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要让学生体魄“野蛮”起来

随着体教结合的逐步深入,校园对于学生而言不单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让青少年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通过“以体育人”实现全面发展。

2020-05-04 14:00 来源:人民网 记者/杨磊 0 24422


禹唐体育注:

从岁末年初到时值初夏,在家中“宅”了将近四个月的学生们陆续开始复课,这也让“饱受摧残”的家长们长出了一口气。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缺乏体育运动……成为家长疫情期间面对“宅家神兽”的共同话题。老师们也发现,不少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视力下降了,体能也变差了,有的学生体重甚至一下子增加了十多斤。


少年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目标体系。随着体教结合的逐步深入,校园对于学生而言不单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让青少年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通过“以体育人”实现全面发展。


学生“宅”家 家长发愁


疫情期间,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感染,尽可能减少孩子外出时间,孩子每天的运动时间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教科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为了了解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和体育在线学习情况,对一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展开了线上调研,有来自全国中小学的约500名教师、13800名家长参与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居家初期,大部分学生有自发的体育活动,但是没有指导、没有规律、没有监督。有不少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居家期间,吃得多动得少,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看电视,很难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


姚波是山东郯城第一中学的体育老师,同时他也是学校女子足球队主教练。在接受人民体育采访时,姚老师说:“高三学生复课之后,我们对队员进行了体能测试,结果不太理想。有个别学生增加了十斤的体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体质、体能都不是太好。”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4月1日发布的《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1.3%的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到30分钟,其中,有17.6%的学生几乎没有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超过七成的初中学生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时长超4小时,初三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网络课程和课后使用电子设备的学习时间超过8个小时的比重为29.5%,高于中小学生均值16.2个百分点。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网课的确可以保障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但是这样时间长了,视力难免会受到影响。


学校勤督促 学生难自律


为了解决学生疫情期间居家缺乏锻炼的问题,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鼓励学校通过在线授课,督促学生居家运动。


据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介绍,依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专门制作“停课不停练——儿童青少年居家健康体能训练”视频28期,指导全国中小学学生居家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全区15万中小学学生,组织优秀体育教师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能天天练”小程序,利用网络平台指导中小学生在家体育锻炼,同时带动家长一起锻练。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体育专业委员组织体育教师志愿者团队制作并实施了“居家战疫天天练”体育网络课程活动,指导乌鲁木齐市近30万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居家锻炼。


“学校安排的在线体育课内容的确挺丰富,但是孩子必须得在家长监督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孩子基本没有主动锻炼的意愿。”一位家长在接受人民体育采访时,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表达了无奈。学生自律能力差、缺乏运动习惯成为体育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姚波老师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他们的自律性太差,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去督促他们才能做。开学之后我们要认真地去思考和找到一些办法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校园体育 重在育人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认为校园体育的核心作用还是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体育可以培养青少年人格、锤炼意志、增进亲子关系。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未来中国校园体育的发展之路就是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小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中国校园体育发展的看法。


吴键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未来,校园体育要进行发展思路的转变。一是要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成绩。二是要关注夯实健康的基础,促进孩子形态、机能、素质的协同发展。三是体育要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体医结合’有待强化。四是要把体育的空间拓展到学校、社区、家庭,特别是家庭体育。经过本次疫情我们发现,广泛开展儿童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体育能够增强青少年体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学校体育究竟是“育体”还是“育人”,依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要看到,养成青少年从小热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在李小伟看来,掌握体育技能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基础,在此之上更应该强调学生运动的迁移能力。“运动迁移能力简单说就是学生在运动方面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未来是否能够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终身运动。同时,还要结合‘学、练、赛’,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综合技巧,这样他才能乐在其中,逐步建立起兴趣。”


体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青少年体育则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积极的干预方式,也是推动各年龄阶段人群体育发展并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园不单要让学生“文明精神”,还要“野蛮体魄”,而校园体育不单要“育体”,更要“育人”。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学校体育要让学生体魄“野蛮”起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