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还要保持住热度,这考验中超集体智慧

母公司投资人们的热情在减弱,俱乐部的营收能力未来能上升吗?

2020-06-18 1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丰臻 0 44850


禹唐体育注:

过去一周,南方都市报关于中超联赛商业价值系列报道已推出三期,分别剖析了中超公司集体招商、平均分红模式,以及在此背景下京沪豪门国安、申花和广深中小俱乐部富力、深足的盈利能力。


从市场的角度看,北上广深的俱乐部无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商业资源,他们的营收能力就是中超的天花板。不过比起每年的实际支出,中超俱乐部现有的盈利能力还远远不够。本期第四期,我们探讨的是中超俱乐部的商业价值空间。很明显,母公司投资人们的热情在减弱,俱乐部的营收能力未来能上升吗?


概貌:中超俱乐部商业营收能力,1亿元到3亿元之间


2019年,北京国安俱乐部在母公司输血之外(包括胸前广告)的收入高达2亿元,上海申花是1.4亿元,深圳佳兆业和广州富力分别是1.25亿元和1亿元。理论上,如果都卖出胸前广告位,按照各俱乐部的刊例价,上述几家俱乐部的年收入还能增加5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


据南都记者了解,北京国安2019赛季谈过一个胸前广告赞助商,价格接近1亿元。商业年收入3亿元人民币对首都唯一的豪门而言并不遥远。但显然,国安的营收能力就是中超俱乐部的天花板(暂且抛开特殊的广州恒大不谈)。


中超中小俱乐部的盈利能力,以保级区的重庆当代力帆为例:身处经济高速发展的直辖市,且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中超俱乐部,2019赛季的场均观众高达30901人,排在整个中超联赛的第4。不过它的胸口、背后广告位以及更有价值的球队冠名权加在一起,一年卖出的价格只有5200万元出头(按照当时公告的最高额度,具体数额还要视联赛最终成绩而定)。


卖掉冠名权和胸前、背后广告,加上中超分红、票房和其他赞助,重庆当代力帆俱乐部几乎开发了能开发的一切,年收入不超过2亿元。重庆当代力帆跟斯威汽车签的合同本是三年,今年是第三年,但年初已提前解约,可见市场环境不乐观。上赛季降级的另一家典型的小俱乐部北京人和,2019赛季基本只有票房和胸前广告收入,其他赞助收入微乎其微,加上中超分红,其收入估算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


经过多方采访,对中超俱乐部的商业营收能力已经有一个估算区间了:1亿元到3亿元。这是并非不能接受的现实。2017赛季,亚洲公认的最职业的联赛日本J1联赛,平均每家俱乐部的收入在2.5亿元人民币左右,收入最高的浦和红钻达到约5亿元人民币。中超虽有差距,但没有太远。中超俱乐部的问题在于收入不稳定,以及入不敷出。


痛点:追求收支平衡,降预算易、增收入难


2010赛季的中超一年开销4000万元就能保级。2019赛季降级的深圳佳兆业,投入是10年前深圳红钻的10倍以上。


数据机构Sporting intelligence发布的2019全球体坛年度薪资调查报告给出了中超联赛各俱乐部的大概薪资支出,最高是上海上港,人均229万美元(按1比7的汇率算,约合1600万元人民币),最低是北京人和49.2万美元(344万元人民币),中超球员的平均薪资为120.7229万美元,仅次于欧洲五大联赛。


根据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一位中超俱乐部高层透露,2019赛季中超球员的总薪酬就高达约4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俱乐部在薪酬方面的支出就有3亿元。一个事实是明确的:绝大多数俱乐部的开销都远远高于它们的收入。以中游俱乐部广州富力为例:2019赛季富力的总投入超过6亿元,但收入却只有1亿元左右,其余皆需要母公司富力集团补贴。


母公司的无节制输血导致了夸张的转会费和过高的球员收入,反过来,它又是一辆停不下来的车,让母公司陷入被动。现有支出状况下,国安和申花在商务上的年收入,仅仅能够满足队内两三名外援的薪水。但横向对比的话,这样的年收入支付韩国顶级豪门全北现代全队或日本顶级豪门浦和红钻全队的工资还有余。根据日、韩媒体的报道,这两家俱乐部2019赛季的薪资都在95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母公司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不得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降低转会费和球员收入,二是提高俱乐部收入。降低跟球员有关的竞技类开销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这完全取决于母公司投资人的态度,俱乐部握有主动权。2019年12家俱乐部投资人联名签署筹备中超职业联盟,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降低球员薪水。


一位中超俱乐部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哪怕整个中超的平均薪水降到全北现代和浦和红钻的水准,俱乐部都要好过很多,现在母公司输血的压力太大了。现在的情况是中超保级球队的球员收入都比日韩最顶级的俱乐部要高很多。”


中超联盟筹备组成员、富力俱乐部董事长黄盛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5年江苏舜天夺得足协杯冠军的时候,他们的投入就是1.5亿元,这是一个很准确的数字,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这样做呢?”


