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大赛申办

疫情对整个人类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更直接增加了体育赛事能否顺利举办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2020-07-12 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73047


禹唐体育注:

6月25日,国际足联投票产生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举办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将是女足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主办。2023年女足世界杯东道主的揭晓,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首个产生申办结果的国际顶级赛事。有些尴尬的是,巴西、日本两国在申办工作进入尾声阶段宣布退出,这使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申办成功提前失去了悬念(另一个仅剩的申办国家为哥伦比亚,按照国际足联之前对各申办方的技术评分,澳大利亚、新西兰为4.1分、日本3.9分,哥伦比亚2.8分——记者注)。

  

专家表示,疫情对整个人类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更直接增加了体育赛事能否顺利举办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申办大型体育赛事势必更加谨慎,在这种形势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模式很可能发生变革。

  

疫情成举办国际大赛的最大障碍

  

6月22日,就在2023年女足世界杯举办地揭晓前3天,日本足协宣布退出对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申办。此前的6月9日,巴西足协也已经宣布退出申办。

  

由于巴西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有遏制迹象,巴西足协之前也表示,承办像女足世界杯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需要东道主承担巨大的责任。但无论是考虑到巴西现在的疫情蔓延,还是近几年并不理想的经济状况,巴西都很难有信心在3年后对参加女足世界杯的各参赛队、赛事参与人员和观众予以足够安全的保障,因此,退出申办也在情理之中。

  

但日本的退出,多少让外界感到有些突然。

  

英国《体育商业》专栏作家,国际大型赛事和体育产业专家刘玲玲博士表示,综合女子足球运动的竞技实力、群众女子足球的发展水平以及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国际足联的技术评分等几方面来看,日本都是获得2023年女足世界杯主办权的热门候选之一。但可能正是因为日本考虑到,一旦获得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主办权后,日本既要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要筹备女足世界杯,再加上疫情在未来几年都有反复的可能,对于日本来说,顺利筹备和成功举办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不确定性太多,因此放弃申办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顶级大赛的负面影响上,日本肯定是感受最深刻的国家。

  

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相比起直接取消,对于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延期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如何化解东京奥运会因延期举办而增加的财务压力。

  

据日本媒体分析,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意味着日本方面将在已经为筹办东京奥运会花费了126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7亿美元。据美联社的消息,为了筹集资金,东京奥组委准备在7月与赞助商进行增加赞助的谈判,但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在6月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赞助商不确定是否愿意再为东京奥运会增加一年的赞助预算。日本《朝日新闻》近日的一篇报道指出,东京奥运会的组织者希望赞助商支付更多的赞助费用,但这却可能遭到赞助商们的反对,因为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努力减少开支以应对疫情导致的收入损失。

  

刘玲玲表示,对于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顶级体育赛事,赞助商的体育营销都是以4年为一周期。对于赞助商来说,奥运延期本身就打乱了原本的奥运营销计划,导致已经付出的很多投入和所做的工作无法产生应有的价值,赞助权益因此无法实现。在赞助商的权益受损的情况下,组委会还试图要求赞助商额外增加赞助费用,可想而知,推进这项工作的难度有多大。

  

除了赞助的问题,日本还面临着如果疫情持续,一年后东京奥运会仍有可能被取消的风险;以及即便奥运会能够如期举行,如何让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选手和参赛人员顺利入境、并保证安全;比赛是否要空场进行等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办赛成本难以控制,以及赛事门票和贵宾款待服务、特许经营产品的销售、服务收入下滑乃至归零等连带问题。

  

可以说,日本政府和东京奥运会的组织者正在面对一个国际体育赛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而且,只要人类无法根除新冠肺炎疫情,未来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者都会面对类似的困境。

  

办赛模式需在疫情之下变革

  

当然,如果赛事组织者不够重视疫情,结果很可能就是血的教训。近日,网坛名将德约科维奇组织的慈善网球赛引发了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事件。赛事举办过程中,参赛人员和观众均未戴口罩,并且进行近距离的社交活动。比赛结束后两天,德约科维奇和妻子均被确诊为新冠病毒阳性(一周后转阴),震惊了世界体坛。德约科维奇接连对外发布致歉声明,仍挡不住各国球迷、网友对他的批评。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表示,德约科维奇举办的网球赛导致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对于仍处于停摆中的国际网球赛事恢复举办,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这起事件也再次证明,在防控疫情方面,体育赛事组织者绝不可掉以轻心。

  

“体育赛事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休闲娱乐产业。”刘玲玲表示,“当疫情已经给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时,休闲、娱乐的事情就降到了次要位置。”对于原本有意申办大赛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疫情之下,为了给自己少找麻烦,放弃申办这些赛事,只能说是无奈却明智的选择。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中国诸多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界名宿在这一天通过视频号召人们运动起来,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体育明星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行动,但这种线上活动对于体育来说只能偶尔为之,体育特别是体育赛事,说到底还是一项线下活动。

  

以无国界著称的国际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以国际交流、人员聚集为特征,怎样才能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与病毒长期共存?

  

李海表示,现在的一个趋势可能是原本由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主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分散到多个国家、多个地方举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型赛事在各个承办地的规模,既有利于赛事组织者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也有助于减轻赛事承办地的筹办压力。同时,鼓励多地联合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也能让更多的国家、城市实现举办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的梦想。

  

2026年男足世界杯将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联合举办,2023年女足世界杯则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举办。延期一年举行的2020欧洲杯将在欧洲11国的12座城市举办,把多地联合办赛做到了极致。

  

李海表示,多地承办大赛的另一个好处是,一旦发生类似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一年举行的状况,由于承办单位是多个城市,也可分散因赛事延期给承办地带来的负面压力,而不是像东京奥运会这样,所有的负面压力都由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承受。当然,多地联合办赛也存在参赛人员出行成本升高的问题,但李海认为,这个问题并不会很突出,因为联合办赛的国家一般都是邻国,赛事承办地之间的距离通常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巴西、日本的退出,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申办工作遇冷。实际上,国际奥委会早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之后就已经明显感受到,随着各国对办赛成本压力的顾虑加重,各国申办奥运会、冬奥会的热情也在不断降低。但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来说,由于2024年、2028年两届夏奥会、2026年冬奥会、2021年世俱杯、2026年男足世界杯的东道主早在疫情之前都已经产生,眼下还无须过多考虑疫情给各国对申办奥运会和世界杯的态度带来的变化。但在刘玲玲看来,只要疫情不结束,疫情对体育赛事的负面影响就会始终存在,进而影响到各国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李海认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对承办国、承办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及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并没有改变,因此,从长远来看,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有兴趣的国家和城市依然会保持较高的申办意愿,但办赛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将更多的体现在体育赛事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

  

6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的CBA联赛复赛,欧洲足球五大联赛除已提前结束赛季的法甲之外,西甲、英超、意甲、德甲均已复赛,疫情之下,对参赛人员严密的病毒检测和防疫程序、空荡荡的观众席成为体育赛事新的特征。

  

近一段时间,国际乒联、国际冰联等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已经制定和发布本运动项目的防疫指南,指导运动队、运动员、运动爱好者和赛事主办者如何在疫情下参加运动和举办赛事。7月1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为上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办赛指导。作为这本“指引”的专家智囊成员,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指出,举办体育赛事在疫情中还有另一层社会意义,他说:“体育属于娱乐活动,大家不太愿意因为娱乐活动而产生疫情,但体育赛事的复苏又是很重要的城市生活,因为这代表了社会重启的信心。”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大赛申办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