度和连锁经济效益,能推动城市全方位的发展。

  

在王志强看来,主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深圳体育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目前体育产业已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自2014年起,深圳体育产业总规模保持了20%左右增速,发展迅猛,重大体育赛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非常显著;二是对城市经济的带动。通过各类重大体育赛事,深圳每年能吸引到超过百万人次的观众到现场观赛,由此带动的旅游、休闲、消费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一项数据显示,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1元,都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6.02元;三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随着国际大赛的成功举办,作为最好的国际招牌,随之而来的品牌构建、明星效应、媒体宣传等,都是宣传深圳城市形象的最快最好途径,“体育赛事将是深圳的一张新名片”。

  

引进重大赛事,对深圳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一直“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的特区人而言,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舶来”重大体育赛事的落地。

  

在深圳看来,通过重大赛事的引起,积累经验,从而打造深圳自主体育IP,对城市体育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深圳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打造本土高水平的体育品牌赛事。目前,深圳已逐渐形成一批深圳自主体育IP。

  

中国杯帆船赛和深圳国际马拉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中国杯帆船赛作为深圳本土企业创办、立足于世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帆船赛事,曾先后五次荣获“亚洲最佳帆船赛事”,深圳由此获得国际帆联颁发的“推动航海运动特别奖”。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山地车越野赛自2012年起已举办了近30场,超过4万人次的自行车爱好者参赛。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2019年深圳相继举办光明国际半程马拉松、南山半程马拉松、宝安国际马拉松、深圳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活动,其中深圳国际马拉松作为国际金标赛事,报名人数超10万人,同比增长7.0%,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

  

引进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造职业赛事高地,这是深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又一契机。

  

今年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区。此前,郑洁(深圳)国际网球俱乐部已经落户福田。截至2019年11月,进驻深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为16家。其中包括了足篮排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棋类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个项目都有职业俱乐部在全国最高水平联赛征战。

  

作为南方城市,发展冰球本身就让人称奇。更难得的是,冰球俱乐部在深圳发展迅猛,成绩优异,今年加入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的首个赛季就摘得桂冠。据悉,自1946年俄罗斯建立起冰球联赛以来,从未有扎根俄罗斯以外的俱乐部拿到过冠军。深圳男子冰球比赛在龙岗大运中心的赛事,每场比赛能吸引超过3000名观众到现场观赛,线上观众超过50万人次。

  

2019年,深圳各体育职业俱乐部战绩骄人:深圳领航者篮球俱乐部获得CBA联赛第4名,深圳铁狼队获得五超联赛冠军,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保持在201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及甲A联赛中名列前茅。此前,深圳海狼队夺得2018年劳力士杯中国海帆船赛的总成绩亚军。

  

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仍然是深圳体育产业的主体。依托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涌现出朝向集团、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领先康体、博德维等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

  

四、 三级训练网络形成 国际国内赛场佳绩频传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特区成立以来,竞技体育水平飞速发展。

  

1990年,深圳体工队航空模型运动员韩星元在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开创了遥控模型F 3 E滞空时间和封闭距离两项世界纪录。1996年,田径运动员孙彩云两次破女子撑竿跳高室内世界纪录。1997年9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并获男子团体第一名。2000年8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与队友一起夺得了体操比赛男子团体金牌,为深圳市夺取奥运会金牌开创了历史先河。

  

2011年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无疑是深圳竞技体育发展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大运会带来的“精彩”不仅仅是中国队勇夺75金、雄踞奖牌榜榜首的优异成绩,还直接加快了深圳体育发展前进的步伐。

  

“通过改革和创新,目前深圳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运动项目和运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竞技运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显著提升,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教结合共同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国家、省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在奥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表示,具有深圳特色的职业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市场环境和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热情充分调动。在网球、高尔夫球、帆船帆板、篮球、足球等重点项目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较大影响的俱乐部、精品赛事和体育明星。

  