如果说降低投入只取决于母公司态度,那么增加俱乐部商业收入则取决于更广泛的因素,难度要大很多。尤其是职业化20多年来像国安和申花这样真正培育起一个市场的俱乐部并不多。

 

出路:平均分红是刚需?职业联盟计划先做大整体营收蛋糕


中超集体招商、平均分红的方式,保证了各俱乐部有一个基数不错的起点。如果中超球员的收入能基本与日韩持平,2019赛季每家俱乐部6000多万元的分红再加上比赛日、自主招商的收入,将覆盖大部分俱乐部的薪水支出。只不过让中超球员的薪水迅速与世界市场完全匹配也不现实。


面对中超公司的平均主义,即便是国安和申花这样的豪门,也有不同看法。国安在2018赛季之初曾就中超打包签约耐克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平均分配对国安不公平,因为北京国安的影响力必然比中下游俱乐部影响力大,自己单独签一个运动品牌赞助商,收入会远高于中超公司打包后的分红。


国安商务总监徐云龙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研究过欧洲五大联赛,他们只在转播版权上由联盟统一去谈,其他商务权益都是俱乐部自主去招商。世界上只有两个联赛会统一招商,中超是其一。从我们俱乐部的角度讲,如果商务权能给俱乐部,会不一样。现在中超公司做像不像以前大锅饭的做法?现在所有俱乐部对自身的定位都不清晰,我干不干活,拿什么成绩都固定能拿分红这块大头,我为什么去找赞助,去做衍生品?一个联赛总有几支球队是豪门,而其他球队靠培养球员出售球员挣钱,俱乐部应该有不同的定位,但现在我们没有这种定位。大锅饭让大家都不去想。”


深足作为深圳唯一的中超俱乐部,虽非豪门,但也认同国安的态度。其商务经理杜曲明说:“我当然希望它有改变。深圳是一线城市,跟郑州、济南、贵阳不一样。比如说球衣赞助商,我们自己去拉的额度肯定远高于中超分红。”上海申花方面则有人对中超分红方式表达了理解:“它也有一定道理,小俱乐部跟大俱乐部一起支撑了联赛,是1/16,没有小俱乐部联赛也玩不下去。”


唯一能解决矛盾的方式是提升中超整体营收能力,既能让头部俱乐部和小俱乐部有所区别,也能保障小俱乐部的分红基数,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基础。


黄盛华表示:“现在中超公司每年有15亿元左右的营收规模,除了平安和体奥动力之外,其实在很多方面开发得不是很完善,也是刚刚开始,还是个处女地。我们呼吁潜在的赞助商将来可以参与到中国足球发展当中来,因为这是中国体育最大的IP。如果职业联盟一年营收达到45亿元,按18支中超队伍算,把36亿给中超,(按现有分配方式)每家能分到2亿。”


从黄盛华的采访里可判断:即将成立的职业联盟还是会以联赛整体招商的方式来运营三级联赛,蛋糕做大了再谈怎么分。

  

意外:疫情增加不确定因素,本赛季中超分红或大幅下降


限薪、降薪的趋势无疑会让中超的大牌外援减少,联赛的曝光度、话题性、影响力可能会降低,版权价格有可能也会受影响。历史上发生过修改合同的事:因为行政介入过多,导致体奥动力跟中超公司重新谈判,5年80亿元的合同改成了10年110亿元,年版权费用下降了31%。


如果能如中超职业联盟所设想的那样大幅提升中超整体营收,所有俱乐部的日子都会好过一点,只是如何让降薪、维持联赛热度、增加营收这三件事实现一个动态平衡,考验中超集体智慧。


投资人配合中国足协降低俱乐部预算、减少泡沫的当口,又恰巧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联赛停摆,无疑给中超的商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本赛季联赛最终没有取消,但联赛的延期、赛程压缩、改变赛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版权的兑现。原本均匀分布全年的联赛影响力被压缩到半年,甚至压缩为四个月或两个月,主客场的商业呈现变成了没有现场观众的赛会制,一定会导致版权费用大幅下跌。这不是具体某一个环节所能决定的,这是一个产业链生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PP体育购买了中超独家转播权,这家以赛事转播为内容输出的平台必然受到赛事中断的影响而导致收入锐减,他们就不可能把2020赛季的版权费全额支付给体奥动力,体奥动力也就不可能全额支付给中超公司。事实上诸多欧洲、北美的职业赛事转播商已经明确会减少支付版权费用,中超联赛不可避免。


中超联赛和各俱乐部的赞助商因为赛程压缩、赛制改变而减少品牌呈现之后,赞助金额也必然相应做出调整。由此可以判断2020赛季中超俱乐部的三大块收入(中超分红、自主招商营收、比赛日收入)都已大受影响。以2020赛季的北京国安为例估算,原本近7000万元的中超分红将至少减半,4500万元的主场比赛日收入可能全减,自主招商的赞助收入也将受影响,全年的收入很可能将减少1亿元。俱乐部投资人的压力在增加。


对本就不太成熟的中超联赛和俱乐部而言,大幅提升整体营收能力是后话,熬过疫情导致的困局已成更现实的目标。

  

结语


通过这4篇系列报道,我们对中超联赛的商业状况做了一次全景扫描。近10年在投入上不断升温的疯狂的中超已经到了不得不冷静的时候,中国足协的方向和投资人的态度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预判接下来几年中超将变得理性,进入调整期,逐渐从“企业联赛”进化为职业联赛,谋求走上一条自给自足的道路。也唯有如此,职业联赛产业链才能更好地扎根于市场,才能维持长久发展,以更好地开发其作为“第一运动”在中国市场上的能量和价值。


本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开源、节流还要保持住热度,这考验中超集体智慧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