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消费如何看(下):挖掘消费潜力 还需各方协力

让平日里“不爱动”的人“动起来”,这是当前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人们养成健身习惯,引导消费者培育体育偏好,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2020-07-02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范佳元、李硕 0 20596


禹唐体育注:

今年5月,中国田径协会发布《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参加人次达712万。随后,与中国田协长期合作的尼尔森体育公布调查数字:2019年中国跑步爱好者在跑步面前平均花费为1.1万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约为3600元。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3.9%,随着全民健身行动的深入开展,预计2022年这一数据将提升至37%。

  

让平日里“不爱动”的人“动起来”,这是当前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人们养成健身习惯,引导消费者培育体育偏好,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培养运动习惯

  

许多到健身房锻炼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办完健身卡之后只用了一两次就不爱去了。对此,中体数据总经理刘易斯认为,主要原因是“健身教练总是着急让客户看到健身效果”。刘易斯经历了2015年以来健身房经营的起起伏伏,对健身人群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见解,他所在的中体数据公司拥有知名健身房品牌,致力于为健身领域创业者和经营者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

  

“因为要克服惰性,健身很难坚持。”刘易斯说,健身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客户的运动习惯。“每次来运动一下,觉得挺舒服就够了,多来几次自然就有健身效果,这样的正向激励多了,在场馆时间就长了,持续消费也就成为可能。”

  

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闵捷看来,体育消费分为实物消费、参与消费和娱乐消费三个阶段,三者是递进关系而且互相叠加。“我国体育消费大体度过了第一阶段,但参与和娱乐这两阶段几乎是同时开始,如果在参与不足的情况下推动体育消费,就会产生基础不牢、消费行为不能持续的问题。”闵捷说。

  

受疫情影响,人们选择居家锻炼。在刘易斯看来,居家锻炼可以帮助健身爱好者保持身体状态,特别有助于那些以往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开始健身并养成运动习惯,成为未来健身市场的潜在消费者。

  

搭建消费场景

  

6月20日,2019—2020赛季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复赛,时隔5个月,球迷又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体育赛事直播。随着职业联赛改革进一步深化和赛事媒体版权市场化运营,越来越多的体育迷把观看比赛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愿意为此付费。

  

据统计,中超现场观赛人数由2007赛季的223万人增加至2018赛季的577万人,其中2016赛季最高,达到580.8万人,门票总收入达到5.2亿元。苏宁体育握有国内外多项职业足球赛事版权,2019年付费会员超过600万。

  

从产业角度观察,体育比赛属于文化产品,但与电影、演唱会、综艺电视节目等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相比,我国竞赛表演业的市场规模依然较小。“体育场馆要从运动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变,要为球迷搭建消费场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说。

  

五棵松体育馆是CBA联赛北京队的主场,周边已经形成商业化街区,场馆运营方华熙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比赛日,有条件的商家会利用大屏幕转播北京队的比赛,还会在线上平台为球迷发放打折券。

  

竞赛产品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富有悬念的比赛更会引人关注,明星球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卓越运动能力和拼搏精神,能吸引大量观众走进体育场馆。“无论是场内的球迷服务,还是场外的服务,场馆运营方和俱乐部都要尽可能地扩大忠实球迷群体,这样,球迷经济就慢慢培育起来。”黄海燕说。

  

培育体育文化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各地有序推进复工达产工作,出台刺激消费措施,其中不少与体育相关。

  

从7月1日开始,吉林省在全省开展“旅游体育消费年”活动,计划在年底前发放1000万元全民健身消费券,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5月,江苏省面向普通健身群众和特定人群发放总额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该活动将持续4个月;6月,河北省开展“你运动,我补贴”体育消费季活动,总计15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在线上发放。

  

对消费券的促销作用,万龙滑雪场深有体会。以2018—2019年雪季为例,河北省体育局为滑雪爱好者提供“满500减100”“满300减50”等消费券,去年3月单月,“满减”活动为雪场带来70万元销售额,占全月销售的5%。“我们希望各种消费券活动能得到更多宣传,广为传播,为雪场引来更多客流。”总经理助理黄梦欣说。

  

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离不开供给侧持续发力。黄海燕表示:“我国体育消费潜力有待充分挖掘,需要在场地、税收、租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大环境来看,培育体育消费文化更需多下功夫。“培养人们的运动习惯和体育消费意识,首先要从体育教育做起,鼓励民间体育组织和学校合作,青少年是未来体育消费的主体。”闵捷说。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挖掘消费潜力 还需各方协力——当前体育消费如何看(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