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转型”写入基因——疫情下中国体育产业的探索

危机面前,中国体育产业纷纷思考如何创新、转型。

2020-07-27 10: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恒志 0 331312


禹唐体育注:

中超25日复赛,“赛会制+空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非常规动作。与之对应,赛事独家新媒体版权方PP体育也有非常规举动:宣布中超移动端全免费。“免费”背后,是PP体育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展现的责任感,更是其谋求“破圈”转型的探索。

  

PP体育的探索也是当下绝大多数体育企业的选择。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欲大展宏图的中国体育产业遭到闷头一棒。一季度,大批体育企业处于“零收入”“纯亏损”状态,“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危机面前,中国体育产业纷纷思考如何创新、转型。

  

安踏的选择是拥抱数字化。员工开微商微店、网络直播、社区营销……“全员零售”新模式为安踏找到了新增长点。在线下“负增长”的现实面前,二季度安踏品牌的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618”活动累计成交14.3亿元,同比增长78%。

  

不仅是安踏,其他运动品牌也纷纷发力“数字化转型”。电商卖货之外,日常管理和运营“数字化”也成为转型方向,和青年一代更亲近、寻找共鸣成为很多品牌拓展用户群的新发力点。

  

走到线上的不只是“带货”,原本更专注线下的健身培训业也被迫“上线”。但对更注重体验的他们来说,“上线”更重要的是留住用户。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认为,此次疫情或可加速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互联网基因植入,基于线下场景的健身休闲产业将加强线上教育和培训,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南京环球击剑中心总教练刘强说,疫情期间加强了和学员的线上交流互动,免费提供线上课程、远程指导等,“培训肯定还是要线下,但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线上的重要性,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延伸服务,能更好地加强与学员的交流,增加用户黏度。”

  

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另一大困境是赛事活动停摆。“线上赛事”怎么搞,成了中国体育赛事运营企业们的新课题。徐州跑步爱好者王磊往年都会跑两三个马拉松,眼看着赛事“回归无期”,他发现了“云跑江苏”活动,“不仅能和其他跑友‘比赛’,还有机会拿到扬马、锡马、南马这些稀缺的直通资格,让我又有劲头跑起来了。”记者了解到,“云跑江苏”自5月24日启动以来,前六站赛事累计打卡人次超过37万。

  

如今,国内各地“线上跑”各显神通,轮滑、滑板等无身体对抗的项目也纷纷展开“云对战”,在赛事活动尚未能完全恢复的当下,相关企业和协会动足了脑筋。上海武术院主办的“武术云挑战”活动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参与,900余人上传视频,70万人次参与投票。

  

“转型”是为了克服眼前困难。不可否认的是,除“带货”外的其他线上转型短期内都很难“变现”,对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善。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江苏省3月底就出台了“体育产业15条”惠企纾困政策。目前,立项总额达1.85亿元的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和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省健身俱乐部专项扶持资金已安排拨付;总额1.18亿元的政府采购事项正陆续组织公开采购,首付款支付比例达到60%;完成261户体育产业客户的金融服务对接工作,成功给予99家客户信贷支持(含无还本转贷服务)9100余万元……

  

“转型”更是为了放眼未来。南京环球击剑中心6月恢复营业以来,学员不仅没有流失,还增加了,刘强和他的同事们感受到了“转型”的甜头。江苏省田径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能打造“云跑江苏”品牌,通过创新开发江苏省跑者马拉松数据查询系统、赛事数据服务功能、网上商城消费功能,为体育部门、赛事方、跑者提供数据支持和体育消费服务,打造一个常态化服务互动型平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健康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原生动能。但市场再大,也不可能全是“蓝海”,相反,过去几年体育产业的发展证明,盲目低效、传统落后的思维和产业模式很大概率将一头扎进“红海”。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方位的“大考”,交出一份份“答卷”的中国体育企业,虽然“答案”各有不同,但“转型升级”已经深深写入他们的基因。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将“转型”写入基因——疫情下中国体育产业的探索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