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肋”到焦点——时代变迁下 体育课改革蓄势待发

通过透视体育课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能感受到“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渐入人心,也能发现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仍需补齐的短板与差距。

2020-05-29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刘扬涛、王菲菲 0 26413


禹唐体育注:

随着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日益加快,作为其中一环的体育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透视体育课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能感受到“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渐入人心,也能发现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仍需补齐的短板与差距。

  

体育课之热:全民健康成为共同追求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力提高全民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非常迫切和必要。”在5月25日进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视频会议上,程红委员建议,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师、场地和器材配备的基本标准,并加大相关财政经费投入。

  

今年两会上,体育教育的话题被多次提及,引发热议。随着全民健康日益成为政府和群众追求的共同目标,原本被视为“鸡肋”的体育课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太原市实验中学体育老师闫永帅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体育老师‘被生病’的现象比较常见,现在好了很多,基本能保证体育课开足了。”

  

伴随体教融合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体育课的价值有了更多元的理解与应用。“2岁到16岁是人的运动敏感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安平认为,体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养成,而且对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曙光。

  

“随着我们不断深耕体育教育厚土,全民健康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说。

  

体育课之殇:培育高质量体育人口任重道远

  

经过了漫长的假期,全国中小学校近期陆续迎来复课,“学生体能下降”的话题也随之而来。“原本800米测试一个班有十几人能得满分,现在一个都没有了。”一位中学体育老师向记者透露,“疫情期间学校每天都安排了在线体育课,但由于缺少老师的现场监督,孩子们锻炼积极性不高,到课率只有60%左右。”

  

“只要离开学校,许多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体育课仍不够完善。”华舰体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晓春说,“目前中国的体育人口大约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有一大批接受过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在毕业后就再也不锻炼了。这种体育人口的流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能在学校里培养一项运动技能和爱好,导致他们对体育的忠诚度不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达到40%及以上。不少人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聚焦于体育课,然而随着大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缺少项目支撑、专业含金量较低等短板也日益暴露出来。

  

“据我观察,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体育课还停留在单纯追求体育行为的阶段,让学生跑跑跳跳、活动一下,就算达到目的了,并不会针对某项体育技能进行持续系统性地培训,这导致很多孩子最终一无所获。”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孟林盛认为,“中小学体育课的症结或许就在于此。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教师的专业水平、配套场地设施等一系列难题。”

  

“培育高质量大基数的体育人口是迈向体育强国的必要条件,而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体育课仍然有待提质升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晓春说。

  

体育课之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

  

走进太原市第十九中学,别具一格的“象棋走廊”和“棋文化墙”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体育氛围。作为一所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十九中把棋类课纳入教学课程,每班每周有一节棋类选修课,学校每学期举行棋类比赛、体育节等活动,引导学生钻研棋艺、爱上下棋。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像太原十九中一样积极探索体育课改革并取得不俗效果的中小学校,但“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尽管深化体教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究。

  

“体育的本质是项目,体育课应该以培养运动技能为中心,建立分项目的课程体系。”赵晓春提出,各地政府应统筹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各自发展几个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市级、区级、校级联赛,让学生在持续学习和深度参与中真正爱上某项运动,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我们应该更多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弘扬团结、拼搏、坚持等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陈安平建议,应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加入“体育精神”的专门内容,通过讲故事、参与竞技等方式,让孩子真正感知和理解体育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未来的体育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只能说目前我们仍在不断地摸索,我们的体育课改革才刚刚起步,还有诸多现实困难尚待解决。但我们也看到,推进体教融合已是蓄势待发、刻不容缓。”双少敏说,“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健康生活和精神文化等领域需求的不断提高,小小的体育课已经与大众的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鸡肋”到焦点——时代变迁下 体育课改革蓄势待发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