如今,深圳初步形成了市、区、学校三级训练网络,游泳等8个项目被评为省示范基地,乒乓球等10个项目被评为省重点基地。深圳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人数达40余人,被省队正式吸收的运动员80余人,涌现出何姿、刘虹、罗茜、易建联、黄秋爽、陈定、陈佩娜、王欣瑜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国际国内赛场上佳绩不断。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10名深圳籍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多项比赛,获得了1金2银的好成绩,其中,刘虹勇夺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15名深圳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2018年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11个大项的比赛,获得12枚奖牌(4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的佳绩。在雅加达亚运会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比赛中,中国队凭借一套曾获世锦赛亚军的经典节目《凤舞国粹》,获得94.4333 的高分,并以总成绩186.9395夺得金牌。上场的八名姑娘中,王柳懿和王芊懿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姑娘,她们也是中国花游继蒋文文和蒋婷婷之后又一对双胞胎花游小女神。

  

“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发展,得益于深圳近年来青少年体教结合不断深化。”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看来,深圳通过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体教结合模式和学校资源优势,狠抓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积极向上输送人才,这为深圳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26日挂牌的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是深圳体育工作的又一次创新变革。

  

“它能培养深圳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既可成为投身体育事业的精英,也可成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韩星元表示,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将打破过去传统体校的制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从原来市体校三年传统中专的“单一型”改变成为“双Y型”,即:既可独立招收选拔优秀体育苗子,也可通过片区招生培育体育特长生的“Y型”入口;既可选拔输送省级、国家级专业队或职业队,也可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的“Y型”出口。

  

五、 深圳体育何以能异军突起跻身一流

  

40年前,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体育以武术、龙舟竞渡、长跑等传统项目为主,现代体育产业尚属空白。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各种体育大赛的重要城市,体育赛事市场表现出的高端化、国际化、全面化,已经打造成了天上“鹰击长空”(无人机运动等)、地上“你追我赶”(路跑、球类等)、海上“百舸争流”(帆船、赛艇等)的局面。

  

体育的勃兴,让市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闹、欢快、明亮、阳光和时尚。

  

短短40年,深圳体育何以能异军突出,走出一条兼具“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的体育发展之路?

  

高屋建瓴,谋划布局,加强体育产业顶层设计,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深圳市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从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利用、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促进深圳体育发展;2016年,深圳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规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深圳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体育强市;同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深圳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形成“1+7”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深圳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体育产业发展。2016至2017年,深圳市颁布《深圳市足球振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圳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50年)》等足球发展文件,为深圳市足球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8年,深圳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指出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建设运动活力都市。2018年,深圳市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如同茫茫大海里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深圳在体育工作方面完善的顶层设计,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规划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发展路径。

  

“经过多年的培育,深圳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高端赛事,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品牌赛事,在产业链条上拥有了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据王志强介绍,目前深圳工商登记可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的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已纳入体育调查统计的9000多家企业中,法人单位共计5949家。年产值(或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单位334家,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深圳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这是深圳体育迅速发展的又一原因。

  

“作为体育主管部门,我认为最主要是把握‘若即若离’原则。”王志强如是说。在他看来,所谓“若即若离”,就是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尺度。“当市场需要时,政府不能隐身,要及时引领,就像大海里航行的舵手一样。当市场不需要时,政府不能乱伸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重大体育场馆和便民利民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作为体育发展的基础,深圳政府不仅有所为,而且果断出手,大手笔不断。2011年,深圳以承办大运会为契机,建设了包括大运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在内的22个重大的体育场馆设施,为之后引入大型赛事打好了硬件基础。至2019年,深圳拥有重大体育场馆58个,全年举办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

  

2017年国际冠军杯中国赛深圳站赛事,主办方嘉达利锋集团首席运营官鸟羽秀贵对深圳大运体育场赞赏有加:“这里是国际级水准的足球场,完全具备举办最高水平足球赛的条件。”他认为,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也是深圳连续三年办赛的重要原因。

  

