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站在新起点的深圳,正向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

2020-08-24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浩明 0 67082


禹唐体育注:

9年前的8月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落下帷幕,这座城市完成了国际大型赛事承办的“初体验”。9年后,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已经是每年举办超过500场赛事的体育赛事之城。而今,站在新起点的深圳,正向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

  

据统计,2019年深圳共举办覆盖“海陆空”和“春夏秋冬”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过500场,并形成了国际高端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赛事和本土自主品牌赛事三个层次。

  

2019年,深圳举办了女子网球协会(WTA)年终总决赛和法国足球超级杯赛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方面已有中超和CBA联赛;而扎根本土的“地表最强12人”乒乓球赛、“中国杯”帆船赛等已经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以网球为例,从1月的深圳公开赛开始,到11月的深圳年终总决赛结束,WTA一个赛季的头尾都在深圳,全球独一无二;在高端赛事的金字塔尖之下,更有着发达的青少年和业余赛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塔基。有业内人士评价,深圳未来甚至有希望成为媲美佛罗里达的世界网球之都。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说,深圳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近年来深圳市每年拿出约两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而体育赛事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然而,在40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竟然没有一块标准的田径场。1984年深圳体工队成立时,不仅缺乏场地,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非常简陋,运动员和教练员住在当时修建体育馆遗留下的工棚里,下雨时门前一片汪洋,天晴时室内常常超过40摄氏度。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深圳的体育人开始了创业——从1984年成立体工队,到1985年兴建深圳体育馆,1989年笔架山训练基地落成,1993年深圳体育场投入使用……

  

深圳开始承办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体育赛事,作为1993年深圳体育场落成庆典比赛,以国脚为班底的中国联队对阵荷兰的埃因霍温,1994年意甲豪门AC米兰来访,特区人民开始尝到“国际大餐”的味道……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在赛事承办方面,深圳变得越来越有底气。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以深圳名义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07年,深圳经过激烈竞争,从5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大运会举办权。

  

大运会给深圳留下的“春茧”“水晶石”等体育场馆成为承办高端赛事的硬件,而培养的赛事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更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断传承的基因——如今,深圳“9个人里1个志愿者”,这其中的很多人,就是从大运会完成了自己的志愿启蒙。

  

2011年后,硬软件已经提升到新水平的深圳加速引进和培育高端赛事IP——国际冠军杯、法国超级杯、斯坦科维奇杯、WTA和ATP巡回赛、世界无人机锦标赛……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长在山海之间的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座地处亚热带的海滨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能满足各类体育赛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深圳具备年轻的体育消费群体,还有前沿互联网、科技与商业的助推,形成了体育赛事IP创新和生长的土壤。而主办方借助赛事,也可以打通整条体育产业链条,激活场馆运营、体育经纪、体育培训和转播服务等上下游业务。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18年曾发布一项数据,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1元,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6.02元。

  

赛事与城市的紧密连接和深度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城市给赛事提供了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土壤,赛事让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指出:“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今年3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深圳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史,正是这座城市飞速国际化的缩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之际,站在新起点再出发的深圳,正朝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大步前进。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深圳特区40年丨从小渔村到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