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背后被低估的蓝海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运动康复领域正在成为一片蓝海。

2020-08-05 10: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蓝朝晖 0 41156


禹唐体育注:

当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成为风口,介于体育产业和大健康领域之间的运动康复行业也开始暗流涌动。近日,冉冉运动康复创始人冉令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5月疫情逐渐缓解之后,国内市场又增加了100多家运动康复机构,尤其是一些跟运动康复相关领域的医生,也开始成立个人工作室。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运动康复领域正在成为一片蓝海。然而,由于市场规范和人才培养等因素的阻碍,运动康复行业的发展速度并未达到资本的预期。随着政策、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运动康复这个健身背后的隐藏金矿,会乘风而起吗?


千亿市场


运动康复背后存在巨大市场,这在当下是一个共识。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运动人口将达到4.35亿,体育消费将会达到1.5万亿元。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达到85%以上。这也意味着,到2020年,运动损伤的人群理论上可达3.7亿。


按照《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康复市场规模是380亿元。到2020年,中国的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将会突破700亿元。


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吴光远看来,近两年,运动康复诊所数量快速增长,但对标美国近3万家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而言,中国运动康复机构不到200家,发展空间巨大。


实际上,伴随着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在国内的举办,运动康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冉令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成立于2014年的冉冉运动康复目前在北京有4家门店,是北京线下门店最多的运动康复机构。虽然受疫情影响,在2-3月几乎处于停业状态,但在5月以后,4家店康复需求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预计7月以后还会有所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运动康复机构,除了冉冉运动康复外,还有弘道运动医学诊所、体创动力、健行者运动康复等。在工作室之外,则包括了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等医疗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运动康复中心的疗程单价通常在400-800元/小时,一般最少一个疗程是12小时,费用在4800-1万元左右。


冉令军表示,伴随着消费升级,运动康复行业发展速度也在稳步上升。数据显示,2019年运动康复的客户消费能力相较2018年更高,说明大家有这种新的消费意识,更注重身体健康,也愿意为这种运动康复去付费。


智能升级


面对互联网医疗的火热,运动康复领域开始尝试从线下往线上转移。而疫情期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让智能+App的模式得到了实践的机会。


术康就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康复机构,发展模式为智能硬件+App+线下运动治疗中心。按照术康的目标,未来99%的营收来自于线上收入,线下只是一个入口。


冉令军也将冉冉运动康复设定为智能化运动康复技术服务商,依靠软件系统和产品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由于门店不能正常营业,冉冉运动康复也开展了线上业务,从损伤康复到功能训练再到大众体能健身进行了线上直播,并借助App实现了客户资料整理以及健康输出管理。


各大运动康复负责人普遍认为,体验为王的时代,便捷性变得愈加重要。互联网科技打破了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未来利用5G、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线即可做相应的指导方案。问题比较严重的对象,才需到线下实体,为其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尽管互联网+运动康复、新技术应用、大众消费级产品会是未来趋势,但目前尚未出现成功的模式。


在智能化尚未普及下,各运动康复机构更多的还是依赖线下门店的经营。其中,弘道运动医学诊所和体创动力都是获得过融资的运动康复连锁企业,主要依靠线下经营,线上只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工具,也是线下门店的患者来源渠道之一。


冉令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康复领域的创业者,可以借助人体数据采集挖掘研发出一些衍生产品及服务,但由于属地和经费的问题,线上能起到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线上需要运营、推广、销售相结合,很难转化为线下的客户。

与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有机会颠覆线下行业不同,运动康复在线下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用户选择线下康复机构一般基于朋友或医师的推荐,获客主要靠运动康复机构逐渐积累起来的口碑,目前还较难通过线上传播来取代。目前,运动康复领域在线上的模式主要是借鉴健身领域的运营模式,例如线上营销、电商、付费课程,包括一些管理手段运营方案等。


冉令军也透露,冉冉运动康复也尝试在电商领域有所投入,例如筋膜枪、凝胶等,前期是代理,后期在做自主研发。


跨界竞争


事实上,在康复这片蓝海,尚未有领头者出现。目前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也有康复医师入驻,Keep等健身软件开始提供部分运动康复内容,运动与医疗的跨界结合愈发紧密,竞争也更加激烈。


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9年共有60起康复领域融资事件,各类资本在这一领域投入了超过36亿元的资金。但在2019年后,运动康复领域的融资却突然止步。


有投资分析人士认为,就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运动康复市场的基础薄弱,使得资本多处于观望状态。运动康复领域人才的短缺、医保政策的不完善、从业者缺乏统一标准,这些都是需要一一攻克的难题。


资料显示,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成为中国首家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约40所,但由于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报考该专业的生源并不多。


同时,由于体育学院并无医疗教学资质,医学院教学很少结合实际运动的情况,运动康复尚无统一的认证机构,因此各机构平台的康复解决方案也千差万别。


冉令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冉冉运动康复从去年开始进行康复师培训工作,并和北体大成立了北体安然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来做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包括一些行业的咨询,未来康复师培训将作为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国外的物理康复治疗中心,大部分都可以走医保或保险公司,国内运动康复中心都偏商业化,费用并未被纳入医保体系,这也成为阻碍运动康复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全国卫生城市评选体系。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将相关指标纳入居民健康体检推荐范围。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高质量发展课题组副教授郭斌表示,体育与健康的融合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运动康复是体育与健康融合的途径之一,通过运动处方和运动促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健康水平,运动康复可以进一步扩大外延,未来运动康复领域将大有可为。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健身行业背后被低估的蓝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