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体育消费回补 释放市场潜力

这既是给促进体育消费予以引导,更是当下体育产业市场寒冬急需的一针强心剂。

2020-05-24 10: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蓝朝晖、李濛 0 17953


禹唐体育注:

面对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停摆、营销预算锐减的难题,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出台政策,促进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5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官印发《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在全国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将在全国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申请体育消费试点的城市要对体育企业在市场推介、投资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要落实好各项体育用地供给政策,促进体育消费政策措施,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育消费数据统计调查制度。这既是给促进体育消费予以引导,更是当下体育产业市场寒冬急需的一针强心剂。


扩大体育用地


《方案》显示,申请体育消费试点的城市要具备各类体育设施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均位居全省(区、市)前列的条件。同时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各类体育市场主体健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居全省(区、市)前列。


此外,《方案》还要求试点城市落实好各项体育用地供给政策,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加大体育用地供给,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加大对体育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事实上,这并非是国家首次出台体育用地相关政策。201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就曾发布“十二五”期间体育场馆运营和对外开放方面的进展以及“十三五”期间的计划举措,其中提到将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出台了《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体育产业。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吴光远认为,此次《方案》出台,不仅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更是对当下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能等难点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场地169.46万个,截至2015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这一数据正在不断增大。《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全国全民健身站点已达到每万人3个。


刺激消费规模


数据显示, 2015-2018年我国参加锻炼人数不断上升,2018年达4.2亿人,预计2020年达4.4亿人。2015-2018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更是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达到9105.3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


随着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驻体育用品行业企业数量也呈现递增趋势,2016年中国经营体育用品企业数量已突破上千家,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数量达到1141家。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消费引导和结构升级就显得尤其重要。《方案》显示,申请体育消费试点的城市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促进体育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因地制宜通过政府购买、税费补贴、积分奖励、消费券等方式引导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事实上,引导体育市场消费的趋势也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明确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2011年,壮大体育消费市场被首次纳入主要任务,体育消费也逐步站在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舞台上。2019年,国家提出要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副教授郭斌表示,《方案》对于各地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促进体育消费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体育企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疫情过后发展的信心和政策支持力度,消费者无疑将获得一定的体育消费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同时指出,申请体育消费试点的城市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对体育企业在市场推介、投资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完善体育消费支付和信用方式,为建立试点城市搭建工作推进机制。


创新产品服务


在提出刺激体育消费规模的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也强调了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创新。


《方案》显示,试点城市要鼓励和引导体育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发展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务,推动体育场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事实上,新业态和新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进入体育消费的主流。艾媒网数据显示,2019年3月,KEEP APP月活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人,环比增幅4.9%;识货APP月活用户数量超100万人,环比增幅6.3%。


此外,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工程促进体育与传统旅游、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都开始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兴发力点。尤其是疫情发生后,体育消费市场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此前曾公开表示,疫情催生了体育产业的一大热点,就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这一趋势在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业态中尤为明显,线上培训、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培育了体育消费者线上的消费习惯。国家体育总局也将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支持以冰雪、篮球、足球、赛车等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


郭斌认为,中小型、智能化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项目、新技术为支撑的体育项目、体育培训和体育娱乐类等项目,无疑将率先感受到政策红利。


对此,太舞滑雪小镇副总裁王世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方案》的提出对特色小镇建设绝对是利好,有了政策的支持,未来在招商和举办赛事上,太舞滑雪小镇也会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


按照规划,到202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0%。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方案》不仅确定了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而且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如果借助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对于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拉动效果可以更大些。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促进体育消费回补 释放市场潜力 国家体育总局再送产业投资大礼包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