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统筹奥运延期与体育改革这盘棋(下):因势利导,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

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体育而言,在东京奥运会延期与体育改革的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意义非凡。

2020-07-17 14: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郑轶、孙龙飞 0 15985


禹唐体育注:

回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124年,延期举办奥运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从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到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参赛国家和地区,无不受到影响。这一意外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足以在奥林匹克长河中久久荡起涟漪。

  

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体育而言,在东京奥运会延期与体育改革的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意义非凡。

  

“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又要坚持底线思维,不能盲目乐观。”在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刘国永看来,危机中有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实现备战队伍成绩再突破,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优化奥运备战策略,实现项目均衡发展

  

从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发布,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已经完成1994—2000年、2001—2010年两个周期的任务,2011—2020年的《奥运争光计划》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与之同步,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一直在动态调整,国家队建设、后备人才培养、训练组织管理等环节不断优化。

  

作为四年一度的全面检阅,奥运会直观呈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态势。在北京奥运会登上金牌榜榜首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拉响越来越多的“警报”。刘国永坦言,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范围的竞争更加激烈,保持优势具有一定困难,东京奥运会延期又放大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项目结构发展不均衡,被视为我国竞技体育亟待跨越的一道难关。优势项目提升空间有限,潜优势项目尚未形成人才厚度,基础大项和三大球整体水平仍较低……在这背后,主要依靠扩大投入和规模、依靠政策和保障驱动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暴露出创新不足、科学化管理欠缺、训练效益不高等问题。

  

立足《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的目标,若能将“三年打两届奥运会”化为加速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决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不仅有助于优化奥运备战策略,更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增添动能。

  

针对下一步竞技体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刘国永表示,要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的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健全国家队开放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地方和社会积极性,巩固优势项目,并以点带面,促进潜优势项目的提高,重点扶持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部分冬季项目的发展。对落后项目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优化配置,力争实现优势小项上的突破。”

  

树立“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的观念,为今后奥运备战把握大方向。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认为,竞技体育在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各方需要统一思想。“东京奥运会延期这一年,在集中力量备战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为未来的改革铺路。”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重塑竞技体育模式

  

东京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设有10个级别,以往我国专业运动队开展的只有7个。从2018年起,换届后的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除了直接组织奥运备战,还引入上海美帆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建3个“空白”级别的国家队。近3年时间,49人级和诺卡拉级两个项目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并有望在奥运资格赛争取参赛席位。

  

将项目分类管理,通过国家队组队方式、后备人才选拔等改革,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渠道,有助于摆脱单一靠政府办竞技体育的传统模式。钟秉枢表示:“抓国家队只是单项体育协会的任务之一,这个社团组织应该引领整个项目的规划布局、大众参与、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将国家队品牌与项目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部分帆船项目由社会力量承建高水平运动队,固然有其项目高度依赖市场资源、职业化程度高等因素,但竞技体育敞开大门、整合最广泛社会资源的改革思路,越来越得到共鸣。将社会俱乐部、青少年培训机构等纳入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体系,能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从精英体育“掐尖”到汲取社会养分,再通过项目普及反哺大众,带来的将是体育生态自下而上的改变。

  

中国队选手在历届奥运会夺得的金牌中,有七成以上来自跳水、举重、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牌”近年来多次引发热议,折射出大众的体育价值观正在转变。“体育要生活化,要扎根基层,到百姓身边去,否则就没有根。”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认为,打破精英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界限,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老百姓喜爱的项目、适宜群众日常锻炼的项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能否更广泛开展,既有赖于体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更依托于相应制度设计的变革。

  

东京奥运会延期后,中国赛艇协会和中国皮划艇协会联手举办了全国陆上赛艇“百日创纪录赛”,并着手建立全国纪录体系。这一持续到10月的赛事,不仅有正在备战奥运的国家队运动员参与,还借助“云赛场”涵盖各地体校的青少年运动员、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队伍以及普通家庭。跳出竞技小圈子,搭建奥运备战与大众健身相通的桥梁,金牌也变得亲近起来。

  

“处理好项目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让竞技体育成为更开放的体系,发展成果为更多人共享。”钟秉枢认为,这种“全民关注体育、全民参与体育、全民支持体育”的新格局,正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所在。

  

借力国际体育改革,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百余年间,现代奥运会历经种种挑战与危机,但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东京奥运会延期,给了人们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机会,也势必让大家更加珍惜体育的存在。”正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雪所言,疫情后的奥运会将超越体育范畴,提振的是全人类的士气。

  

国际奥委会2014年年底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开启改革之门。东京奥运会出现的重重“变数”,成为奥林匹克返璞归真的重要契机。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围绕青少年——国际奥委会改革的三大主题,恰好与中国体育改革总趋向一致。“国际与国内的体育改革核心,都是要回归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中国体育要从赶超型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型,用这种理念来应对东京奥运会延期,并与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实践相结合。”任海说。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分阶段提出了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创新过程。借力国际体育大势,重新理解奥运与中国的关系,将体育发展定位于更广阔的历史坐标系,发挥其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为中国体育加速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

  

全球疫情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愈加凸显,东京奥运会延期带来的连锁反应,也需要集体应对。在钟秉枢看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体育事务的组织发展中,“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参与体育规则的制定,在国际奥委会改革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大国担当”。

  

“我们一起走过这条黑暗隧道,尽管不知道它有多长,奥运圣火终将成为这条隧道尽头的一盏灯。”在宣布东京奥运会延期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阐释奥林匹克之于人类的意义。变局之中,固守多年的世界体坛格局或将因此松动。中国未来在国际体育治理体系中占据何种位置?如何将奥林匹克发展与自身改革深度融合?……一个个问题等待回答。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人们期待,在一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不仅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更能全方位展示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因势利导,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积极统筹奥运延期与体育改革这盘棋(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