除了高标准的场馆设施,积极主动地提供高效率地服务,也让深圳体育主管部门备受称道。2017年,中国乒协、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及腾讯体育联合主办“地表最强12人2017-2020直通东京乒乓球赛”时,给腾讯体育赛事执行负责人Lucia最深的感受是:“深圳本地政府对于高端赛事的支持配合力度非常大。”Lucia说,“双方确认了要在深圳举办之后,主管体育的副局长就立刻帮忙联系合适的场馆,推荐场馆联系人给到我们对接。深圳体育中心为配合我们的赛事,特意帮忙腾出了档期,并且配合我们做赛事报批和安保方案。”在Lucia看来,对于赛事运营,深圳比很多地方更主动更开放,“深圳政府主管会作为赛事的一分子投入到筹备中,一起出谋划策提供建议”。

  

近年来,深圳一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加快“活力深圳,运动之城”建设。

  

“深圳体育发展路径,对其它城市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深圳大学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刚教授看来,深圳体育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体育赛事的社会化。以腾讯、佳兆业、弘金地、纵横四海等企业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在提高赛事直接效益的同时,不断挖掘周边效益,走出了社会资本办赛的深圳模式;二是加强协会管理与支持,推动群众体育的科学化。比较典型的“深超”足球赛事,已经形成了非常规范化的组织的体系,各俱乐部的水平,资金投入都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三是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的升级。深圳的“好家庭”、“喜得胜”等一批企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在占据国内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无人机成为国际市场份额的领先者。

  

独特的城市气质,决定深圳与体育的完美契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也决定了体育发展拥有一片天然的“沃土”。

  

“年轻、时尚、创新、绿色”逐渐成为体育事业的核心和标志,这让城市与体育相互成就,互为发展。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2.5岁,这一群体,对体育赛事有着强烈需求,也是健身休闲的主要群体,加上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这决定了深圳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深圳依山傍海,四季温暖,交通发达,商业繁华,美食荟萃,毗邻香港等特点,也吸引了各种优秀体育人才前来发展。

  

今年5月,《足球报》刊发“深足拿什么吸引半数国脚问询?”一文,报道称“起码有一半的国家队队员都以不同方式问过深足方面自身加盟深足的可能性”。

  

深圳足球拿什么吸引了半数国脚呢?原天津天海队球员裴帅加盟深足之后表示,深圳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和包容度是他加盟深足的原因之一。在裴帅看来,从城市环境、俱乐部投入稳定性以及政府重视程度三个角度来看,深圳足球的发展空间很好。本赛季多名加盟深足的球员在交流加入深足原因时,其主要共识包括:深圳是国内一线城市,经济好,交通好,天气好。城市包容性强,收入高,球员愿意来。过得舒服,大家都说普通话,不排外,在这里能够找到家的感觉。

  

刚刚夺得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冠军的昆仑鸿星万科阳光的队员们在谈到深圳时,都认为球队之所以成功,在于深圳的生活为球队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主场在2011年建成的深圳大运中心,居住公寓配有餐厅和休闲室,条件都非常优裕。另外,深圳气候温和,以说普通话为主,还有各种美味佳肴,这让队员们非常适应。

  

队员刘楠说:“在深圳的第一年,只有几百人来看我们的比赛。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冰球是在冰面上进行的。三年过后,一般场均会有约3000名观众前来为我们鼓劲呐喊。有球迷还会为特定的球员制作海报加油助威。”

  

六、未来展望: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研究将深圳列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

  

“这一意见的出台,给未来深圳体育发展树立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表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从经济特区跃升成为先行示范区,符合深圳特区成立以来一直“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城市特质和特区品格。多年来,深圳体育一直作为国内行业带头人和排头兵,引领体育发展风气之先,这一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说:“对标世界一流体育发达城市,将深圳打造成国际体育示范城市,不是心血来潮,是基于目前深圳体育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经过充分论证而制定的目标,是切合深圳体育实际的目标。因此,它也是深圳必须达到的目标。”王志强认为,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意味着深圳将代表国家进入全球先行城市之林,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的合作与竞争,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作出有益贡献并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有信心、有能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体育发展新样本,进而在新时期起到体育发展新示范的作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深圳体育发展的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新时期,新机遇,也意味着新的挑战。这一次,深圳体育要先行,更要示范,要打造国际体育示范城市,也要提供体育发展的深圳新样本。


本文转载自南方plus,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特区40年,深圳崛起一座体育之城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